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评价性词汇三方面讨论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讨论结果表明对及物性系统中过程动词、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有利于识别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识别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主位推进、主位名物化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有利于辨别历史语篇的语篇意义,揭示历史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评价性词汇的分析有利于理解历史语篇的人际意义,理解历史语篇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判断和立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历史语篇分析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历史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篇中局部显性态度和宏观隐性态度的实现。在局部显性态度层面,态度表达的整体事件模型包括诱发物、内心态度和行为反应3个因素,共处一个事件模型中的这3个因素会在语篇中有不同程度的凸显,同时也出现用诱发物特征和行为反应特征来转喻内心态度的情况。其次,在态度的表述中还涉及隐喻。一是两个事件域之间的隐喻,即将已经存在事件的评价投射到当前事件中,形成对当前事件的评价;二是通过精细隐喻将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投射到被评价物之上,形成对被评价物的态度表征。在宏观层面,语篇会激活读者大脑中的认知图式,架构出语篇的宏观隐性态度。语篇架构的宏观隐性态度与词汇语法资源表示的局部显性态度可能形成一致、局部显性态度缺失、及宏观隐性态度对局部显性态度压制3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9月7日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关于此次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观点各异。本文从美国的《纽约时报》和中国的《中国日报》这两个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权威报纸上重点摘取了自9月份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利用批评性语篇分析之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方法,对两份报纸上20多条新闻标题进行了具体定性分析,旨在发现隐藏在新闻语篇中的不同意识形态,揭示关于钓鱼岛事件报道的新闻语篇所反映的国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一系列“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原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定量)和文献内容描述(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探讨 “问题疫苗”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00篇,其中2016年发文量最多;31篇有基金资助;21篇为核心期刊;57篇源自高校科学研究;作者分布地区前三位为北京市、四川省、湖北省;“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立法模式不完善、事件惩罚力度轻等。政府应加强构建监督体系和完善立法模式等,同时积极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是批评性语篇分析向来重视的内容之一,而针对新闻结构中最重要的标题和导语部分的转述引语分析却因语料难得而较少见到。文中选取了数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7篇报道,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转述动词、转述话语的来源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其标题和导语中出现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以揭示转述引语背后隐藏的报道者对于事件的立...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13,(1):30-40
2013年1月22日,检察日报社发布《法治影响生活·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2012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篇、法律篇、民主篇、倡廉篇、反腐篇、热词篇、网络篇、公益诉讼篇、舆论监督篇、财经篇、文化篇和传媒篇。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13,(Z1):30-40
2013年1月22日,检察日报社发布《法治影响生活·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2012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篇、法律篇、民主篇、倡廉篇、反腐篇、热词篇、网络篇、公益诉讼篇、舆论监督篇、财经篇、文化篇和传媒篇。其中,在蓝皮书反腐篇中,自称"被迫受贿"的城管队长王宝林、骗贷7亿的农商行高管田军、北京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的企业危机事件中,杜邦的特富龙事件可视为国外公司在国内的一次最大危机事件。在这次危机中媒体的威力无处不在,全国媒体报道这次事件的篇幅多达四千多篇。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杜邦后期的危机处理中,又因充分利用媒体,使危机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2013,(3):28-36
2013年1月22日,检察日报社发布《法治影响生活.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2012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篇、法律篇、民主篇、倡廉篇、反腐篇、热词篇、网络篇、公益诉讼篇、舆论监督篇、财经篇、文化篇和传媒篇。其中,在蓝皮书反腐篇中,自称"被迫受贿"的城管队长王宝林、骗贷7亿元的农商行高管田军、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原党委书记李丙春等一批贪腐官  相似文献   

12.
时间信息普遍存在于叙事语篇中。在语篇理解中,时间为阅读者在脑里再现语篇所描述事件提供了重要提示,它也是语篇中标志时间空隙或话题转换的分割标记。没有对叙事时间特征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恰当地理解整个语篇。时间关系、时间位置和时间方向是叙事时间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与日常谈话、学术论文语篇对比的基础上,对口述历史语篇的多维度分析表明,可以提取的基本维度有四个,即“人际互动与资讯传递”“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口语体与书面语体”“事件重构与论证阐释”。研究表明,口述历史语篇倾向于人际互动;它重在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它是准备程度较高、经过编辑加工的言语成品,具有书面语体的倾向;它重在重构历史事件,具有叙事性。上述特征是由口述历史语篇的交际方式、交际目的以及生成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以事写人”是元好问碑志文的重要特色。元好问碑志文结合人物主要行状事迹,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在处理与多个人物相关的事件时,采取篇与篇之间互文见异的方法取舍安排材料,不但成功地叙写了人物,而且使其碑志文史料的含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篇的构架是一个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该理论通过构建基点空间、视点空间、焦点空间和事件空间,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转化为读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以叙事语篇为例,阐释心理空间论与语篇架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ier(1981)认为篇章应定义为满足七个组篇标准的交际事件。作为语篇篇章性的七个标准之一的意向性是指语篇构建者使用语篇来达到某种意图的各种方法。人们发出某种话语都是有一定意图和目的的。尝试通过分析几个语篇来帮助我们对语篇的意向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13,(4):15-25
2013年1月22日,检察日报社发布《法治影响生活·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2012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篇、法律篇、民主篇、倡廉篇、反腐篇、热词篇、网络篇、公益诉讼篇、舆论监督篇、财经篇、文化篇和传媒篇。其中,在蓝皮书反腐篇中,自称“被迫受贿”的城管队长王宝林、骗贷7亿的农商行高管田军、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原党委书记李丙春等一批贪腐官员落马敲响了反腐警钟。蓝皮书提出,目前炙手可热的微博,已成反腐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评价系统中的介入意义为理论依据,结合语篇组织尤其是语篇衔接,探讨介入意义在散文《猛禽》中的评价型组篇方式及功能。分析显示,介入成分在语篇发展过程中可形成体现某一评价立场的介入意义衔接链;介入链的形成与评价者(声源)、评价对象(评判的事件)、评价范畴(介入范畴)和立场极性等语义条件有关。文章认为,语篇介入链、不同介入链间的互动对语篇主旨和结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孙子兵法》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根据历史事件的资料考证,推断出《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成书年代应是公元前514年。  相似文献   

20.
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新闻语篇的图式机构分析显示,中美英语新闻语篇在评价的使用上既有差别又有相似之处。我们进一步以批评语篇分析为工具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善于通过消息来源的预期评价,对事件的政治涵义和赋值做出隐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