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敏  陈群民 《科学发展》2016,(10):89-93
针对上海两孩家庭主要的压力,借鉴国外鼓励生育和支持多子女家庭发展的有益经验,建议通过税收优惠和提供补助,加大对两孩家庭的经济支持;完善亲职假期和亲职教育政策,改善生育福利;秉持社会共同育儿的理念,发展社会化儿童看护服务;营造男性分担育儿责任的氛围,缓解女性照管压力;强化对生育女性职业发展权的保障,支持两孩母亲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目前在美国有43%处于生育年龄的年轻女性没有小孩,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不要小孩,从而出现了所谓“无孩”革命(Childlessnessrevolution)。近年来,我国的年轻人当中也同样出现了无孩浪潮。  相似文献   

3.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本文针对合肥市的育龄期夫妻群体进行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通过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以女性居多,企业职工是主要职业类型,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育龄期夫妻占到了37%;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育龄期夫妻人数中,计划生育二孩的时间以三到五年内居多,同时二孩性别倾向减弱;本文通过对512名城乡育龄期夫妻进行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为后续数据研究与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80后"群体正大规模进入生育期,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将成为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893个"80后"调查样本的分析后发现,不同代际、户籍、性别和已生孩次结构对"80后"生育意愿产生影响。"80后"的理想子女数偏好儿女双全,如果政策许可,打算再要二孩比例城镇"80后"高于农村"80后",可以预见一旦二孩生育政策放开,城镇"80后"将成为二孩生育的主体,较易生育反弹形成生育堆积。  相似文献   

5.
应从长远和全局高度重视人口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资源配置优势,以鼓励一孩家庭生育二孩为重点,着力解决不敢生的后顾之忧;激发适龄未育家庭潜力,打消其不愿生的思想包袱;更大力度推广生殖辅助技术,让一部分不能生的家庭如愿所生。采取组合式生育支持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多管齐下”构建生育配套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工民主党西安市委前进医院不育不孕症治疗中心专家组是由国家著名不育不孕症专家李德兴、赵蕙芳二位博士生导师和三位研究员组成。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经专家组治愈的患者已达万人,被群众称为“大西北送子观音”专家组。 不能生育是人类延续中一个极为痛苦而无奈的事情,作为女人在这特殊的生命历程中,要承受比男人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打击。有的家庭因不能生育,造成夫妇感情破裂,导致离婚,尤其女性由于不生育,在家族中、家庭中没有地位,思想  相似文献   

7.
若水 《伴侣(A版)》2010,(7):46-47
正"体贴"丈夫带来灵感2008年12月,从家庭主妇转型为创业女性的姚敏,在经过认真的考察后,决定开始从事经销"懒人"使用的家庭奇趣电器的生意。在她看来,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因为工作和事业的繁忙,聘请保姆或钟点工的费用又不菲,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如此"奢侈"的,所以,这些能够减轻家务负担的电器,一定会有市场。  相似文献   

8.
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的政策生育潜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州  张丽萍 《社会学研究》2012,(5):119-140,244
本文以1985年以来全国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生育水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变化范围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二孩生育目标占绝对优势,潜在二孩生育的比例不到50%。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研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也不会引起很大的出生人口堆积。  相似文献   

9.
1.主张妇女退回家庭与反对妇女退回家庭 1983年、1987年,国内一些人为寻找减轻双职工的繁重家务负担,提出重新估价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得失,主张“妇女退居家庭”,恢复家庭妇女这一层次。王格、李秀玲主张“部分妇女退居家庭”,其理由是:(1)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务劳动,与私有制社会的家务劳动纯属私人性质不同,它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使妇女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使妇女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是妇女解放的现实手段。(2)双职工家务繁重,妨碍双方的工作、学习。与其夫妻双方被家务拖累,不如女方专搞家务,支持男方从事社会劳动,解决双职工繁重的家务负担。(3)妇女退回家庭是  相似文献   

10.
情爱绿荫     
你的心事,我愿意听aimeixinxiang@126.com如何防火防盗防小三?问:小三是个漂亮的女硕士,各方面条件都比我好。我真是搞不明白,条件很好的女人为何要狠心抢别人老公,难道我们女人一过三十就都要步步为营防小三吗?家庭战争天天打,战争的结果是他不再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下岗没工作,一旦离开他,我该如何生活。小孩读初三,马上要升重点高中,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都不希望给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许多家庭开始计划生二胎,但还有很多家庭持观望的态度,其中有经济、生活习惯、工作等诸多因素导致,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里独生子女的抵触心理。这里的独生子女主要是指青少年这个群体。下面我们就从青少年这个群体入手,基于他们的看法,探讨推进全面二孩政策有效实施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璇  张琪 《城市观察》2023,(1):89-103+158
育龄女性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不断变化。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养育成本高企、家庭就业失衡、家庭支持不足、社会配套服务短缺等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女性生育意愿。随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措施的各项政策出台,构建女性友好的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成为降低“三育”成本、平衡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以及促进家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深圳市育龄女性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深圳女性友好型城市建设现状,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深圳城市社区空间、办公空间、公共空间等城市空间与设施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倡导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降低生育顾虑、提高女性友好的空间质量,促进性别包容,促进深圳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13.
"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来说不仅能优化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发展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家庭亲属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也可预见到对于普通家庭新增加一位孩子无疑会加大家庭各方面的支出,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意义重大.青年女职工的从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入职门槛、性别隔离、玻璃天花板、孕妇骚扰和议价力量薄弱等五种类型.而青年女职工"家庭—工作"双重角色的身份互嵌与溢出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的内在生成机制.建议从优化国家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女职工就业培训和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几个层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辽宁省政府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从计划生育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中国也正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不过操心的可不止我们,为了鼓励多生娃,这些国家也很拼!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金牛年,也是一个生育高峰年,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一部分职场人决定在这段期间生育,一方面逃避被裁员的风险,一方面趁工作压力不大的时候完成人生中的这件大事.对此,80.6%的职场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生孩子不应该是金融危机的产物,19.4%的职场人表示支持.那么女性是否会因为生育使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呢?据智联招聘的调查,四成职场女性因生育工作受影响,六成职场妈妈为儿苦攒钱.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面二孩"政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如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选择"二孩",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因素又会影响"二孩"的选择,其中,教育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时间投入两个方面,分析教育对家庭"二孩"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炯权 《老年人》2014,(2):8-11
20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道出了一对农村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而到处流浪、自讨苦吃的辛酸。20多年过去,人口老龄化问题让我国政府对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提倡和实施了30多年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要求和民心之举。我国为什么要在当前放开“单独两孩”政策?新政策出台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是否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落实这一顺应民众期望的生育政策,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传媒对"孩奴"热词的炒作,具有加剧年轻人经济焦虑和生育恐惧、推助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以及忽略和屏蔽了生育价值和父母责任等负面后果,并对传媒所渲染的"孩奴"现象和被夸大的孩子经济成本加以实证拨正。作者强调,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虽走高,但不同家庭的个体差异较大,而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们可通过成本结构的优化,即减少那些可多可少的经济成本,增加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的投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同时,孩子对父母心理满足和成长促进的积极效用也不容忽视。传播媒介应更多地承担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为缓解市民的家庭压力提供政策和文化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生育决策不但事关个人、家庭需要,更是关系民族、国家的人口战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个学科对生育决策进行积极研究。从经济学学科对生育决策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成本-效益理论、外部效用理论、风险最小化理论及消费选择理论对生育决策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社会学对于生育决策的研究,主要包括传统文化论、生育需求层次论、性别关系论、生育文化传播与变迁论和多因素作用五个方面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提及生育心理趋同论、生育心理决定论、生育预期理论和生育动机层次论等理论。在评价国内生育决策研究的不贡献及不足之后,笔者认为目前还缺乏完整理论框架对生育决策进行研究,建议从跨学科角度对生育决策进行研究,以揭示生育决策的全貌,有利于人口调控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