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爱情观研究起步较早,是随着对爱情本质的研究而兴起的。爱情类型理论是爱情观研究的理论基础,爱情态度量表是爱情观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测量工具。国外爱情观的跨文化研究主要侧重于爱情观的差异性研究,对爱情观跨文化相似性的研究关注还不够;研究方法上仅限于问卷法;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只关注人口学变量与文化变量影响的交互作用。国外爱情观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从国际移民的涵化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方式及决定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上海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作为国家内部城乡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认同存在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性约束和以资源匮乏为特征的能动性限制。农民工社会认同主要受文化态度、社会交往、经济成功和社会环境四类变量的影响,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城市认同的意愿。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交朋友的意愿(而非与外省市的农民工交朋友)、类似群体的收入地位水平、感知到的社会歧视程度和参与保险的程度都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要有助于农民工的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的转变,尤其是从“外地人”向“本地人”的认知转型。  相似文献   

3.
于晨辰  单韵鸣 《探求》2022,(4):111-120
饮食文化适应是留学生来中国之后必须面对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ABC理论,从认知、认同、践行三方面,分析广州地区来华留学生的饮食文化适应情况,发现:(1)留学生在饮食践行方面采取“整合”的策略,适应得最好,对中国和广州饮食文化的认知有一定了解仍待深入,对中国饮食文化观念则更倾向于中立保守的态度;(2)分地区来看,美国和东欧留学生适应得最好,其次是越南,中东和泰国留学生适应情况最差;(3)饮食适应在跨文化适应各个方面中属于较容易适应的一个方面,这是学生内部驱动力和广州饮食多样的外在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本文建构了内部驱动力和外在选择性对旅居者跨文化适应的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4.
跨性别交际中语言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红 《学术交流》2008,(5):148-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这些差异的形成与生理性别有关,但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决定了语言差异的形成.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1):131-134
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尤显重视和必要,全球化语境下对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本文探讨跨文化交际态度、跨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平观点等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目标引领、多样化培养以及"道""器"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目的在于唤醒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黄宏姣 《学术交流》2004,(9):131-134
当今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要使交际顺利,交际主体必须具有平等意识、宽容意识、顺应意识。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平等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做到强势文化不骄不躁,弱势文化不卑不亢;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宽容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对不同文化系统中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持有客观公平的态度,不以自己文化系统中的价值标准,对其他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品头论足;交际主体只有具备顺应意识,交际双方才可能根据相应的语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场合来选择相应的语种,并根据交际对象和语境来理解对方话语,从而有效地促成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笔者在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剖析了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跨文化交际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期能对当前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以及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出现的很多重要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陶晶孙、谢六逸等,都曾经留学日本,可以说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有留学生经历的背景的作家。由于较长期地留学日本,所以日本文化与文学自然而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样,不论是作为“弱国子民”的留学生还是作为回国后声名卓著的作家学者,他们对日本的文化、文学亦会抱有相应的、虽然存在个性差异但却在总体上显示出时代性和群体性特征的态度,也即五四时期留日作家群总体的日本文化、文学观和接受态度。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文化的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7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的大批学者,把他们的研究重点从对原始的未开化的部落文化的研究,逐渐地转向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及其变迁的研究。随着这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新的发明的产生和制度的改进。包含在文化中的人们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是影响和制约文化变迁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许多心理学家也被吸引到了这一领域中,这一领域又被称为“心理人类学”,或称为“跨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钱文娟 《社科纵横》2012,(3):174-176
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以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略了文化内容教学造成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偏低,导致一些交际障碍和失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日益凸现。我们反思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多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传春 《探求》2009,(3):65-67,71
在全球化时代,培养领导干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为基本的是要形成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关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等的文化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2.
任海棠  杨娜 《唐都学刊》2011,27(4):96-99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西安地区人们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试图解读陕西方言文化自信与官方语言推广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安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首善之区,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博雅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透过在京留学生的习作,分析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浸润作用及其特点,提出利用北京语境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赵琼 《社科纵横》2004,19(5):195-196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本文从文化适应模式和文化迁移现象入手 ,对影响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语文化因素进行了理论阐述 ,说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会制约他的外语水平 ,同时指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不但建立起了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介语 ,而且也在构建一套中介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中产阶级社会政治态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玲 《社会》2011,31(2):125-154
本文试图探讨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由此判断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基于一项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态度测量量表,区分政治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态度特征,分析中产阶级的主要态度倾向。研究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多种价值取向,既有保守主义的成份也有自由主义的成份,中产阶级在当前肯定是一种社会稳定力量,但其未来走向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毛海燕 《学术交流》2004,(5):127-129
多元化社会带来了多种文化的接触与冲突。依据巴克金的"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理论,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要进行创造性的理解,通过加强接触和对话,不断调整和充实原有文化,以文化创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宋培杰  何孟良  盂月阳 《社科纵横》2012,(1):173-174,178
语言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熟语作为介于词组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空缺现象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存在。本文把空缺理论引入俄汉熟语对比研究中,旨在深刻剖析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民族差异成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媒介,消除空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刘晓燕 《社科纵横》2012,(2):166-168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体现出一些带有一定共性的特征,其中的情感因素有着鲜明的特点,对他们的汉语习得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动机、态度、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阐明其对汉语习得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利用积极因素,改善和控制不利因素,以促进面向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凤霞 《社科纵横》2010,25(3):112-115
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空缺理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王霜梅 《学术交流》2008,(2):139-14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的手段.隐喻作为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具有人类共性,但在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又具有民族个性.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个性是造成交际误解的主要原因.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隐喻式定中结构,从语序来说,英语中的定中结构包括顺行和逆行两类,汉语定中结构则属于逆行结构;从对喻体的选择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了喻化过程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问的对应关系,因此语言中的大多数隐喻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部分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对隐喻的准确理解要求理解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