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晓畅 《北方论丛》2013,(1):143-149
自美国立宪时期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围绕“宪政还是民主”产生争论以来,两者之间的张力即成为现代(特别是美国)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一大主题.罗尔斯后期的宪政理论,一方面继承了“二元宪政民主”理念这个美国宪政模式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他通过来源于政治传统的社会共识这个中介,将变动不居且具有“多数暴政”倾向的“民主”纳入到相对稳定且保障“宪法根本”的“宪政”框架之中,从而较为有效地弥合了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宪政问题     
宪政是植根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理念、制度和政治实践,尽管在历史传统、社会矛盾和权力结构各异的不同西方国家,人们对宪政的理解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不能回避宪政问题,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宪政思想之"变"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立宪,这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 ;"变"的背后 ,"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坚持国民性改造的一贯主张."变"与"不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4.
荆南翔 《理论界》2013,(11):13-15
近年来西化思潮再次抬头,社会上有些人主张把宪政民主作为政治改革目标,认为“中国应跟上世界宪政潮流”;还有人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企图用来代替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因此,宪政民主话题已成为一个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大是大非问题.  相似文献   

5.
蒋传光  李乾宝 《学术界》2007,19(2):25-34
不管“宪政是民主政治”的观点,还是“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状态”的观点,或“宪政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衡及对人权保护”的观点,都无法得出“宪政是什么”的满意答案;而传统的三种综合回答“宪政是什么”的思路,也陷入了“宪政客观属性回答法”。鉴于此,以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宪政价值的分析及分类,对“宪政是什么”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论《奔月》     
一这是一个绝无窗子万难破灭的铁屋子,里面的人都从昏睡而将入于死灭了。社会停滞不前,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状“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华盖集·忽然想到四》)鲁迅从事新文学活动时,对中国社会就是这样认识的,也是他长期形成的历史观。但是,他没有绝望,时代浪潮的推动,使他抬起头来,要用文学去唤醒昏睡的人滞,并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革命前驱。为了实现这庄严的使命,他主张选择题材要广泛,“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故事新编·序言》)从《狂人日记》起,他的创作都是采用现代题材,到1922年写的《不周山》  相似文献   

7.
何包钢同志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上发表了《中国权力观的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着重论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和主要内容。他说:“从权力角度来看,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在于:权力合法性建立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之上;权力结构的多元化、制衡性、竞争性;权力操作和分配的合理化、制度化。这是极权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此,何文既没有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也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关系,而把权力结构的多元化作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和核心内容。这就涉及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即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呢?还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搞政治多元化、搞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那一套?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先秦时期(特别是西周春秋时期)的的政治文化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与古代希腊、罗马无异,同样表现为一种民主政治。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所依据的大多是《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古籍有关民本主义思想的论述,如《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所云:“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相似文献   

9.
宪政系美国立国之本,市场和人才为美国强国之道[1]。宪政需以宪法作基础,市场需用法律来监管,个人的权利也需要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宪法与法律的解释与应用离不开独立而具有权威的联邦最高法院。就此而言,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保证。本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当代西方研究:宪政制度与当代美国”专栏所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联邦最高法院与公司成长、政府监管程序的宪法基础、沃伦法院的历史作用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经济与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两次宪政运动的发展,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九一八”前后的“人权运动”和国民党的民主政策使民主知识分子得到初步整合。其次,第一次宪政运动为民盟的成立和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第二次宪政运动使民盟经历了由兴盛到受挫的发展过程。民盟的发展命运有如下启示:首先,民盟与两次宪政运动是交织互动的;其次,说明了中国宪政与政治环境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再次,也揭示了政治现代化中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1.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本文主要就其抗战时期在<前方日报>上发表的80多篇文章中所表述的政治主张予以概述,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独裁,要求实行宪政;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要求有较清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一)1、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七十年来,中国社会已经无可否认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世界的变化则更使人惊心动魄.但是,另一个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则是,七十年前中国思想界树起的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今天仍正是一个需要人们竭力呼唤的目标而远不是一个不再引人瞩目的当然现实.与此相应的是,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仍然在警告国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国政治首脑更是适时地清醒地提出了中国人的“球籍”问题。近十年来,深沉的忧患意识已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统论者,也是一个民主论者。他以“高次元传统”代表的名义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传统”与“民主”在一种思想预设中得到高度的统一。他有意将儒家思想作现代性解构,探询其中与现代精神适配的元素,最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并认定儒家民主之“理”历来与封建之“势”发生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斗争的战略转变高青山董伟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主要任务。抗战前夕,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在陕北曾向周恩来提问:十几年来的“政治活动是为民主而斗争呢,还是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周恩来回答:“我们是为...  相似文献   

15.
孙丽艳 《理论界》2002,(6):94-94
一、“法轮功”冲击校园的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 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用何种理论教育学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是提倡科学、发展科学,还是容忍荒诞迷信,伪科学的东西自由泛滥,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大是大非,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尖锐斗争。“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荒诞不经的“法轮功”曾一度影响了大学校园,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有着一定的关系。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的:民主强调的是权力的归属,宪政强调的则是对权力的限制;民主的重心在于公民的政治参与,宪政的重心则在于对公共权力的有效限制;宪政固然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基础的,但宪政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民主政治,而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德文中Max与Marx(马克思)发音相近,故有所谓“两个马克思”之说。意思是:两人都生于德国,一个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历史,另一个研究历史文化发展及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人并行不悖,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甚至是马克斯·韦伯超过了卡尔·马克思。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在当代西方的确有很大影响,也有人说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近年来我国陆续有介绍韦伯思想的文章,也翻译出版了他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人民共和国”及“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基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模式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形成的标志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更臻完善的体现。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相因相成。  相似文献   

19.
<正> 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大问题。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人才。有了人才,政治就清明,国家就振兴;没有人才,政治就昏暗,国家就衰败。他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无),则其政息。”(《中庸》)但是,人才是难得的:“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治国之臣)十人’。”对此,孔子说道:“才难(人才不易得),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认为卫灵公无道,而没有亡困,是因为他任用了“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究问》)。人才的重要,于此可见。在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孔子针对世卿世禄制度,提出具有革新精神的举贤任能的用人思想,并根据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一些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具有深重的人类关怀的学者 ,乔·萨托利 (G .Sartori)在其花费了十年心血撰写的《民主新论》一书中 ,力图以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感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信念 :西方现代的民主制度 ,尽管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制度 ,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比它更好的制度能够取而代之。其论著中满含这样的应有之义 :西方现代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每个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最好选择。在《民主新论》中 ,萨托利从横向与纵向、描述与规范四个维度对民主进行了界定。① 萨托利称自己的纵向描述性民主定义是一种“竞争———反馈式的民主论” ,并认为这就是新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