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可以理解为事物和谐、协调、平衡发展的状态.孟子学说中包含丰富的"和合"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和合""身心和合"和"人伦和合"."天人和合"是通过对天赋之德的体认,而达到的天人融洽之境;"身心和合"是将本心贯注于身,而达到的身心融贯之境;"人伦和合"是将内在之德扩充至社会人生,而达到的人伦和睦之境.孟子"和合"思想的特点是以德为枢纽,贯彻天人、身心和人伦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古代佛教的和合论是一种涌现论的复杂性学说,其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性、关系性和结构性。不应当把佛教的十二因缘、三世因果说简单归结为宿命论学说,因为与其相统一的"四谛"和"八正道"学说明显具有不安天命、自我主宰、积极创设未来的复杂性方法的韵味。佛教的无常无我论、空论中也深刻体现着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佛教的"中道论"以及龙树提出的"中观论"学说则具有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特征。大乘佛教的唯识论虽然是一种比较彻底的主观唯心论学说,但是,其中关于人的认识以心识为中介、为种子的一些论述则蕴涵着某种深刻的全息论和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华和合文化与新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中国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中华和合文化与新发展观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和合文化可以为文化主导型的新发展观所用。其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①整体系统观。一种以整体上认识,改造世界的整体系统思想,这与重视社会全面协调的新发展观相一致。②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新发展观恰恰是以人为中心而又超越了人类中心。③人与自然和合观。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也与主张人、社会、环境、自然高度和谐的新发展观一致。④“和而不同”。即世界多样性原则,这同样与摒弃单一、片面化发展的新发展观一致  相似文献   

6.
“和合”是中国古代产生的思想,孔子把它运用到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人的心灵、人与不同文化等方面加以阐发,形成了系统的“和合”思想体系。21世纪是“和合、冲突与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多极化、多变性、多样性,要求不同元素、因素的冲突融合,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和合”的精神是新世纪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发扬“和合”精神,又是21世纪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和合认识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本体论的框架内探讨认识论,在人的生存中定位知识,把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体悟"天道"、修身养性的途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认识论特征,指出和合认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中国古代关于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的重要哲学概念,也是中国古人认识事物的主要思维方式.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儒家杂用道家、法家、阴阳等各家学说,在西汉中期创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法律思想,其主要特征有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教价值论;"礼"法之治、德主刑辅的政治法律思想;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的相互谐调的司法原则;法律形式上稳定性较强的律与灵活性较大的令、格、式、比、例、故事、诏、敕、誺、诰、指挥等结合的独特性等,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年.中国近百年的法律西化运动,存在许多矫枉过正的缺失,其主要在于失却了本土语境和主体性思维.如果不带有偏见,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智慧,法治现代化不应当过分对抗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法律文化建设的宝藏.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50-256
"包容型"刑法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思想基础。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儒家"德主刑辅"思想,主张"亲隐""赦免""恤刑""以德去刑";建立在"道法自然"基础上的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主张"因俗而治""约法省刑""无为化刑"。这些观念均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了收缩性、人道性、和合性的罪刑观,而收缩性、人道性、和合性正是"包容型"刑法文化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辉 《船山学刊》2015,(1):51-55
柳宗元对《国语》的文学价值有高度评价,同时,以"中道"思想为标准,柳宗元对《国语》中"不概于圣"之处也做过深刻批判,这集中体现在《非〈国语〉》中。以柳宗元对《国语》一书的接受与评价为线索,论析柳宗元撰述《非〈国语〉》的目的与原则,可以加深认识柳宗元的"中道"思想,并进而了解"中道"思想对柳宗元经学、文学、史学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易经》的基础阴阳八卦源于山东 ,伏羲画八卦有东夷文化背景 ,易的发明权属山东人。《易传》源于山东 ,《易传》的著作权属孔子 ,有邹鲁文化背景。易学源于山东 ,易学的创立权属于以田何为首的山东学者 ,有齐鲁文化背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 ,易文化源于山东  相似文献   

12.
王棋 《兰州学刊》2013,(9):13-19
荀爽易学卦变学说的总纲是乾坤交通、阴阳往来而生诸卦.乾坤交通卦变的基本方式有《乾》《坤》两卦所生消息卦中二阴二阳消息卦、三阴三阳消息卦的卦变,以及《乾》《坤》两卦生六子卦、六子卦的卦变.荀爽通过卦变取象注《易》,融通了象辞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乾坤在《周易》中的根本地位,建立了《周易》卦变的普遍原理,启示人们效法天地,与天地和谐一致.探讨荀爽易学的卦变说对于我们研究易学卦变说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易思维模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最根本、最本质、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是其“周易思维”,它是通过一整套基本的“周易思维”模式体现出来影响后人,具体可概括为“十二型”:经验综合型思维模式,有机整体型思维模式,天源物本型思维模式,天人合一型思维模式,三才道统型思维模式,阴阳中和型思维模式,因果目的型思维模式,归纳演绎型思维模式,有序生成型思维模式,相反相成型思维模式,生命主体型思维模式,顺性修德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古朝鲜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朝鲜文化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华古老的汤谷扶桑十日神话,汤谷指朝鲜半岛东南端观日出测日景之地,也是朝鲜一词产生的人文基础。二是颛顼高阳族团文化,颛顼萨满文化、卵生神话与人工改变颅形习俗影响古朝鲜文化。三是殷商文化,殷商先起于东北并影响东北与朝鲜半岛,古辰国是商族海外属地,箕子所以“ 走之朝鲜”正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退溪在总体上继承朱子理论的同时,以“理气”论“四端七情”,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把“四端七情”问题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终极意义上着重论证了四端与七情的差异,其思想本旨在于对“理”的透彻理解和充分的实践。退溪对“理”的穷究,是为了要凸显人道德的主体性,希望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万物存有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感应思想是《周易》的基本和核心思想,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形成和特点的重要途径.《周易》中的感应思想有同类相感和阴阳感而为一两个方面,前者本质上是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推理,但比类比推理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后者本质上是对立统一规律,但由此导致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则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韦弦 《齐鲁学刊》2003,(6):121-123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书所称引的《归藏》,当即晋中经所藏之《归藏》。以为王家台秦简《归藏》即《易繇阴阳卦》或以为秦简《归藏》内容本事多出《穆天子传》的看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程刚 《北方论丛》2012,(1):15-19
与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的特点不同,杨万里的诗歌以自然意象为主,此一特征与杨万里的哲学思想具有一致性。杨万里是"气本论"的思想家,不同于程颐、朱熹的"理先气后",他主张"道措于物",其易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以史证易"。杨万里的思想具有重视特殊、具体、现实的一面。杨万里的诗歌自然意象远大于人文意象,特称意象远远多于泛称意象,与杨万里的思想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9.
徐楠 《河北学刊》2012,32(3):109-113
在《明诗评选》中,王夫之将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分为两类。他一方面将祝允明、唐寅、蔡羽标举为明诗典范,一方面大力攻击沈周、杨循吉等人。此种批评表现出黜主流而扬别派的明诗批评思路,具备一定合理意义,也存在明显的误读,折射出王夫之诗学的诸多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阳美"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张力,是儒道所共同追求的哲学理念,它是针对私有制观念而提出的,主张人的欲念是可以调控的,最终可以达到无我、忘我的境界。这即是儒道的"情色"论的核心内容,皆归于"乐感人生"。"阴美"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张力,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种宗教境界,它以"缘起"和"色空"论著称,与"乐感人生"观相反,主张"苦感人生",并且在教义内涵上追求"苦修来世"的"涅般木"式的空间跨越性,在传播上也展示出"融帝化儒""融入化道"的空间魅力。佛教的"阴美"对儒道的"阳美"在客观上起到了补进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