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过去传统安全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焦虑大都集中在国家生存的想象上.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中,人们发现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更直接、更现实的威胁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从而使得个人和人类社会成为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成为安全的感知者,西方国家"人的安全观"虽然不足以成为安全观转型的坐标,然而其对"人的安全"问题的凸显却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围绕“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然而人们在关注“传统安全观”因遭遇“非传统安全观”挑战,而面临“困惑”,在谈论“传统安全观”的缺陷的同时,却忽视了“非传统安全观”本身在安全主体、安全领域以及如何界定安全概念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解答,将使安全问题的研究陷入困境。因此必须准确界定安全的概念,并研究安全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依据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做具体分析,以便能够正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又不至于无限扩大安全领域,以至使自己陷于无中生有的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日益上升,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日益显示出其狭隘性。国家应当构建一种可持续安全观——以国家间的相互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为目标,以多元化的安全合作为手段,在综合安全观的统筹下实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能源、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动态平衡,才能最终实现单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全球问题的实质与解决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国际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国家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不过,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也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多层面矛盾的激化,使原有区域性或萌芽状态的矛盾发展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问题。一、全球问题及其实质所谓“全球问题”,就是在发生规模或程度上具有全球性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涉及到世界上各民族、国家、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存在威胁或是霸权,才会出现“安全”问题。“文化安全”是对应“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而提出的。冷战结束之后,传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渗透到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等领域。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与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一直存在,但时至今日方被置于国家安全领域。鉴于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深度、广度和维度,环境安全成为了国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持久性课题。中国在内的世界正面临愈来愈危险的环境境况,尤其是以“环境殖民主义”为代表的新环境安全问题值得深思,为此,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安全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严重恶化的环境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和持续发展构成现实的危机和潜在,深远的威胁,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日渐凸现。环境安全概念的出现拓展了安全观和环境观的内涵。环境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各国在环境安全的一些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但分歧与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范围,新的安全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在逐渐显现出的新安全观中,人们在思量“军事安全”保障的同时,开始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纳入新的安全考虑之中。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军事安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现代边防与国家军事安全密切相关。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依赖于军事力量。中国的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传播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文化一词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文化则具有作为“财产”、“精神养分”和“创造及交往活动”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作为社会系统的文化,其安全呈现为“超稳态”、“稳态”和“动态”三种状况,而安全的利益主体亦可划分为人类、民族国家与个体三个层次。本文在对文化安全的上述层面、状况和利益主体视角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在当代全球化传播环境中,必须确立某种动态的民族国家文化安全观。  相似文献   

10.
张丽 《理论界》2014,(9):23-26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安全治理问题成为国家安全战略重要内容,针对国际安全格局提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安全决策机制,成为当代严峻的课题。既需要具体的措施安排,更需要战略性的、总体的指导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目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格局下中国对安全治理理念的概括,反映国际安全理论研究的创新思想,对外明确提出中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的主张,对内引领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总体运行,充分体现了中国安全观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安全新概念:"人的安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永平 《学术探索》2006,67(2):87-93
人类安全观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由联合国提出的"人的安全"新概念,打破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国家成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而可能不再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的.人的安全将人及其群本置于安全除障的核心,强调"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受侵犯.尽管人的安全这一概念现在还存有争议,但不容忽视的是,人的安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认同,并在外交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正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安全观是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转型的基本定位。经济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综合治理与国家安全有着辩证的内在联系。确立符合国家安全需要的经济关系协调理念与机制,探求社会综合治理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张宇伯  王丹 《学术探索》2022,(10):39-4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安全维护和保障这一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全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发生逻辑上看,中华民族传统国家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独特的生成来源;从现实意蕴上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制度治理的科学原则和“三大规律”的执政自觉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独特的价值关切;从时代观照上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坚持、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回应“历史周期率”问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了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张骥认为,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与国家安全观的转变相关联。因受到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家安全的基点由军事转向经济,在新科技条件下,过去那种仅仅靠军事力量定胜负和保国家安全的观念已经过时。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安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发展,生成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新时代,人民安全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同时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行动指南,统筹国内与海外,以国家安全为保障,以发展民生为基础,以平安中国建设为抓手,以保护海外利益为载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面对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全球气候恶化。世界各国协力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成为超越诸多意识形态矛盾交锋的突出焦点问题。随之出现的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作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一低碳经济,似乎或可能成为破解这一焦点矛盾的灵丹妙药,成为人类生存希望的指路明灯。河北省“两会”期间,繁荣夜经济的讨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繁荣夜经济,让城市更兴旺”以悄然成为河北省当前热议的话题。结合世界的低碳风,形成低碳型的省会夜经济,将成为省会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既然是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定要有特色的文化与之交融,使之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潜动力”,把文化聚焦在“音乐”之上,作为一个能量源点使“音乐文化”迅速向夜经济的方方面面进行辐射和扩张。  相似文献   

1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论断系统凝练为逻辑严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拓宽了国家安全领域;提出国家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国家安全主旨的转换;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出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突出其极端重要性;阐明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创新性、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而流域是流域人的生存之根。流域是流域人的世界,是流域人所从事的流域社会实践的基地所在。流域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的发展,延续整个流域人的生存。可长期以来灌输于人们头脑的经济主义,也称“第一经济主义”,使人们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在整个流域形成了“经济增长惟一的经济主义”。在流域人水关系中产生了割裂流域个别和整体、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的经济意识、脱离流域社会和自然的经济意识以及淡化互助意识的“诸侯割据”现象。为了走出流域经济主义,流域人必须坚持理性人与经济人的结合,建立生态经济观,发展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兼顾水资源利用中的效率与公平;加大产、科、研的联动,最终促进流域经济整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问题的日趋严重,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国家环境安全概念应运而生。它要求人们在矿业开发中保障资源安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并以环境安全观为指导加强相关立法和进行环境评价,创建矿业开发的国家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安全的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挫折教育”论吴金林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把人们推向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激流中。风险、挫折、失败是人们不可回避的普遍社会现象,向生存在这种竞争激烈、变迁加速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进行“挫折教育”,将人们培养成能防止或驾驭挫折、失败的强者,已成为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