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流行体是具有流行文化特征的新兴话语,它记录着中国网民的现实境遇与集体心态,反映了主体情感和市民生活的深层结构。本文取用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哲学的跨学科视域,通过对501位青年网民的质化研究,试图从网络流行体这一微观层面切入,窥探青年网民的话语实践过程,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研究发现,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体进行了欲望的时空展演,形成了"私欲化"的个体话语,并通过"拼贴""同构"与"耦合",建构了"风格化"的社群话语,表演与抵抗的意义得以彰显。在此过程中,从"符号义"到"生存义"的呈现,镜像出当下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绪,体现出流行体话语自身的审美特征和网民"噪音式"的语言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人们总是规定某种"善"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力图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尼采和马克思作为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于人的道德问题。他们分别提出了"超人"和"现实的人",由此作为其道德观的阐述主体。  相似文献   

3.
驻保高校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据调查发现驻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不足、防盗意识淡薄、防诈骗能力不强,因而其往往成为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主对象。对此,驻保高校需要积极采取相关引导措施,以尽快实现对驻保在校大学生整体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在此,本文将根据驻保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现状入手,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驻保高校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活有没有意义","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文章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通过对"生活""意义"两个词的解释,认为生活有意义,意义在生活中才能找到,在于如何对待生活,即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意义,而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态度,所以,人就是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化坤  杨全刚  冯国营  薛松 《职业》2012,(21):21-2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9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高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已成为高校和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1."90后"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大多数是在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缺乏磨练,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良思想迷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还是非传统?——对116名同居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同居现象呈逐步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对在校大学生同居生活的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同居这种"非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家庭观念与家庭模式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对大学生同居生活较为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并就大学生同居的社会控制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屡禁不绝的网络诈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给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选取学生兼职引发的网络诈骗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焦点关注、解决方案及经验反思,提高辅导员解决学生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类型、机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网络本身携带的突发性事件或个体已有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来传播而引起的心理危机现象,被称为网络心理危机。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外源性心理危机和内源性心理危机两大类。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形成过程主要由"初现端倪""自我救助""社会支持"以及"危机形成"四个阶段构成。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应遵循以来访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和以积极心理干预为基调等原则,并采取"确定问题—积极支持—提供方案—行动计划—获得承诺—目标检测"等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校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和应对能力,在社会交往中遭受人身侵害、财产损失与心理创伤等现象突出。当前高校女生在网络交友、校外人际往来及异性交往过程中,主要存在自身防范意识不足、好奇心重又缺乏警惕、对社交安全知识缺乏了解,以及自控能力差等共性问题。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唤醒女生防范本能,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灌输防范知识,提高女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贷"是一个横跨"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跨界性"问题,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有效地贯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的情境性区隔,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解读的理想选择。它的异变主要涉及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现实动因,网络技术的风险特征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潜在根源,大学生群体消费欲望强而财商低的结构特点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体自省的风险应对共同体,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大众文化批判的思维中,大学生的个性表达总是未能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即忽视了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对他者的挣脱和反对,而使其个性表达的积极面相处于遮蔽状态。进入现代自媒体社会,数字技术统治以先天概念构架的模式规制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这决定着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个性表达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解放幻想,即人际关系呈现出越表达越孤单、审美情趣呈现出越表达越世俗、价值规范呈现出越表达越混乱的困境。于此,构建生活世界共同体、实现大学生身份与角色认同以及加强对个性表达中的价值观引导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猜猜我是谁"、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高发多发,而且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老年人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对象,老年朋友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防范的能力。话说,73岁的刘老伯最近在家就遭遇了一次电话诈骗。机智老人识破诈骗伎俩前段时间的一天中午,刘老伯正准备吃午饭,电话铃声响了。对方自称是"苏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民警",叫"林燕"。"林燕"报出了刘老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给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的空间,由此网络诈骗案件成为时常发生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在校园内尤为剧烈。本文中对网络诈骗的概念、我国对网络诈骗的执法现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大学生(以衡水学院为例)在网络上遇到的问题做了汇总和分析。用更有效的预防网络诈骗,减少学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并以此来解决大学生的面对网络诈骗的迷茫和面对诱惑时的犹豫。  相似文献   

14.
维护网络安全,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关键就在于人们法治观念的变革。网络空间法治观是现实法治观在网络领域的延伸,包括网络空间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契约精神和公民意识。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观,应该从构建"1+3+3"模式入手,即坚持以法律基础课为中心,重点完善网络立法、强化道德自律、加强社会实践,打造健康校园环境、文明网络环境、和谐社会环境,形成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观培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网络词汇不仅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快速走红,并且进入到人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的身影进入各种报刊,如"给力""屌丝""元芳"等词甚至登入《人民日报》。本文则选取其中"屌丝""学渣""凤凰男"这三个词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其产生、发展、词义的演变,并据此进行社会调查,窥探这些词汇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部26号令,在2014年,一批独立学院将迎来全面评估验收时期,独立学院面临"撤、并、转"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与及时防范,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健康成才,独立学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和角色,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舆论通过"羊群效应""舆论领袖"及"社交平台"影响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明确内容、队伍建设、丰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利用网络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当前和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更是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如何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观念的负面影响,并利用网络文化来构建大学生的完善人格,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阶层和生活群体中发生的犯罪现象的考察,从思想意识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入手,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揭示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预防青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是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做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监护人""领航人"。鉴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任何一名担负这项神圣职责的人员都不能疏忽自己的职责,必须从自身建设上适应工作需要,从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适应工作需要。因此,本文从四个基本要素谈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