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海南省头塘村进行田野调查,对黎族农民的生育观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新时期黎族农民的性别观念和生育观念都发生着系列变化,生育重视是生育观的基础,生育年龄普遍推迟,理想子女数明显下降,男孩偏好依然存在,女性生育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夫妻双方的生育健康意识有了大幅提高。社会性别观念是影响黎族农民生育观的重要因素,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是生育观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墓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社会虽不以再嫁为耻 ,但唐代妇女的再嫁并不普遍 ,贞节观仍然是保守的 ,这可从大量的墓志中得到证实。上层宗室贵族深受胡族婚俗的影响 ,形成了与下层妇女截然相反的贞节观念 ,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唐代社会妇女保守的贞节观 ,成为后世妇女贞节观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唐代农民的生育观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同时又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传统的"早、多、男"生育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农民家庭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比较开明的生育观念,出现了"重生男亦重生女"的观念,从而使唐代农民家庭的生育观呈现一番新景象。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赌博娱乐观入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农村中出现的赌博现象与农民的娱乐观念有什么样的联系,进而分析了赌博娱乐观的特点和形成这一观念的主、客观因素,然后就如何改造传统的娱乐观念,重构新型的娱乐观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向,而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关中4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进入农村经历了接受——抵制——再接受的过程后才真正进入农村。而农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观经营观念和学习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与农民的理性基础、新的要素投入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为实现农民生产经营观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网络、内化现代农业价值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人的文学”观,其实是周作人和茅盾所代表的两种观念所共同建立起来的二维世界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思潮即自由、激进、保守文学思潮都可以纳入这个体系之内来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8.
生育意愿和意愿生育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生育政策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从理想生育数、理想生育性别、生育动机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民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理想子女数趋向于二孩,性别偏好开始弱化,生育观念趋于理性化发展.农民的生育动机逐渐将个人家庭幸福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生育意愿与实际具体的生育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价值观的转变,从落后、保守向文明、开放化方向转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精神风貌也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农民政治人权意识提高,对其人权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中国农民政治人权缺乏,使其对自己政治人权意识存在主人翁认识不清、基本权力意识淡薄、民主意识不高、政治行为抵触情绪、政治理想价值观保守等观念,造成农民实现自主人权内驱动力不足。可以采取健全平等机制、完备法律保障、加强人权意识培养、提高政治实践操作能力等措施,使农民政治人权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政治人权意识的提高,对其人权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中国农民政治人权缺乏,使其对自己政治人权意识存在主人翁认识不清、基本权力意识淡薄、民主意识不高、政治行为抵触情绪、政治理想价值观保守等观念,造成农民实现自主人权内驱动力不足。可以通过采取健全平等机制、完备法律保障、加强人权意识培养、提高政治实践操作能力等措施,使农民政治人权利益得到更好保障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献资源保障水平的滞后问题,因此,要从馆藏建设策略的制定、观念的更新、工作模式的变革、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等方面,提高献资源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视角 ,对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 ;提出了衡量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双重标准和相应条件 ;指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对地质资源价值增值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组织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组织相比,知识型组织的特殊的人力资源结构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在概要介绍了柔性管理的一般理论并界定了知识型组织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柔性管理模式在知识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路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创建扁平式、服务型的柔性组织结构、构建科学、完善的柔性考评体系及创建富于个性化的柔性激励机制等四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用语言学的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应用语言学的三个新概念:语言资源、语言工程以及语言工程学,并对这些概念进行定义,提出一个理论探讨的纲要。同时,本文对语言工程学领域中的四个主要分支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加强高校人才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资源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人才资源管理应重视更新观念、培养和稳定人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加强人才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此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人才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从建设与服务理念、整体战略规划、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标准化建设和资源共享、资源构建与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发达国家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支撑、政府信息资源的服务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云南省昆明市当下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环境、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体制和认识方面的主要瓶颈,阐述了现阶段昆明科技资源整合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主要思路和官产学研、技术与资本、资本与产业、跨区域联盟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创新科技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打造紧密型产学研创新联盟、实现重投入和重整合双管齐下、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森林资源损失额的价值计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与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然而,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原因,北京地区森林资源的人工性、人为干扰性十分突出,即森林资源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和人为破坏,这些都会给森林资源带来重大损失。在北京地区的林业执法实践中,对这种森林资源损失案件损失额度大小的计量,始终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标准和客观、系统的评估方法,也没有一种科学的衡量尺度和处罚依据,妨碍了林业执法的公正和公平。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计量标准,运用到林业案件实际处理中,从而满足林业管理及林业执法实践的需要。该文根据不同类型森林资源损失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依据总评估中“分类评估”的思路与原则,形成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包括林木损失、种苗损失、野生动物损失、野生植物损失以及林地损失的具体的评估思路,相应地形成了森林资源损失的5大类16亚类的分类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的评估结构和计量模型,包括林木损失额及野生植物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与总计量模型,种苗损失额、野生动物损失额、林地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总计量模型与分计量模型。该文提出的评估思路、评估结构以及最终建立的一系列计量模型,不仅可以为不同森林资源损害的经济赔偿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林业执法及处理林事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以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以资源动态管理过程为视角,以不确定环境为研究背景,理论分析动态能力运作过程,构建了动态能力构成框架模型,分别为识别机遇、优化资源结构、整合资源及杠杆能力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促使企业连续并快速地更新、整合和重构资源,获得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打开动态能力的"黑盒子",以期实现对动态能力的研究从抽象概念到具体过程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