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得出了半格为如图1所示的子集半格的强半格的Hall半群WS,而且推出了WS的Green关系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3.
文[1]定义了闭区间乘格区间值Fuzzy集,在此定义下给出了格区间值Fuzzy集分解定 理.本文重新定义了闭区间乘格区间值Fuzzy集,并给出格区间值Fuzzy集分解定理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70-77
白居易作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半格诗这一新的诗体,融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格律规范于一体。就字数而言,半格诗不受字数限制,多用12句、16句、20句等句数类型;就平仄而言,合律诗句和不合律诗句同时存在且比重大致持平,多用粘对律和拗救;就用韵而言,其韵式分为一韵到底、邻韵互押和中途换韵三种,平声韵部使用频率较高;就对仗而言,主要分为律诗的工对、古体诗的对仗和无对仗等三种类型。其规制介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具一格,"似古非古,似律非律",为古典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7.
8.
9.
杨丹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研究了一类特殊半群上的同余,即交换半群上的同余.首先给出了半群中的两个元素间整除的概念,进一步给出了交换半群上最小半格同余的刻画,并且证明了每一个同余类是一个全交换子半群.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了富足p序半群的结构,给出了这类序半群结构定理.定义了右弱完全右p序半群.研究了这种序半群的重要性质,并给出这种序半群的结构分解定理. 相似文献
12.
杨丹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
研究了一类特殊半群上的同余,即交换半群上的同余.首先给出了半群中的两个元素间整除的概念,进一步给出了交换半群上最小半格同余的刻画,并且证明了每一个同余类是一个全交换子半群. 相似文献
13.
根据模糊粗糙集(FR集)中上下近似都是模糊集合的构造性质,利用模糊集不同截集定义和分解定理,给出了模糊粗糙集(FR集)截集定义和相应的分解定理,并证明了模糊粗糙集(FR集)集的分解定理,分解定理揭示了模糊粗糙集和普通集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拓扑分子格的半闭元理论出发,给出了拓扑分子格s-连通性的合理定义,并对s-连通性进行了系统刻画.此外,证得s-连通性既是不定广义序同态下不变的,又是s-同胚性质. 相似文献
15.
贺志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6)
本文置赋范空间上的线性泛函延拓问题的经典结果Hahn—Banach定理于格—赋范空间之上,给出了严格的证明,格—赋范空间乃是赋范空间概念的推广,或说赋范空间是特殊的格—赋范空间,因此这里实际上是Hahn—Banach定理推广于格—赋范空间之上。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在舍入误差和数据中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运用奇异值确定矩阵数值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在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进而测定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根据测得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包结时范德华力、疏水作用、氢键以及从羟丙基-β-环糊精空穴释放高能水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对包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可形成1∶1的可溶性包结物,相溶解度呈AL型;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在溶液中的包结过程,可以自发的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的过程(ΔS<0)。在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包结过程中从HP-β-CD空穴释放的高能水、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建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K_(2n)的1-因子分解称为完美的,如果它的任意两个不同的1-因子的并形成K_(2n)的Hamilton圈.1963年,A.Kotzig猜想是:n≥2时,K_(2n)有完美1-因子分解,该猜想已成为图论和组合设计中最难的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有限城上的强初子和计算机构造了K_(12168)和K_(16808)的完美1-因子分解。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