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自己创业.那么创业究竟是什么?其实,创业不是"创"的事,也不是"业"的事,而是一种特别的人生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做医疗器械的连锁做得非常好.他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呢?他结婚之前给一个老板打工.  相似文献   

2.
正在意大利,15到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40.1%的创纪录水平,而55岁及以上仍在工作的人在短短五年里从280万增至350万。意大利显然不是属于年轻人的国家。过去10年里,近40万名大学毕业生离开了意大利,而只有5万名同等学历水平的外国人来到意大利。出国找工作的意大利年轻人有时面临极大的风险。20岁的服务员若代勒·莱奥塔从伦巴第大区的莱科迁居英国伦敦东南的小镇梅德斯通,结果在那里被一帮立陶宛移民拳打脚踢致死,他们指责莱奥塔抢了他们的饭碗。  相似文献   

3.
说起每个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少不了会被家长们一通告诫:“要勤恳做事,好好表现,就算是扫地、打水、擦桌子、跑腿儿之类的脏活、累活,都要认真完成,这样领导才会对你留有好印象。”然而,如果新进职场就摆出一副“我是来做业务的,不是打工的”、“我是名校毕业的”、“我业务能力很强”之类的架势,那么恭喜你,你定会被老板或同事“敬而远之”。其实,如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职场新人“按到点”(武汉话,留有余地的意思),才会起到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霞 《新劳动》2002,(19):10-11
老板是天生的吗?老板当然不是天生的,但即使是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还是有很多打工者不知道自己打工的目的。本刊鼓励打工者创业,打工的时候,我们吃透了苦,学习了知识和技术,积累了经验。完了以后呢,我们就要应用这些打工时积累的东西,创业,做老板。或许有些打工者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失败过,但对于年轻的我们,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本刊为你准备了两个打工者创业当老板的故事,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全 《新劳动》2002,(19):50-50
我出门打工也有好些年了,从来没有回家一次。那天,父亲打来电话说,很想到你那里去看看你。不知你意见如何。为了不让父亲对我失望,我让父亲即刻动身来我打工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乐道,顾名思义就是快乐之道.打工一族一般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难有出头的一天,工作量和薪金不成正比.拼搏、劳累、负担、压力、加工、加时几乎是打工一族的宿命;而邀功、牟利、得奖、荣耀等通常都是归功于上级和老板的.  相似文献   

7.
阿明 《劳动者》2005,(7):50-51
这件绘画组合装置作品是由68幅小画拼合而成的,画中的人物素材来自我的故乡,这些图形都是隐藏在我的记忆中。“CZERWONKA“是我故乡小镇的名子,另一层特别的含义:那里的土地、河流都是红色的,因着土地的铁含量很高,造就了一片红色,是那种矿物质水晶般的红色,映的房子也成了红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有这种红红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1.有个村子很穷,年轻人都很难娶到媳妇。
  一小伙子带相爱的女孩回家认门,结果因为买不起房子,没修成正果。
  小伙子总结了前面的经验教训,他买了一大桶红油漆,从村头到村尾,能看见的墙就刷上一个大大的“拆”字。  相似文献   

9.
换个角度     
陈向平 《新劳动》2002,(24):1-1
国外的一位老人,想图个清静,就在滨湖区买了一所房子。住下的前几周倒还太平,可是不久,有几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追逐打闹、大喊大叫。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对年轻人说:“你们玩得真开心。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这里戏耍,我给你们每人1元钱。”年轻人当然高兴,更加卖力地闹将起来。过了两天,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养老金,所以,从明天起,每天只能给你们5毛钱了。”  相似文献   

10.
正2003年4月,新婚不久的我们离开农村老家,来到成都打工挣钱就此成为众多"打工夫妻"中的一员。几经曲折,我们应聘为环保工人,以"扫大街"为业,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活。如今,虽然已经过去10年的时间,我们却不曾产生过重新择业的想法,依旧以"打工夫妻"的形式,继续从事着扫大街的工作。谈及"扫大街"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它是轻松的活路,但它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低,其中包含着不少的技巧:一是不能只打扫马路的表面部分,边边角角的地方也是重点清扫的范围;二是某些  相似文献   

11.
青创 《劳动世界》2016,(25):43-43
在农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拥有自己的事业,想找到一门好生意,能养家糊口,也能照料好长辈和子女,希望在家乡能安居乐业,生活过得富裕。是的,这是每一个农村人的想法和美好愿望。以前,农村人总向往进城打工,这样能挣钱,养活家庭。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都愿意回家,因为农村也是发家致富的好地方,家乡的美丽,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在农村走访和调研,发现一些适合农村创业致富的好项目,在农村发展,有创意的点子也很多,希望下面的项目对想在农村创业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国人走进国门打工已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外国人被中国的用工单位聘用,俗称"洋打工".  相似文献   

13.
他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一个黑人家庭,由于家中兄妹众多,加上父母收入低下,他们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以至于年少时他想买一辆自行车也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丧失掉信心,反而让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十六岁那年,为了减轻一些家庭负担,他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在一家车行帮人洗车.在常人眼里,洗车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这跟扫大街差不多,若非被生计所迫,绝对没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做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张某43岁,一家四口住在城郊两间租来的平房,房租每月120元,现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每月500元,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到工资了。两个孩子,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每年借读费、学费下来要二三千元。500块钱的工资,交了房租、水电后,四口人吃饭都紧张,最近粮油涨价,工资没有着落,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唯一指望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钱,又能维修照看自家的房子……”当毛风林拿到55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时,激动地落下了泪。 毛风林是九寨沟县双河乡的困难户,一家五口仅凭他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5.12”地震使他家的房屋遭到破坏,急需维修加固,他只得守在家里着手维修,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很神奇的,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遇到那些看上去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说:"年轻人你还不懂."  相似文献   

17.
门磊 《劳动世界》2016,(16):28-28
说起全国优秀农民工冀守亮,贫苦出身的他有着倔强的性格。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探路人。为肩负家庭重担,20岁的时候只身外出打工,在打工的10年时间里,他做过学徒、店员,他用勤奋和执着换来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是一位开拓进取的创业人。  相似文献   

18.
神奇美丽的垭拉雪山.奇特多姿的道孚八美石林,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远方的客人们记住了这个高原小镇的风情,也记住了雪山下一位在雪域高原上打拼出来的杰出女青年,"四方缘"酒店老总--张琴。  相似文献   

19.
正过年"不回家"但不是"不想家"。怀着对家人的愧疚留在打工地,面对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这群"异乡客"们满怀抱负,唯愿赁借自己的双手,尽早闯出一片绚烂的天地,让远方的家更加温暖,更加强大。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前夕,各地返乡大军络绎不绝地踏上回家路。短短7天假期,不仅是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一年的期盼,也是家乡亲人们一年的守望。不过2014年1月15日,中国基层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大谷网依托基层打工群体用户,出炉了《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和传统观念认为"一到年关,打工者就开始大规模返乡"不同,今年有四成人选择了过年不回家,留守在打工地。  相似文献   

20.
张镭 《劳动者》2005,(11):25-25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技工培训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对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辟了智力扶贫的有效途径。从陕西的调查看,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3300元左右,通过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则达到4800元左右。提高近50%,从现有的资料看,广西自2000年以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转移168万人。浙江衢州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仅2003年外出打工农民就达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比上年增长9%。这些证明,农民从转移培训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群众用“读完初中,外出打工”今天则用“读完初中上技工、打工致富一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