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者依据康有为《戊戌奏稿》中“开国会、立宪法”的相关资料,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的第一次宪政运动。然而,1911年出版的《戊戌奏稿》经过康有为的重大改篡,已经不能反映和代表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真实的政治主张。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举措与立宪目标毫无关系,康有为在戊戌时期最主要的政策目标是设立制度局推行新政,他自己明确反对当时设立议院的政治主张。现有的档案资料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都足以充分证明,戊戌变法不是一场君主立宪运动,而是一场维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帝变法思想探讨刘洪英百日维新中的光绪皇帝究竟是执行了维新派的政策,还是执行了洋务派的政策,史学界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以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和洋务派的论争为线索,探讨光绪帝的变法思想。近代中国在欧风日雨狂吹滥打之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没有再提出立宪法、开国会的政治要求是一种策略的调整。这种调整与他自身地位的变化、各派政治力量的变化有关,也是与他的“仿洋改制”思想相适应的。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康有为放弃了立宪法、开国会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正> 一、领导理论是毛泽东人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从革命实践和需要出发,对人才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构成了毛泽东人才思想。毛泽东人才思想,既包括了政治人才,军事人才,经济人才,科技人才等不同类型的人才,也包括领导人才,群众人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其中,领导人才的论述即领导理论,是毛泽东人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人才思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复杂艰难条件下初步萌芽:表现为倡导文艺人才培养、抵制日本侵略者的文化奴化活动,多渠道发现培养人才、有力配合人民解放战争主线,强调合理培养使用干部技术人才、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形成了上升至宏观层面的系统的人才思想:表现为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选好、培养好党和国家的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人才的培养造就以及我国古代人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人才思想不仅具有人才层次观及其划分标准,而且包涵了重贤思想、知人选人方法、任才原则、育才理念等方面。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弘扬孔子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借鉴其培养人才、了解人才、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更好地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壮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理论基础 ,强调要培养、发现和使用好人才 ;要坚持正确的人才标准 ,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等。这些重要的人才思想理论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地对待人才 ,培养、发现和使用好人才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概念、特征和规律的把握是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主要是指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其教育的过程。养成的特征主要是社会教育为辅,自我教育为主;教育引导为主,避免政治说教;强调政治性与全面性,突出思想性与知识性。养成的规律则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人才思想是司马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治通鉴》的"臣光曰"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司马光认为在封建的守成和进取阶段,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要选用德才兼备之人;要求为人上者要诚心致才,礼贤下士,并且要依靠众人举才;主张用人应不徇私情、用人应不拘门第、用人勿疑;主张从实际工作中去考核人才。但司马光的人才思想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涵盖重才、育才、选才、用才等方面。其中,重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育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标准和源泉,选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原则和方法,用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成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非常重视和关心人才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人才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精辟论断,构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人才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跨世纪人才的行动指南。如何评价入才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是人才问题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若无正确的认识,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和管理等都不可能有正确的看法。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人才思想体现在他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大量论述中。概括而言,包括四个方面:(一)人才宝贵,爱护人才;(二)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四)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的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高校应高度重视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深刻理解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做好高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必须首先帮助人才树立理想与信念,必须严格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的人才救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以下四个部分:(一)重才——人才对于补天、应变的重要性;(二)用才——求用人才的理论及实践;(三)养才——培养人才的迫切性及措施;(四)评价——郭嵩焘人才思想的性质和作用,对中国近代早期洋务思想家郭嵩焘的人才救世思想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并作了客观而辩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人才问题的先驱。龚魏在强调人才重要性的同时,就近代经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建议。但龚自珍以"仿古"、"救今"为其人才思想的出发点,企求"天降人才"而无切实具体的实施方案;魏源则以"变古"、"便民"为其人才思想的核心,把师夷人才的培养作为强国御侮的关健,倡导逆境亦能成才,以知人善用的具体主张,提出了合理使用人才的可行措施,使中国古代的人才理论走向近代化,他的人才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启端发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震惊宇内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又以其学识之博、著述之丰、讲学之多和影响之大成为近代中国公认的著名学者和演讲家。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自幼聪敏过人,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0年就学于康有为,几年中不仅打下了雄厚的旧学基础,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康有为的改良主义思想,走上了维新之路。1895年他随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与康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创办了维新刊物《中外纪闻》,组织了维新团体强学会,表现了他优秀的文笔、过人的口才和杰出的才干,成为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1896年,梁启超又赴沪办《时务报》,任主笔,他以条理明晰、平易畅达,极富感情和鼓动性的“新文体”大声疾呼变法,文名蜚声海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改良运动。1897年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了湖南的维新事业,培养了一批维新事业的人才。1898年初春,应康有为之召赴京,以满腔热忱倡办维新团体保国会,演说变法救国之路。“百日维新”开始后,梁启超屡上书奏事,又被光绪帝召见,受命办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受时代风气影响,冲破了前人在尚贤、知人方面的僵化模式和世卿制的思想羁绊,在其伟大的著作《史记》中分别阐述了有关人才基本素质、成才、人才事关国家兴衰以及用才等方面的人才思想,总体上表现出实践性、开明性和人民性的特点。司马迁的人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急于求成,“令如雨下”,难免上上下下持观望态度自百日维新开始,特别是一些维新派人物参与政权后,变法法令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因为维新派的许多奏章和杂陈都马上变成了诏书和谕令(当然,内容上大打折扣,甚至不予采纳的也不在少数。据康有为的学生麦仲华说:“戊戌数日间,先生(指康有为)手撰奏折者六十三首”。但绝大多数都没了回音产。维新派的新政建议,“流水般地传到紫禁城里,又一件一件从紫禁城里飞出来”②。维新高潮阶段(正式变法期间)的103天里,一共发布了110多道维新变法的诏书、谕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自视…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历届领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后提出了"任人唯贤"、"人才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人才思想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人才的内涵标准、重要性,以及吸引、使用和开发人才的政策、措施、办法,形成了完整的党的人才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忽必烈时期,在推行汉法,大兴文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士人政策的革新和完善。此主要表现在:征用儒雅,量才擢用;兴举学校,造育人才;尊孔崇儒,优渥士人三个方面。这些政策中虽存在民族歧视、科举废弛、“重吏轻儒”等不足,但仍显著提升了士人,尤其是汉族士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对于促进蒙元的汉化进程和巩固政权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