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发展与作用顾兴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一定经济利益的各阶级之间由于利益摩擦,必然导致一系列阶级斗争,这些斗争又或多或少的反作用干社会运行,各个阶级都力争用自己的观点和利益来衡量得失,...  相似文献   

3.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得非常简单化,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事实已经非常明显。历史本身已经表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果,而阶级之间的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对实际运动的总结,逐渐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要以这个社会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西方古代分权思想经历了从阶级分权到机构分权的演进过程,但实质上都是以混合政体为基础的阶级分权,即通过各个阶级分享权力、相互制约以实现阶级利益的平衡。其局限性在于,权力并未按其本身的性质和所承担的职能进行科学区分,没有确立个人正当权利作为政治斗争不可侵犯的底线,在政治实践中容易引发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动乱。  相似文献   

6.
宋律基本承袭唐律,但随着商品经济以及租佃关系的发展,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进程,其内容相应地发生了若干重要演变,形成宋律的时代特征。宋律又反作用于其经济基础,促使封建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探讨宋律内容特点及其对经济方面所发生之作用,不当之处,请法学界、史学界同志,多多指正。 一、宋代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宋刑统》的编纂 儒家思想是封建法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封建法律从其“体”来说,立法精神、体系内容、原则要求,自唐以后各朝一脉相承。然而,各朝因社会经济、政治、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党阶级基础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旧的统治阶级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灭亡。但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复杂化,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某些变化,使政党看起来已经成为“全民的党”。从阶级斗争的规律、执政基础与阶级基础的关系以及西方社会的独特性等角度,探析西方政党“全民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形成主要是由经济决定的,但现代社会,阶级形成和分化虽然仍然是经济现象,是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的,但它离不开政治权力的介入,政治因素同经济因素的结合能更好地作出解释。阶级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过自我调整,阶级斗争日益趋于缓和,一些国家的资方、工人协商谈判形成制度,马克思的通过阶级斗争取得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西方国家不能得到证实,还需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任何一种经济基础,无不要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领导道德为其服务;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由于阶级、阶层利益的不同,必然出现官德与民德的差异和矛盾;各朝各代,尽管道德规范不断变化,但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对领导道德的制约以及其他同一的、稳定的、反复出现的东西,这就是道德规律所揭示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0.
阶级合作(或叫阶级联合)和阶级斗争,是对立的两个阶级各自为了维护和争取本阶级的利益所采取的两种斗争形式。这两种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是片面地夸大阶级斗争的革命性,否认阶级合作的必要性,甚至把阶级合作当  相似文献   

11.
从战国到秦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在这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里,没落的奴隶制继续土崩瓦解,新兴的封建制获得节节胜利,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此伏彼起,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之间的斗争,也在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地展开。这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复井田”和“废井田”之争,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郡县  相似文献   

12.
论利益与政治之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实现其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的实现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竞争性与协调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结合的规律性.政治是阶级社会中各权力主体为了利益而以政权为核心所展开的活动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其根源是利益,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权,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经济关系体现并制约利益关系.利益决定政治的产生、性质、变化、活动方式和内外政策.政治对利益具有反作用,表现在国家政权、政治关系的变革、政治路线、政策和策略、政治工作对实现利益有巨大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阶级斗争。抽去了阶级斗争的内容,就无所谓政治。离开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就谈不上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哲学的历史发展和哲学思想的继承,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社会的物质需要和阶级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任何一个阶级一旦登上政治舞台,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以往的思想资料加工改造来构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之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随着汉代封  相似文献   

15.
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发展动力问题,人们往往会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诚然,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旧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但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时,只限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本身就难于说清问题。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中,两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那么很显然,阶级斗争又起源于各个阶级之间的不同的物质利益。历史上各个社会形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阶级的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主要表现为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还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及其规律,关系极大。 从总的方面来说,我赞成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凡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思想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什么是阶级呢?我认为所谓阶级就是由一定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联结起来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这里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明确的是,经济、政治以及思想,在阶级产生、形成、存在和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所以,在理解阶级的概念时,应该明确,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集团。马克思对阶级所作的解释,列宁给阶级所下的定义,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多年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一种十分有害的主张一直主宰着学术界,即认为学术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他们说政治就是阶级斗争,因而学术问题本身也就是阶级斗争问题,按照这个逻辑,不同意见的双方,不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说学术分歧就是反映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十分有害的观点,在学术界成了一根打人的大棒,  相似文献   

18.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使西方国家各阶级状况、结构和相互关系出现了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特点,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和技术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劳动人民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日益增强,无产阶级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孤立无援的力量。作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在社会经济矛盾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适应生产社会化和分配公平化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和成长提供了土壤,也使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形势日益向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亦即观念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或见解,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性质的问题,因而,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性质问题予以高…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消灭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以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要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通过阶级斗争消灭阶级,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公式。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一定要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