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际性和阶层性是当代青年文化的基本特征,"80后""90后"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代际差异和阶层差异。"80后""90后"青年对国家层面价值观最认同富强,对社会层面价值观最追求自由,对个人层面价值观最注重诚信。在代际差异上,"90后"更向往自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80后"更看重富强和法治,并且"90后"的内部异质性大于"80后"。在阶层差异上,富裕家庭青年最认同文明、自由和法治,中产阶层家庭青年最认同民主,城市贫困家庭青年最认同平等和公正,外来务工青年最认同富强、文明和和谐,体现出不同阶层青年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在就业态度与选择上区别于以往的"80后"和"90后",实证研究发现:我国"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整体偏低,但提升空间较大;群体中男师范生、非农村家庭师范生、重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显著偏低;预期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收入水平、个人价值追求等,对"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生活适应与个人价值追求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提升"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需要自上而下加强乡村从教价值宣传,完善乡村从教支持政策体系,重视乡村学校师资配置中的"同辈搭配",多举措提早增强他们对乡村从教生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三观"是被人们广为讨论的一个话题,"三观"的定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一个人的"三观"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和最终成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价值取向观念,它是塑造大学生社会意识、生活表现的一个重中之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的发展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发展迅速,时代更新交替,农民工阶层也开始了代际更替,"90后"农民工已登上时代的舞台。关于"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课题,在当前现实大环境背景下,就"90后"农民工"融城"难这一困境探析其思想状况及我国关于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三方面入手,对"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城市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偶像变迁是观察不同时代青年价值发展变化的一种独有视角。对上海青年的调查发现,偶像崇拜现象仍然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和以往世代相比,"80后""90后"的偶像崇拜现象表现出几种新特质,一是去偶像化比例有所上升,二是选择不同类型偶像的主动性增加,三是所崇拜的偶像类型中生产偶像比例开始超越消费偶像。从当代"80后""90后"的偶像选择来看,很难用单一的后物质主义来解释,生产型偶像的回归显示中国青年价值的变迁受到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深刻影响,以混合价值观为代表的"双重现代化"价值正在对青年偶像崇拜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时代,青年是网络参与的主体,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网络的舆论动态,同时,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关注青年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其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来的群体性特征。青年网络行为表现出共性特征:把上网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购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网络行为折射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变化;认为网络有一定的诱惑力,但不应沉溺其中;认同网络对于人际互动和交流模式的影响。同时青年群体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代际差际,在网络应用方向和目的上,"70后"更倾向与实用性的网络工具,而"80后"、"90后"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在全媒体时代呈现出新的特质,诸如"即时性""立体性""互动性"等特点愈发满足了青年的阅读兴趣。这种阅读方式以即时在线的"文字互动"和"视频图像"替代了排版印制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文章",为大学生"自主性"价值观的发育提供了适宜的阅读氛围。但这种"感性"阅读倾向对"理性"阅读方式的日益颠覆,助长了当前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蔓延,因而,我们亟需把握新形势下全媒体传播的模式,致力于改善全媒体传播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是特定时期青年群体共同情绪的一种文化表达,"小猪佩奇"与"社会人"的偶遇,是青年群体凭借其特有的触媒习惯进行的二次网络创作,将青年群体具有隐蔽性、集体性和延续性的综合性焦虑进行隐性表达。同时,也迎合了"90后""00后"青年群体幼态持续和价值虚无的情感需求,但青年亚文化毕竟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应该理性看待其存在,避免过度消费流行文化,偏离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社会各界需要关注青年群体,尤其是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在尊重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青年群体亚文化进行规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加强青年群体责任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因角色认知的价值取向和角色领悟的建构张力不同发生了群体分化,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角色建构类型,分别是社会价值取向下的主动变革模式、社会价值取向下的被动适应模式、个人价值取向下的主动变革模式、个人价值取向下的被动适应模式,这四种模式下的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建构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建构张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明晰,各阶层之间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差别日益明显,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改变弱势阶层社会地位的重要动力,其改变弱势阶层命运的作用正面临着阶层固化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1.
出于反思"现代性"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已经发展成"带有西方色彩"的全球性社会思潮。它反对理性主义、整体主义、中心主义,主张多元价值取向,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否定的全面性与不彻底性、价值取向的无中心性、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行为表现的随意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青少年的天性成长,但也往往易于模糊青少年的是非判断标准,侵蚀青少年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诱使青少年养成享乐主义的生活习惯。为此,需要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研究、加强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领网络与大众传播方向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这一代,"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也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这个世上,爱一个人不难,难的是无怨无悔、温柔耐心地爱这个人一辈子。"博士""鼻咽癌患者""副主任医师",当这些信息和"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信息联系在一起时,"秦超"这个名字迅速点燃了微信朋友圈。近日,39岁的秦超自费30万元,带着18首原创歌曲,在南京医科大学体育馆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不仅圆了年少时的梦,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更收获了无数网络点赞——"医者,不仅医治他人,更成功救治自己。""归期未明,却愿用音乐为更多人带来希望的传道者。"  相似文献   

14.
曾俊香 《职业》2017,(2):99-101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个体关于职业选择和评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取向.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学生在选择专业与工作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导向和内强动力作用.明代著名教育家王阳明指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个体的素质与品格以价值观为核心,职业素质教育以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实践与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恩峰 《现代交际》2012,(3):211-212
"90后"作为"70后""80后"的派生词,它是一个时代特殊群体的代名词,它泛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这一代人由于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的空间与环境不同于"70后""80后",所以这一代年轻人在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有别于"70后""80后",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与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管是社会结构变迁还是个人生活方式。当然,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单身潮"涌现,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婚恋观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一个价值观冲突彰显和文化多元并存的全球化时代,个人的异质性逐渐加强,为了适应现代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人群逐渐扩大,了解城市白领婚恋观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这一群体,对于正确理解和指导他们的婚恋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城市的白领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城市白领婚姻观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对于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90后佛系青年"文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并且呈现固化态势。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90后高校佛系青年"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学业、就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压力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危机,这些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警惕,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对待事物应该一分为二看问题,切不可对"90后佛系青年"抉瑕掩瑜,"90后佛系青年"身上体现的"善"的特质须加以肯定。"佛系青年文化"与"丧文化"虽表象特征相似,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既不热衷也非不作为"中立的处世观,后者则完全是"既不热衷更不作为"消极的避世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学研究恢复的30年里,"社会分层研究"是成果最多和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此期间,根据不同的时代因素,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社会结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新阶层的出现为创造和谐社会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矛盾和冲突。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带来的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生活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维度,但现有文献中从生活价值观视角出发的研究却较少。对青年农民工生活价值认知、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3个维度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价值观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空间,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理性务实的。同时,城乡流动中形成的现代性元素还不足以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现代生活价值观,价值观的现代建构从根本上需要通过教育和再学习提升其自我意识和主体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95后"青年的评论折射出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之间的冲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以及信仰强化目标与信仰缺失现状之间的矛盾。两者的碰撞使多元价值取向削弱了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并从渠道、内容、价值理念三个层面共同对其进行消解。两者的协调方案亦应从渠道、内容、价值理念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实现"95后"青年与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