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海林 《人文杂志》2012,(3):97-102
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在一般意义上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基本动力机制问题.它把视觉形式与情感等精神活动融入到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形式主义美学与表现主义美学之间的分歧,发展了表现主义美学和形式主义美学;同时也使艺术形式和情感表现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弥合了符号学美学中艺术形式和情感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裂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
张慧玉 《理论界》2005,(7):137-137
格式塔理论是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其所研究的出发点是“形”。本文将分整体性、闭合性、异质同构性三个方面介绍它的美学思想,并试探性地用这种心理学方法解析生活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关于艺术和审美经验中的知觉特性的研究中,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一部美学著作。阿恩海姆很注重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他本人即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家把现象的经验看作是整体式的格式塔(Gestalt),即“完形”,认为知觉经验不是感觉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种格式塔”。这种整体性是在任何部分中找不到的,也不是各部分相加的总和。不仅知觉经验是一种格式塔,整个心理现象也都是格式塔。“因为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  相似文献   

4.
表现性是艺术符号的基本特性,表现性形式的生成与接受都会烙上审美者的心理活动印迹。作为审美符号的文学语言,它与读者审美心理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看,审美心理对文学语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完形效应对审美意义的传递,简化原则对味外之旨的营造,异质同形对情感体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式和情感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艺术学、美学一大难题.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艺术表现论引入了一个独特的阐释途径--视知觉形式动力,揭示了艺术表现的终极原因,阐释了审美经验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确证了视知觉形式动力是探询艺术表现的门径,从而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艺术表现论.  相似文献   

6.
艺术形式和情感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艺术学、美学一大难题。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艺术表现论引入了一个独特的阐释途径——视知觉形式动力,揭示了艺术表现的终极原因,阐释了审美经验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确证了视知觉形式动力是探询艺术表现的门径,从而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艺术表现论。  相似文献   

7.
从现象学角度看审美对象的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对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做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文章认为 ,一个完整的审美对象由感性与意义、审美知觉、情感先验三大要素构成。此种理论阐释不同于传统美学理论对审美对象单从主体或客体来探究审美对象构成的固有模式 ,它在主客互动的关系中 ,在存在论和价值论层面中来把握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文章最后认为 ,现象学为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学中的格式塔(Gestalt)理论在英美现代文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格式塔理论即完形理论或完整理论,它注重完整即美的美学思想.詹姆斯的角色完整、伍尔夫的形式内容完整、福斯特的角色完整、乔伊斯的层次完整、劳伦斯的本我与自我的完整、庞德的意象完整以及艾略特的感性理性完整都反映了格式塔理论对这些著名英美现代文学家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创作和文学评论之中,进而促进了英美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功利”概念是现代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其内涵因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语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它有指向主体与指向客体的不同、西方与中国的不同 ,亦有知觉方式与事物功用性的差异。非功利概念在当代美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学的发展离不开试验与实证方法,实践美学也不例外。西方实验美学的三种理论模式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观点密切相关并相互对应:心理动力学模式—中国古代的“心动说”—高尔泰的主观论美学;行为主义的S→R模式—中国古代的“物动说”—蔡仪的客观论;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模式—中国古代的“心物交融说”—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在此复杂的理论博弈中,实践美学不仅用“实践一元论”解决了哲学美学中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心物关系问题,而且用历史和逻辑、共时与历时相统一的方法将试验心理学与审美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使自身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实证基础上。当前有必要重提实践美学的实证方法,以抵制美学玄学化的倾向,并对种种美学神秘主义观点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11.
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基于“泛伦理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会引导出亲属称谓的泛化。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心理。汉语称谓中,最能凸显情感原则的恐怕就是亲属称谓的泛化了。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用法与亲属称谓词的常态用法相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智辉 《人文杂志》2003,(2):103-107
本文以“情感符号”来把握徐志摩散文的特质 ,认为突出呈现 ,把喻体和喻指在“异质同构”、潜价值等方面的对应关系转化成比喻符号 ;超然物外 ,从作为媒介的现实和梦幻等各种外观形式中“显现知觉”的想象符号 ;精心谋略 ,提炼“富有意义”的具象性词汇、意指错位的句子和特殊的节奏复合成语言符号 ,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独有的“情感符号”。  相似文献   

13.
关于“看见”与“看作”,维特根斯坦的基本观点是,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着相似性和相互联系。不过,不论讲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相似和联系,人们都是在语法的意义上而不是在理论的意义上而言的,都是基于语法描述而不是理论和经验研究。  一、“外在标准”:“意义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误区的途径  无论是心理学中的内省主义还是格式塔心理学,都把视觉经验从根本上与一种所谓内在的心理印象或图像关联在一起,似乎它们之间不同的关联方式就是我们的视觉经验究竟是“看见”还是“看作”的理论根据和标准。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心理学的这…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文化联姻,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权力流转"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依据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可以分为哲学本体论、审美本体论、文化本体论等三种权力模式.第一,文化研究的多元立场、知识阐释解构了本体论,形成了知识型文学理论的权力.第二,通过交流创造理论范式成为文化型文学理论的权力模式,权力流转于反思与元理论之间的博弈中,并已潜入理论地表.第三,文化研究增强了文学理论范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为重新赢得社会影响力打开了思路.但是,范式的流散化、随意性使得一时间很难取代元理论体系的优势地位,"文化"与"文本"的异质同构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汉语语境中,严格讲,客体属于认识论范畴,对象的使用范围则要广泛得多;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客体指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某种自在之物,对象则指在意识活动中与意识行为相对的意识相关项。审美客体主要属于认识论哲学范畴,它与审美主体一道构成美学领域中的认识论模式;现代西方美学之所以选择使用审美对象而避免使用审美客体,主要在于力图打破美学理论中的认识论模式,在存在论和价值论等理论视野中来探究各种审美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主义美学最初的理论 ,移情论体现出人们“自下而上”通过实验心理学探明审美心理的一种企图。浮龙·李以康德美学为起点 ,试图证明美不可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事物本性 ,美只是人观察和解释事物时采取的一种主观方式。移情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不包含任何客体信息、不存在个体思想感情的普遍化概念 ;正是这种普遍化使得主体的活动被转移到客体继而成为客体的性质 ,即主客合一。移情是知觉在把握客体形状时一种不受干扰、平衡、稳定和持续的过程。进入人的意识并且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的是移情活动中生命力所发生的变化。浮龙·李通过生命力的变化以及人对这个变化的意识解释美感 ,因此 ,美感在浮龙·李的移情说中洋溢着对生命力的兴趣和肯定。但是 ,由于无功利前提 ,这个兴趣最后只能落在对人自身肌肉运动的意识上。人们批评移情论把移情的原始动力最终归结为器官的生理活动是损害了美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海林 《船山学刊》2008,(3):221-223
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蔓学一般被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彤倾向之下。实际上,在阿恩海姆文本中有一个“完形”形式的生成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任何视知觉形式的达成.都是在其自主作用下进行的;那么所有创造出来的形式。也都呈现为动力式样。同时。在视知觉形式动力作用下,意义、表现等在形式创造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都得以产生。因此,阿恩海姆关学思想更多地将格式塔发展为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从而使我们对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有机整体论在西方理论史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在美学史上也有诸多影响。本文从格式塔美学的图式理论入手,结合考夫卡、阿恩海姆、贡布里希的相关观点,考察该理论对有机整体论传统做出了哪些修正。  相似文献   

19.
“格式塔”一词,意即形式或形状,或泛指方式、实质。斯皮尔曼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形的心理学”,铁钦那则称之为“完形主义”.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人是以整体知觉的方式感知现象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维特海默尔指出,人们在曲调、空间图形等方面,除了看到所有孤立的要素(孤立的感觉、观念、动作等等)的总和之外,还会附加有别的东西,一种整体的质。柯勒进一步指出,学习的过程、努力的过程情绪态度的过程、思维的过程,都不是若干独立的元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都服从于整体的知觉或规律。知觉的过程就是一个组织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把中国古代提出并建构的以自然之道的规律运动与人的情感变化异质同构的类比、比附的自然审美观,称为"比情"自然审美观。"比情"自然审美观在《淮南子》中就初见端倪,但真正提出并系统论述的则是力倡"天人感应"的汉代大儒董仲舒。"比情"自然审美观虽然在诸多方面与"比德"自然审美观有相似之处,但在"比"的内容上却有侧重情感关系或道德关系、"情化"或"德化"等重要区别。它与"畅神"自然审美观在内容上有相似交叉之处,但也存在着情感抒发范围、形式和程度等种种差异。"比情"自然审美观的提出和建构是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是由"比德"到"畅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环节,它对后世美学和文艺创作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和某些方面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在当代社会亦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