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唱腔与关声唱法无论在声音的运用、呼吸的支持、共鸣的搭配上都具有许多共性,但又各具特色。京剧唱腔多依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行当,选择不同的声区、共鸣等,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美声唱法则追求声音的上下连贯与统一,追求共鸣腔体的整体运用与比例搭配。  相似文献   

2.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艺术歌曲大师。演唱其艺术歌曲时应注意几方面问题: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旋律风格和歌词内容处理歌曲,注意运用不同的音色、力度来刻画形象,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注意轻声、半声、渐强、渐弱的运用,保持声音的流畅、语音的连贯及声音位置的准确。  相似文献   

3.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共鸣是歌唱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是歌唱家还是初学者,都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注重。歌唱中各个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共鸣的混合比例,在美声唱法中研究得非常仔细。共鸣腔体主要包括了头腔,口腔还有腹腔,本文着重研究这三个主要共鸣腔体在发声中的状态,以及在歌唱中如何运用这些共鸣腔体。  相似文献   

4.
起音是一首声乐作品的开端,起音的好坏关系到演唱乐句的质量。起音分为硬起音及软起音,但为了使声音富有弹性和持久,并能最经济、合理地使用声带,在歌唱中应试用缓起音。而良好的起音不仅需要肌肉的活动,还需要精神活动。起音与歌唱的思维、呼吸、共鸣及音色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起音是歌唱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练习是可以获得良好的起音的。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上,应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充分理解歌词内容、深刻体验旋律、情感的细微变化,融入个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运用情感进行歌唱,从而引起听众共鸣。  相似文献   

6.
咽音是一种包含了喉、口、鼻三腔体共鸣的声音,只有三腔体几近共时等量地接受气流恰到好处的冲击,才能发出悦耳的完整的咽音。在喉、口、鼻三腔完成共鸣的同时,人体头腔、鼻窦、胸腔乃至整个身体内外结构都加入对基音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完整意义上的美声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在大众的心理上普遍是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歌唱要求的气息是深的、有弹性的、可自由控制的长的呼吸;声音位置要高,并且非常注重整体共鸣;语言上特别讲究要打开腔体把字咬到腔体里、唱在气上。用这种方法演唱,声音既得到统一又有柔和的色彩,它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也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分声乐老师和学生一味地追求"美声",不管是唱外国(主要是意大利、法、德)歌曲,还是中国歌曲,对声音过分注重,生怕美声味不够,唱的中国歌曲却让人听不出"中国味",这就陷入了美声教与学的误区。鉴与此,笔者尝试对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歌唱寿命持久,并保持声音圆润通畅,音质优美嘹亮,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气息控制运用规则。有了正确的气息从容保持状态,就可以打开共鸣腔,拥有所需要的共鸣,嗓子用起来才会舒服。气浅了,喉头就会上去,共鸣腔体变小,嗓子也就挤住了。总之,气息、共鸣、嗓子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严格训练,真正达到气息的从容保持状态,才能唱出好的声音,并使之持久。  相似文献   

9.
音质:它是声音的属性之一,主要决定于谐音的多少及各谐音的相对强音。在歌唱中它主要是由声带闭合状态决定的。 音量:声音的响度,视发音体振动时的振幅而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声音越弱;同时又受共鸣腔体大小的影响,共鸣腔体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共鸣腔体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变化是发声歌唱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我们都知道,在歌唱艺术中,强、弱、明、暗等表现艺术都是相对的;如果对自己的音质、音量能达到  相似文献   

10.
参加2000年东北三省、内蒙古艺术类音乐专业考试的考生暴露了许多问题,急需加以引导和解决. 1.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错误地运用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表现为声音浅,气息僵,气息运动不起来,声音没有弹性和表现力.有一部分学生声音直、缺乏色彩,喉音重,声音发散不集中,共鸣不统一,吐字不清……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考生对自己的"乐器"及改造和建立"乐器"的过程不了解.因此,考生一定要注重加强基本功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呼吸系统,学会如何控制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运用这种呼吸法将解除胸部的僵硬紧张问题,达到呼吸支点明显,音量、音域扩大,声区统一,声音具有表现力.那么如何去练呢?(1)吸气要柔和平稳,胸部自然张开(非常兴奋、非常惊讶时的状态),横隔膜向两侧伸展,但不要用力过大,不要有屏气的感觉,否则声音就会僵.(2)吸气要鼻、嘴同时吸,要快而深,不要有声音,呼气要稳、均匀.(3)气息吸入后,要学会善于保持,同时要感觉打开喉咙,把喉咙放低(打哈欠的感觉).有了良好的呼吸方法,考生还要注意演唱时声带一定闭合,使有节制的呼气与声带正常的振动密切配合,感觉声音是用气息来支持住的.同时,要注重运用歌唱的整体共鸣,使声音响亮、悦耳,具有色彩变化.  相似文献   

11.
"声音要高位置"即指头腔共鸣所取得的高位置声音。找到了这种高位置声音,就能获得既省力又持久的、优美动听的歌唱性声音来。真正的歌唱者是能够将声音传送到高远之巅的头腔,成功取得高位置声音共鸣的人;只有熟练掌握运用头腔共鸣的方法技巧,才能在歌坛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靠字,作为一种歌唱中咬字正音方法,在声乐教学(尤其是民族声乐)、歌曲处理及演唱中,常常为声乐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所运用到,以解决声乐教学、演唱等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靠字,实质是靠字腹元音和靠发声共鸣位置。它除了作为一种咬字正音的方法之外,它也是一种获得高位置共鸣、共鸣焦点的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对靠字方法的含义、狭义的靠字、广义的靠字。狭义靠字的规则、广义靠字的总趋势、靠字的运用等问题方面的具体阐述、较透彻的谱例分析、元音发音规律分析以及作者在声乐教学、演唱中运用靠字方法的经验体会,阐明了靠字方法对于声乐教学、歌曲处理、演唱以及获得高位置共鸣,找到共鸣焦点等具体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标准与风格的基础歌唱的起音训练是最基础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什么样的起音造就什么样的歌唱模式,对歌唱风格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准确的表述、示范和正确的理解、掌握歌唱起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歌唱起音问题上,声乐家和声学家的论述大相径庭。其实,和所有歌唱技术一样,起音的训练包括技术和心理调节过程两个方面,科学与经验在这里是一样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和运用。对声乐家来说,起音的方法、判断的标准、调整的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这里既包括了个人的实践经验,也包括了理论的总结。起…  相似文献   

14.
于学友根据河北民歌改编的歌曲《小白菜》将传统民歌与西洋作曲技法完美的结合,是众多优秀民歌改编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它有别于传统作曲技法的艺术歌曲和现代作曲技法的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无论从声音运用、音色控制、情感体会的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对作品理解的方面,该作品对演唱者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体现出对民歌改编歌曲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点的典范,和作为民歌改编的歌曲作为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5.
共鸣在歌唱中按腔体位置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的关系密切,各声区中正确运用共鸣,可使音色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呼吸、共鸣、打开喉咙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文章结合作者的声乐教学经验阐述了这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歌唱的深呼吸,打开共鸣腔体,获得正确的歌唱位置,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艺术中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歌曲创作源于情感,歌曲的演唱需要情感的共鸣,要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历史背景、情感基调,抒情感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全身心投入演唱,掌握情感表达的分寸。声乐工作者只有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歌唱位置、正确的发声共鸣;没有正确的气息运用,也不可能获得自如、甜美、丰满的声音。 有一些歌唱演员,年轻时声音明亮,但一到中年就不行了,这与没有科学的发声、正确的气息运用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充分发挥声音的能力和保持歌唱者的艺术青春,首先要有正确的气息运  相似文献   

19.
发声器官的伸缩性很大,机能变化多端,不易控制。要达到发声机能相互协调与平衡,主要靠有效地控制气息与充分地运用共鸣腔体来实现。因此,根据人嗓的发声机能,以对气息的控制和共鸣腔体的运用去进行科学辩证的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歌唱的声音是由呼吸、发声、共鸣三个环节构成的,为了获得美好的声音,就必须充分的发挥和运用这三个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