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陆游“诗家三昧”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中兴诗人陆游,“少历兵间,晚栖陇亩”①“身老空山,文传海外”②。他晚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 历,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示子 》③等诗中自谓中年从戎南郑时悟得“诗家三昧”。 对放翁所谓“诗家三昧”的理解,是认识其文学思想、创作历程的关键,本文即欲对此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2.
诸葛忆兵 《文史哲》2006,(5):98-102
唐代以前,文人诗歌创作很少涉足男女情欲的描写。晚唐时期,文人群体笼罩在世纪末的绝望哀伤之中。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所倾诉的,是文人声色享受过程中的男女恋情体验。宋人对“无题”诗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无题”诗是专门写男女情爱的;其二,不愿意标明诗歌题目的。陆游还原李商隐“无题”诗的本意,他所作的七首“无题”诗,首首写男女情爱。而且,诗风缠绵哀怨,轻灵空濛,隐约委婉。受李商隐诗风影响,陆游“无题”诗的抒情模式也近似歌词。苏轼的词,人称“以诗为词”,陆游的“无题”诗则可称“以词为诗”。  相似文献   

3.
<正> 从“五四”文学革命的初夜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几年,是新诗诞生和立定脚跟并成长的几年。出版于1922年8月的汪静之的《蕙的风》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完全摆脱了旧的束缚的新诗集。诗人以纯洁的心灵,率直的笔触,清新、自然、真切的诗句,自由地抒发着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尽情地反映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的情怀。他那童稚般天真无邪的情爱诗作,对于封建礼教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在这个老气深沉,悲哀弥漫,压在数千年重担下的中国社会里,竟然有个二十岁的天真的青年,纵情高唱少年天真的情感。没有丝毫的假饰,没有丝毫的顾忌,颂扬光明,颂扬恋爱,颂扬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咏物诗发展到了唐宋时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那些蜚声文坛的明星巨擘,都争相制作大量的咏物诗。陆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酷爱自然,善赏风物,又喜讽咏,其咏物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题材之广.手法之富,在唐宋诗人中都名列前茅。“吾诗满笑笥,最多夜雨篇。”“意谓夺造化,百世莫比肩”。(《秋日杂咏》,《放翁诗稿》卷四十七。下同,只注明卷数)他自己也是很满意的。钟惺《唐诗归》曾评杜甫咏物诗:“有赞羡者、有悲悯者、有痛惜者、有怀思者、有慰藉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赏玩  相似文献   

5.
刘蔚 《东岳论丛》2012,33(10):57-61
陆游的田园诗中频繁出现"太平"一词。称颂时世太平气象,展现诗人的太平心境,构成了其田园诗两种重要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他齐家治国、修身养性的最高理想。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中兴是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时代背景;儒家"美政"的诗学传统、宋以前陶渊明等人诗歌对"心太平"境界的塑造,成为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艺术渊源;而邵雍大量吟咏太平的诗作更为陆诗提供了最直接的范本。陆游田园诗的太平书写有其历史和艺术的合理性,但也有客气假象、虚矫作态之嫌,"太平"实质上成为了一种带有浓厚理想化色彩的文学性书写。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是思想文化发展与庄子本人创造性思维的结合物,其基本思想是:崇尚自然,提倡“无为”,要求虚静应物,强调事物的变化莫测和因循自然,反对人为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主张齐物我、忘生死,达到与道合一的绝对自由境界,并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反对追逐名利,斥责统治者对人性的摧残。庄子哲学在魏晋时期十分兴盛,对当时的文人名士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拟以当时著名的作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例,从三个方面简析他充满了“痴”气的一生与庄子哲学的联系。 酒痴与庄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桥驿径指陆游《钗头凤》词为伪作;吴熊和以为该词宫墙柳一语不合沈园周边环境。事实上,陆游的确在沈园题壁,而且是为他的前妻唐氏,这有《剑南诗稿》大量诗作为证,其题壁的事件、地点、意象都与《钗头凤》词有呼应处。最早记录《钗头凤》为沈园题壁词的陈鹄是陆游生活圈内的人,目击《钗头凤》词题于沈园之壁,这应该是可信的。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钗头凤》词本事有质疑,所举的理由都还只是一种猜测或推论,不具备推翻原说的分量。在《钗头凤》词的解读过程中,应避免臆测,要重视《剑南诗稿》中诸多沈园诗的内证。这毕竟是陆游留给后人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有魔力的信     
向以权 《快乐青春》2009,(10):48-49
那天是我11岁的生日,我从孤儿院跑了出来,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走着。 天渐渐黑了,冷风吹着我的脸,我一整天没吃东西,知道回去肯定又会挨打。他们常常欺负体弱多病的我,将我排斥在外。我不知不觉走到中央公园,坐到一个木椅上。  相似文献   

9.
黄华 《南方论刊》2008,(2):101-101,112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获得较高的威信,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言行是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尊重、关心、严格要求学生;高度重视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等。  相似文献   

10.
禅是审美的人生哲学。禅宗提出的一元性本体观,本来是为了以主观的小宇宙代替客观上的大宇宙,将万象归于“一心之源”,实际上却把佛性还俗于现实的感性世界,从而在客观上肯定了人生。正是禅宗自身的这一矛盾之处为美学留下了存身之地。禅宗认为,要识自家心体,就不能离开知觉作用,强调悟入必须在日常普通的生活实践中解决,不离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这种悟具有主客体相契合的直觉特点,它不是把外物当作满足功利欲望的对象,而视之为观照、欣赏的对象,并且打破物我、时空、因果界限,使思维呈现大幅度的跳跃,大大发挥了形象思维的功能。其影响所致,使中国古代诗歌大放异彩。禅悟后的境界,使眼前相对的、无常的、丑恶的世界,一下子变成绝对的、永恒的、美丽的乐园,“尽是人间好时节”。如果剔除其信仰主义的因素,它又是一个审美的人生境界,一个以自由的心态,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陆游“晚节”问题的缘起 提出陆游所谓“晚节”问题,最早见于陆游同时的好友朱熹。朱曾在《答巩仲至》第四书(《朱子大全集》卷六十四)中说;“(游)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相似文献   

12.
谷敏 《船山学刊》2007,63(1):169-170
多位学者认为,由于周必大提议孝宗不要授予陆游郎官,才导致淳熙十五年陆游“除军器少监”一职。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和对原始文献的重新解读,认为提议让陆游担任军器少监的不是周必大,而正是孝宗本人。  相似文献   

13.
正儿女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与他们保持融洽关系,不仅能让老人心情愉快,更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英国一项为期10年的大型研究显示,与配偶、子女和近亲属关系融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如果关系恶劣,则比毫无联系更糟糕,令老人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4.
《陆游散论》对陆游作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掌握的材料较全面,论证较确切、细致深入,尤其对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咏物诗、爱情诗、词和词论、创作鉴赏论等的论述极为周到,征引材料极丰富。对陆游本人生平有关史事也作了令人信服的辨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陆游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作家。《剑南诗稿》(下称《诗稿》)中作者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稿》卷四十九《小饮梅花下作》),可见其创作之辛勤。明人毛晋在《剑南诗稿》的跋语中也这样叙述:“孝宗一日御华文阁,问周益公日:‘今代诗人,亦有如唐李太白乎? ’益公以放翁对,由是人竞呼小太白。篇什富以万计,今古无双”。在诗人这数以万计的诗篇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歌咏梅花的作品。笔者曾作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在一部《剑南诗稿》中,直接有梅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人間詞話”,为王国維一生精心結撰的詩詞理論著作。在旧日理論論坛,它和“宋元戏曲史”同为王氏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两部著述。“人間詞話”一書,作为一种資产阶級开明文艺观的代表物来看,底确也具有前人所难以企及的新的理論高度。无論对作家作品的評价上,对创作技法的主张上,都应該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爱情诗举要与女权主义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 《青海社会科学》2005,(2):83-86,115
新中国成立后,爱情诗创作一度沉寂,爱情只能在“劳动”、“革命”主题的掩映下略有表现。进入新时期,经由朦胧诗人的倡导与实践,爱情诗创作在主体精神、表现形式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 0世纪90年代,在女权主义思潮推动下,爱情诗在回归本体诗美、女性意识觉醒的同时,也走入了一些粗鄙、媚俗误区。  相似文献   

18.
人间佛教的理论本质应该包括"人间性"和"佛教性","人间性"因为两种不同的"人间"存在而拥有两种"人间性",使得"佛教性"也呈现出两种形态,这种结构一方面构成人间佛教理论内在的丰富性空间,又让理论建构者可以选择不同诠释路径。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虽同为人间佛教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却因为各自对佛教的本质和人间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使得二人在"人间性"和"佛教性"的认识上呈现出有价值的分歧,实质上发展出人间佛教的两种形态:"太虚-综合的人间佛教"和"印顺-分析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9.
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的规范,对中国社会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前,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批判地继承这一历史遗产,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信德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某大学学报复刊后的第一期中,载有《论梅尧臣的诗》一文,开头就说,梅尧臣的生卒年是1002—1060;下文说,“庆历元年(1041),尧臣奉命赴湖州盐税任,欧阳修、陆游二人为他饯行”。所谈事实有误。在这篇文章的第二节中还曾说过,陆游是“南宋初年诗人之中成就最大的”。陆游生于宣和七年(1125),上距庆历元年有八十五年;就算是“南宋初年”的第一年建炎元年(1127)吧,那时陆游才三岁,上距梅尧臣的卒年已六十七年,离欧阳修的卒年熙宁五年(1072)也已五十九年,陆游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跟上欧阳修一起去为梅氏送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