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青年群体作为熟稔网络媒介操作技术的主体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共事件议题关注与参与热情。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议题为例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权益诉求、媒介使用习惯、价值理念、媒介事件参与体验的精准叠合带来了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迅速传播;而文化水平、情绪强度、理性程度等的差异则使得事件议题在急速传播中同时出现聚焦与散逸;青年群体耐心的缺乏与对新议题的转移则易导致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快速消解。对传播主体人群的再审视将为网络公共事件议题的理性聚焦、秩序传播、事件问题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绝",乃至于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纾解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失落的问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黏合网络圈层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网络青年群体塑立和维护崇高价值的目标客体,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之中,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崇高价值感进行话语性弥合,唤醒网络青年群体对崇高价值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现代人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决定着一个人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也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是否具有现代性人格的重要标志。对35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认知性道德价值观与实践性行为价值观及其行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公共性行为价值理念并未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显示出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不足。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和公共性行为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治理活动及过程,同时由于它具有公共性的特质,所蕴含的公平、民主、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日益突显.通过解析公共管理的价值底蕴,将公平、民主、正义等融入到公共管理的实践中,从而推动政府获得合法性基础的进程,最终使得公共管理活动更加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社会资本:基于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受到功能主义观念的困扰,本文为解决社会资本理论逻辑上同义反复和观测上自相矛盾的困境,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结构主义视角——社会资本应该用网络的结构来定义,而不是网络的功能。根据结构主义视角的研究路径,本文对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阶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2004年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301名政策精英的调查发现,分别体现身份标识、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努力三方面交往过程中个人特征的教育、职业流动体制稳定性、行政级别和交往投入都对政策精英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贡献。而且,由于与社会不同阶层人群交往时存在“准入门槛”的差异,上述因素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梯度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白领在上海的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新兴白领群体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适应、价值取向以及他们与体制之间存在的某种结构性分离,提供一个观察研究的视角,并以某种方式与当前国内关于白领研究的一些理论预设形成对话和讨论,进而引发读者对上海白领群体未来作用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参与政治活动、商讨公共事务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领域"的核心内容应是公众在公开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典型批判性特征的公众舆论.本文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开始,以新华网、天涯论坛为例浅析网络社区在扮演"公共领域"特质的现实意义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已悄然成为媒体的宠儿和公众茶余饭后的话题,富二代们继承了巨额的家产,坐拥巨大的社会资源,成为没有打拼过的社会精英。然而,某些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也在不断地触动公众对于"贫富分化"问题的敏感神经,挑战公众的忍耐底线,以至于使富二代群体被妖魔化。但是我们不应因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彻底否定一个群体。富二代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继承父辈的财富,同时也继承着父辈的经验和信念,给予富二代良好的家庭关怀、系统的学校教育、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他们一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关键的一代,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期来,围绕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关于"改革使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的论述,学术界、新闻媒体掀起了一场论战.那么,中国社会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干部相对利益受损的"关心"上,还是应该反思"改革是否导致一个由权力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上呢?  相似文献   

10.
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展现为淡漠、迷茫和逆反。淡漠意味着对主流价值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和情感;迷茫则是在多元价值背景下的茫然失措;逆反是对主流价值体系心理甚至行为上的抵触和否定。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的机制有必要从三个方面作出考量:课堂习得机制下社会濡化造成的负向迁移作用、社会事实和社会态度投射引发的价值重塑、群体特点造成的价值认同危机深化。挖掘主流价值的个体价值,改善认同环境,增益认同教育,改变当前"生存问题"与"价值问题"、"多元思潮"与"主流认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构建更加合理的安全阀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尤其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多样、多变、丰富、便捷是网络社会的突出特征。网络促进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选择困境。然而,现在高校偏重对大学生道德知识的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不能独立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薄弱阻碍了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以及德行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杨敏 《社会学研究》2007,22(4):137-164
本文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提出了4种参与类型:福利性参与、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通过对居民社区参与过程和社区认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国家治理单元,而不是一个可以促进公共领域形成或市民社会发育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独有的使命,也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他们是我国智力密集、人文精英荟萃之地,同时也是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地方,是社会文明的价值标杆。曾几何时,高校已悄然肩负起了定点扶贫的社会重任,开始释放着他们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在网络社会崛起中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烙印着网络亚文化的消遣性、叛逆性、非主流性和不确定性等文化特征。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群体特征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造成了大学生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文化消费与文化创造、精神彼岸与肉体此岸等方面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5.
受长期的农业社会影响,中国传统儿童家庭教育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私性"特征,造成儿童独立性差、责任意识淡薄、合作精神缺乏.中国社会转型对民众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代儿童家庭教育必须加强"公共"精神建设.当前,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公共"精神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家长缺乏社会公共责任意识,随意推卸家庭教育责任;一些家长个人功利性过强,对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内容依然重视不够;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的个人随意性依然存在,家庭教育悲剧时有发生.要提升儿童家庭教育"公共"精神建设,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完善家庭教育法规体系与社会监控机制,健全与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传媒公共性的产生,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近代早期报刊公共性的萌芽.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推动公共性的生长.国民党统治期间,公共空间得以拓展.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区别于西方,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迁。它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一种与现实社会相似又不同的"虚拟社区"悄然形成,其中就包括"网络粉丝社区"。当代的粉丝不似从前的"拥趸",通过网络形成了相当大规模的群体,不仅在网络中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代力量,甚至对现实社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粉丝社区建构机制的剖析,试图了解网络粉丝社区如何生成又何以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因角色认知的价值取向和角色领悟的建构张力不同发生了群体分化,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角色建构类型,分别是社会价值取向下的主动变革模式、社会价值取向下的被动适应模式、个人价值取向下的主动变革模式、个人价值取向下的被动适应模式,这四种模式下的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建构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建构张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初级群体呈现出衰弱的变迁趋势.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初级群体的变迁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角色等的培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青少年从社区获得社会支持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其自身成为社会支持网络的志愿者,使青少年、家庭、社区成为一种"共生"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智库是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社会组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组织理念、研究方法、社区实践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美国公民社会研究智库——公共议题(Public Agenda)及其在推动美国社区参与实践和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