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拍板,本是商行和说唱艺术的专利,借指主事者所进行的选择性决断。怎样才能拍好板?以下三策可参考。"火候"不到莫拍板,以免"拍走板"常言道,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在某种意义上说,拍板决策与编筐编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拍板前的调查研究、通气协商、预置方案以及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等,即是务"编筐编篓"之工;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择优拍板定案,即是动"收口"之力。  相似文献   

2.
王宝岩 《秘书之友》2010,(12):33-34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由此可见,演讲稿的结尾极为重要,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演讲稿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搞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句话听来,似乎是一句多此一举的“废话”。谁还不知道,企业搞信息化就是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的呢!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逃出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竞争面前固然不必讲什么谦让,但竞争的规则却不容随意践踏。如果破坏了共同遵守的竞…  相似文献   

5.
胡佳恒 《领导文萃》2013,(3):119-122
很少有人会将"外交辞令"当成褒义词。那些正确的废话,往往会让倾听的一方不耐烦。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它?外交辞令与真话之间的微妙距离,用高等数学都无法精确计算。这其中不乏自嘲——有国外外交官说他即使不说话,也要考虑三件事。一是时刻准备着连续参加一周宴会,不干任何工作;二是记得宴会上偶遇的女士生日,但永远记不起她的年龄;  相似文献   

6.
时下,讲"套话"、办"套事"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所谓"套事",就是依葫芦画瓢、毫无创造性、不讲实效的一种工作形式. "套事"的弊端人所共知,缘何至今仍如此"瓜瓞绵绵"?缘何有的领导者甘做"套事"而无怨无悔?细究其因,无非有四:一是安全保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是废话、空话,却一贯正确,绝无差错.二是省力省脑.办事像古人做八股文一样,总爱"套股"-往上头"套",往本本"套",往旧模式"套".从众从上,从本从旧,省心省事,免得劳神.三是能力低下.有的领导者习惯了做"套事",不爱也不善于独立思考,长此以往,脑筋生锈,思维迟钝,胸无点墨,谈何真知灼见?四是胆小怕事.由于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只好"例行公事"了.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需要培训吗?”如果你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十有八九被人认为是莫名其妙,甚至当作废话。培训作为充电的一种,早已被经理人认同或关注。不要问需不需要,而应该问需要什么培训。问题是,参加培训之后,经理人的感受和效应如何?  相似文献   

8.
依蝶 《秘书之友》2006,(10):47-47
人真是奇怪,衣食无忧了却常常怀念那些贫穷的日子。记得从十岁起,每年为家里喂的一头猪割猪草就成了我的任务。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透我就得起床,上山下沟割满一筐猪草回来才能吃早饭,然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我还得割一筐猪草,回来才能吃晚饭、做作业。多少年都那样,风雨无阻。小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天,在北京西北郊的一间大房子里,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位智者的老人,指着一筐刚从地里摘来的黄瓜对我说:“你随便从筐里拿一根黄瓜,把它掰断,只要不超过!秒钟,就还能再断瓜接上"”我自然不信。世上有断手再植,断骨再接,没听说过黄瓜掰断了还能再接上#但不妨一试,这太简单了。我弯腰从筐里挑了一根长得很周正的黄瓜,顺手一掰,极清脆,有细碎的汁子溅到我的脸上,屋子里立刻弥漫开来一种带有露水和青苗气息的清香。我不禁深吸一口:“好香"”却并没有忘记!秒钟的时限,双手将两半截黄瓜的断口对接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听到老者…  相似文献   

10.
广原 《决策》2012,(12):81
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  相似文献   

11.
<正> “机制”,可算是近年来在新闻报刊、文件、材料、报告以至人们日常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了。但有的人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机制”是怎么一回事,却也样样事情言“机制”,似乎“机制”是个硕大无边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此“筐”论大有必要议论一番。  相似文献   

12.
说"套话"     
朱铁志 《决策》2001,(7):34
"套话",乃成套之大话、空话、假话、废话之谓也.其特征:在话语本身,是貌似英明正确、冠冕堂皇,实则空无一物、外强中干,永远形式大于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培训后遗症的病根可能就在你的企业体内,而不是在外部。“经理人需要培训吗?”如果你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十有八九被人认为是莫名其妙,甚至当作废话。从现在起到未来5年间,中国经理人将掀起一阵阵“充电”热潮。加入 WTO后,中国经理人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让每个人神经紧张,强烈地感到空虚和饥渴,每个人都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充电。培训作为充电  相似文献   

14.
下雪的时候,宁夏同心县的农民最开心,他们在冬日的公路上兴高采烈地铲雪,一筐一筐往家里搬。常年忍受缺水之苦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中央拨给他们打井窖集雨的钱,有些已被贪婪的蠹虫挪作他用了。  相似文献   

15.
张南  夏安宁  高文 《决策》2004,(9):35-37
长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在国人的眼中,湖南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正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称号,多年以来束缚了湖南人的手脚,也使湖南人获得一个会读书、会打仗、会种田,但不会经商的印象。过去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湖北是挑担子的,前面一个筐是江西,后面一个筐是湖南。话虽说得刻薄了,最,但湖南的落后由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黄勋敬  赵曙明 《管理学报》2011,8(6):852-856
在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确定了银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适用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经理岗位的公文筐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公文筐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中使用,但公文筐测验必须根据具体岗位来设计题目才能保证选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南京有家雨具生产厂的工艺设计人员,在大街小巷对消费者的雨披使用信息进行调研时惊奇地发现,风大雨急时,雨披的前摆随风掀起,不仅遮不了车前篓兜里的东西,连大腿也被淋湿了,尤其是那被掀得老高的前摆往往遮住骑车者的视线,影响交通安全。这位设计人员欣喜地发现,有位骑车者用一只夹子将雨披的前摆固定在车前的篓兜上,任凭风大雨急,也依然在雨披的“庇护”之中。于是,这家雨具厂迅速投入了这种有新“卖点”的雨披的生产。其实工艺设计就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在雨披的前摆下方里面系上一只坚挺的小塑夹,当风大雨急时,车主只消将小塑夹往车兜沿上…  相似文献   

18.
把荣誉清空     
两个年轻人学画画,第一个人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人的画则全扔进了废纸篓。3年后,第一个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没法举办画展,一纸篓的画,满了便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尚未画完的那一张。30年后,第一个人画技平平,只留下对往昔美好的回忆。第二个人则成为享誉全国的大画家。荣誉,有时成为我们向前的动力,很多时候也会成为生命的绊脚石。把荣誉清空  相似文献   

19.
投领导所好,不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好;说得好、写得好、唱得好、吹得好,不如干得好,不如干出实绩好。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一位政协委员对一些地方官场话风的痛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在短短8分钟里赢得9次掌声。  相似文献   

20.
会议讲话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讲话要么是空话、套话连篇,让人昏昏欲睡;要么是旧话、废话居多,使人听而生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