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怎样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经贸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海内学者见仁见智。郑龙同志撰文《出口生产体系的建立与技术引进》认为:发展对外贸易,寄希望于出口生产体系的建立;而建立强有力的出口生产体系,必须依赖于技术引进。为此,我国的产业结构要进行调整、优化,即通过制订合理的技术引进战略来优化产业结构。关於引进技术,作者认为:需要采用全方位的技术引进策略,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地择优吸收外资和引进技术,并且使之国产化。文章持论有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实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我们浙江既定的外向发展战略和最近提出“出口导向,贸易兴省”的基本策略,就调整和改造工业的产业结构谈三点看法。 一、“出口导向,贸易兴省”,是调整和改造工业产业结构的出发点。 明确这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以下三点: 1.这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按照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全国经济发展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3.
稀土资源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生产量、出口量和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产业发展战略体系为框架,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我国稀土产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开采方式粗放、技术自主创新不足、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建立稀土产业集群、加快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完善当前出口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市场下,各主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民族产业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存在如下的产业安全隐患:贸易依存度和FDI资本形成依存度持续升高;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异向发展战略使我国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末端;企业追求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效应削弱了其自主创新能力;外资投向偏好部分导致我国产业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失衡;大量涌入的外资通过技术、资本和品牌控制,对我国重要产业和核心技术形成冲击;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处于短期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末端一极.对此,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安全评估体系以及预警机制,加大研发投入,适度保护民族产业,改善产业生态环境,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建立完善的出口生产体系,发展进出口贸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交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交换和竞争,扩大利用国际资源、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可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洲金融危机、WTO体制影响下,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我国沿海和东北亚地区扩大对东北亚国家农产品出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战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新的调整阶段,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山东省近几年技术引进情况入手,对全省技术引进的战略和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开放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表现为:在宏观层面上,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远远超越了其需求结构所对应的高度,外需在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微观层面上,我国几种代表性产品的出口加速了其各自产量的扩张,但是高层次的产品需求仍然由进口来满足。从对汽车、自行车、电视机以及钢材四种产品从1980年到2006年的生产量、出口量和进口量的发展状况分析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仍然非常低下,产业结构仍然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在目前国际出口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内部需求因素来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和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产业立法状况的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借助于经济立法来进行间接调控。所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立法。立法必须遵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作者认为应以《产业结构调整法》为核心,以单行产业结构调整法规为主体构筑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法律体系,保护、扶植战略产业,调整、援助衰退产业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易是一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连接的桥梁。新兴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显示:发展中国家必须花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有效地利用外贸的传导及推动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起不同一般国内产业的发达的主导产业,将先进的国际生产力转变成本国的技术能力和出口能力,取得较大的后发利益。在推进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根本改造。这给我们一个启迪: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应该注重发展对外贸易。以外贸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级化又是我国对外贸易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少红 《东岳论丛》2004,25(2):170-173
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要素配置趋于优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品供求接近均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来实现的 ,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本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的关联关系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发行过多的基础货币对冲外汇的净流入.而稳定汇率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仍然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换言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依赖出口的基础上.但出口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驱动力,实行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更能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可以建立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基础上,从而也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缓解对外贸易过程中压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革与发展,借鉴国外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有效经验,分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探索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外贸增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概述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分析技术引进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更好地利用技术贸易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文锋 《学术论坛》2012,35(9):126-129,19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人才结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拉动人才结构优化。文章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依赖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要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的市场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向高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重点建设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循环型社会;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节约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邓小平的战略构想。要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加快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即进行跳跃式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重化产品出口比重、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经济开放度和出口能力;利用浦东开发开放契机,加强同兄弟省市横向联系;率先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实现邓小平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构想,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经来,引进外资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大量外资的进入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效缓解了国内资金的相对匮乏,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国际间的商品、劳力、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规模愈来愈大。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已经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技术引进是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论述对技术引进概念、内容、方式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引进战略与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辉 《理论界》2004,(6):42-43
在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工业大省和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各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和完善辽宁省开放型经济体系,对于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和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