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发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存在不少问题。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应该检讨和反思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法律机制的缺陷,调整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法律机制的理念,完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民事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是人类呼唤人文精神、社会和谐的产物.在旅游体制转型的厚实背景下,社区参与呈仓促上阵之势,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其践行力度往往不够.西江家庭博物馆这一政府主导的福利性社区参与,打开了在福利的公平与获利中唤醒古老民族村寨的民族认同与自尊的思路.这种得以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回归古民族村寨人文和谐的实践,将对积极建构社区参与在旅游中的社会学原创内涵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于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旅游开发给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村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和健全相应的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民族村寨作为青海民族地区最具代表的"地方"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对青海民族村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旅游发展这一背景下,民族村寨原住居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利他"到"利己"观念转变,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发生了从"敬畏-依赖-和谐"到"无谓-开发-破坏"的转变,人与文化的关系发生了从"继承传统"到"消费传统"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是在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民族村寨原住居民文化变迁的冲突;也是游客追求深层次旅游体验与民族村寨文化表象化的矛盾。而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原住居民的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掌握自我文化的解释权,这将是未来民族村寨开发需要努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旅游地衰落研究:以贵阳市镇山村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成长后,近年来步入了衰退期,表现为游客人次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以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寨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业衰落的原因进行探讨,找出在现实状况下民族村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对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淡漠的态度,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受更大的破坏的"第一杀手".这种淡漠的态度来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认知的缺失.此种结论以对四川理县桃坪羌寨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借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旨在为强化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制定促进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政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曾韬 《学术研究》2022,(2):98-104
挖掘民族村寨的特色旅游价值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但很多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时缺乏对资源价值深层次理解。已有研究结果也多呈现静态化,难以为民族村寨振兴提供动态的参考路径。本研究引入手段—目标链理论,采用软式阶梯访谈和硬式阶梯问卷调研,多阶段调研千年瑶寨旅游价值提升路径发现,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呈现具体属性—抽象属性—功能结果—心理结果—工具价值—最终价值6层次递进结构,提升民族村寨旅游价值的核心路径是:民族建筑—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民族佳肴—美食享受—享乐体验—丰富生活—人生感悟;自然风光—绿色生态—家乡情感—民族认同—乐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贫困表现为收入低下的边缘化状态,社会排斥则是被社会边缘化的过程,贫困内涵由单向维度的能力缺失延伸到多向维度的社会排斥,贫困治理则由倚重经济维度转向平衡社会维度。基于贵州省贞丰县纳孔村的个案调查,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对贫困内涵进行延伸,分析政府主导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村寨景区化中社会排斥的形态及其影响,发现村寨景区化中呈现出行为能力悬殊的经济排斥、主体角色虚化的政治排斥、圈层认同弱化的关系排斥与身份归属模糊的文化排斥,进而造成村寨社区内部的职业阶层趋于固化、权力真空下的社会地位趋于极化、关系瓦解下的族群互助趋于淡化、身份模糊下的旅游参与趋于弱化等困境。据此,从利益共享、公平正义、文化保护、农民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包容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能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带动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占里村旅游开发现状,从中发现并探讨了占里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周灿 《学术探索》2014,(4):115-118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饱受制约,体育设施的建设不足、体育资源的开发滞后等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民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以旅游文化为视角,结合少数民族村寨体育的特征,给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定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应得到更科学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以最具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色的云南民族村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云南民族村旅游资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筹学理论AHP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村民族文化底蕴较好,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区环境条件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支撑不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参与互动是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应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考量来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并突出自然和人文特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以便合理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村寨和景区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为例,分析景区产品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利用之价值与意义,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策略,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非遗活化利用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知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8个,分别是:非政府组织支持因子、政府支持因子、参与能力因子、经济驱动因子、社区支持因子、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其中,非政府组织支持因子、政府支持因子、社区支持因子属于政治组织范畴,在8个主要因子中占据3个,可见在山区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参与能力是制约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重要条件;获得经济利益是吸引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重要原因;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也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山区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社区旅游增权维度有五个,具体为:政治增权、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和环境增权。  相似文献   

15.
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社区参与式旅游开发是实现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旅游扶贫模式.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为实例,分析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关系,指出实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目的,应当努力构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如贫困人口参与旅游规划决策咨询机制、旅游经营与利益分配机制、文化和生态保护机制、旅游教育与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产业的没落促使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将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工具。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社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甲居藏寨景区为研究范围,以景区范围内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研究主题,选取社区主要利益相关者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汇总分析,从居民认知的角度探讨旅游发展时社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晓  王哲 《学术探索》2012,(9):90-93
旅游发展中,作为社区参与主体的社区居民地位的提高、参与度的增强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旅游业所要求的标准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社区居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对于旅游发展较早的少数民族社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通过洛茸藏族社区旅游发展个案的分析,运用旅游增权理论架构探讨社区能力建设的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从社区参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两者契合的角度对非遗进行开发的专门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应树立以社区为中心的非遗旅游发展理念、构建涵盖各利益相关者的非遗旅游协调机制、建设信息对称的非遗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丰富社区参与非遗旅游的方式、保持社区参与非遗旅游的动态性的社区参与非遗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型,以期更好地实现非遗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学者探讨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的相关问题,当下社区参与更被认为是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途径之一。我国近十年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多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围绕基础理论、参与意义、现状与原因、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应用性研究居多。目前,我国各地社区参与情况不尽相同、有好有坏,大部分社区参与尚处于初级阶段,提高社区参与能力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湘黔桂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为切入点,在民族文化与生境相互作用的视阈下,讨论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指出文化变迁涉及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变革,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调整适应可能具有滞后性.湘黔桂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和不适是造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失控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