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分为八大文明,文明冲突将决定国际政治。在宏观层面上,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在微观层面上,冲突发生在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之间。同时,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永远不会泯灭,否定文明走向融合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亨廷顿还认为伊斯兰文明将与儒家文明相结合,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亨廷顿的这一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对“未来国际政治冲突模式”的几点思考─—兼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刘鸣塞谬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一文,是冷战结束后的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它通过对历史各进程特点的分析和竞争形式与目标演变的考察,为未来的国际政治斗争方向勾划了基本模式——即新世界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分析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框架,但未必如其所言般地准确。因为从亨廷顿的论证来看,在历史学意义上存在着基本的事实与逻辑错误,在国际政治学意义上掩盖了非西方与西方冲突背后的的利益指向和权力结构关系。所谓文明冲突论,特别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是亨廷顿因不能正视西方文明的罪恶污秽面而对非西方文明产生的强迫性冷战意识,是殖民主义心理负担重压下的精神分裂性虚构。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两霸争权化为多极性政治格局,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迭起不休。对此,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当今世界对抗的主线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儒教文明的冲突,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对抗的延续,集中体现在政治一军事对抗方面,因而最具有不稳定性、爆炸性和危险性。基于这种观点,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扩大中东的外延,把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划归中东的地域范畴,对其今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6.
世纪末的来临,加上冷战结束这样天翻地覆的大变化,难免招来各色预言家、政治家对未来世界作一番预测和评论。近年来,先有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书轰动西方舆论界。而后,是西方久负盛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的长文,引起了近年来国际政坛和国内学术界少有的争论。该文为什么激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原因在于冷战结束后人们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关注。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在为一个超级对手突然消失而额手称庆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困惑:“我们现在干什么?”同时,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国际政治学者…  相似文献   

7.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冷战时代的最终结束。尽管有巴以和解,柬埔寨和南非新政府成立,但世界仍不平静。海湾战争、波黑和高加索的战火、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边界的武装冲突,北非到中东的暴力事件,说明冷战后世界和平并未降临。面对冷战后的世界,西方政治家、观察家、学者,或演说、或谈话、或著文,各陈己见。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教授在美国《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上著文《文明的冲突》,精心构筑了所谓的“文明模式”,因极富学术理论色彩而尤为西方传媒注目。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主要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是文明间的差异。因为:1、文明间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其间的冲突也是决定性的;2、宗教是“文明模式”的核心因素;3、文明间的断层线是今后危机和冲突的爆发点。亨廷顿危言耸听地宣布:“下一次世界大战,如果发生的话,将是文明间的战争。” 然而亨廷顿的“文明模式”,并非严肃科学研究成果,表现在对历史的无知和现状的歪曲。世界上许多学者立即著文批驳,比如,中国学者穆立立的《文明的分解、民族进程和  相似文献   

8.
卢风 《河北学刊》2003,23(5):29-32
关于文明对话或文化对话的问题 ,已经成为“冷战”后国际社会 (或者用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家罗尔斯的术语来说“世界社会”[worldsociety])最为紧迫的中心课题之一。十年前 ,美国哈佛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 ,一时间让国际学术界失去平静 ,各种见解聚讼于斯。与此同时 ,政治家们也开始寻求“后冷战时代”料理国际关系的各种替代性方案 ,诸如所谓“第三条道路”、“后殖民政治”、“世界多极化”、“政治区域化或集团化” ,等等。“冷战时代”,东西方阵营两极对峙的政治张力曾经支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但随着这一张力的消失 ,国际政治秩序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平衡 ,各种政治力量开始了新一轮“华山论剑” ,强大的美国开始纵横江湖 ,仿佛失去了对手 ,“天下第一剑”的心理滋长了“孤独求败”的傲慢心态。于是 ,国际政治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困境 :失去力量制衡的基础也就意味着失去重建秩序的条件。今天的世界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罗尔斯所吁求的“公平的正义”。即使我们不计长期僵持不下的阿以冲突 ,仅仅是最近二十多年间 ,两伊战争 ,解放科威特 ,轰炸科索沃 ,“9·11”恐怖事件 ,直至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 ,已经让“后冷战时代”的世界足够热闹了。这是怎么  相似文献   

9.
从文明或文化的危机和困境出发 ,对自身文明和文化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成为本世纪西方文化的传统———文明忧患论 ,“文明冲突论”由此演变而来。从斯宾格勒的文化宿命论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都表现了西方学者对自身文明的深刻忧思。在全球化背景下 ,面对西方文化的遏制和冲击 ,应该从“文明忧患论”中得到启示 ,提倡文明或文化危机意识 ,建立有效的文化战略来促进国内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1993年发表于美国《外交》季刊上的《文明的冲突?》一文, 其传播范围之广泛,引起争论之激烈,在近年的社会科学领域,恐怕无出其右者.一篇两万言的“短文”激起如此波澜,实在是因为亨氏雄心勃勃地向世人推出了一种冷战后社会国际政治的新视角——“文明冲突论”,而且一再宣扬其权威性并咄咄逼人地质问道:未来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冲突之源,“如果不是‘文明’的话,又是什么?”于是乎,各国各地区学者竞相出来反应,见仁见智、评长论短,一时间,围绕《文明的冲突?》(以下简称《冲突》)所展开的争鸣真有几分“文明冲突”的意味.我国学者对该文反应尤为强烈,不独因为文中特别强调儒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的联系将是未来西方文明的最大威胁,还因为几年前围绕作者另一本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展开的有关“新权威主义”论战至今仍余波未平.与前者不同,这次对《冲突》的主要观点,我国学术界持批评态度者居绝对优势,认为“文明冲突论”有着“致命的谬误”,是亨廷顿“意欲成为新时代的乔治·F·凯南”的应时之作.笔者以为,如果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那么中国学者的评论文章也大多包含几分民族主义情绪.其实,心平  相似文献   

11.
晚清以降 ,中国开始倍受西方挑战和自身衰败的双重打击。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曾经面临的政治危局和文明危机的终结。审视当今的世界变局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是我国制定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石和前提。“文明冲突论”扩散以来 ,中国的外交战略举措中明显蕴涵着兼容性思想 ,它是对“世界多样性”思想的继承和拓展 ,也是对邓小平国际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政治保持着一种所谓的两极格局,即以美、苏两强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政治格局。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社会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此,长期以来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缺乏热情的西方国家也一反常态,提出了他们的主张。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几任领导人都表现出了对国际新秩序的热衷,美国所设计的国际新秩序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文明范式”没有严格的概念上的界定。评论者对“文明范式”的理解存在误区,即将“文明范式”和“文明冲突论”混淆。“文明范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塞缪尔.亨廷顿对“文明”理解的矛盾性上。  相似文献   

14.
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总结了19世纪以来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进程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过程、特点与原因.而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他提出: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转向对文明的认同和忠诚,文明间冲突将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亨廷顿著作的研究,试图把握亨廷顿的政治思想的变化,进而探索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文明 《江海学刊》2024,(1):176-185
19世纪,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形成了一种以“文明国家”概念为核心的“文明标准”,世界由此被划分成“文明”与“野蛮”两个部分,这种观念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产生了长期影响。20世纪下半叶,英国学派率先展开了对全球化时代“新文明标准”的讨论。而在回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学术界开始关注多元文明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西方学者的讨论大多没有摆脱单一西方文明的视角,仍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全球化时代需要一种由不同文明共建的“全球国际关系学”,在其构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观中的和平思想有可能成为破解西方文明观中的“文明—野蛮”二元思维和“文明冲突”论,构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国际新秩序理论的重要非西方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明冲突”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 1993年抛出的“文明冲突论” ,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 ,讨伐之声此起彼伏。但自“9·11”事件之后 ,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在世界各地销量持续攀升 ,“9·11”事件似乎成了“文明冲突论”的最佳注脚。在现实中 ,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不和谐之声也时有所闻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其实 ,至今仍焕发出生机、显示出生命力的全球主要文明样态 ,归根结底毕竟是异质性的。东方文明也好 ,西方文明也罢 ,毕竟都有其独特的生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每一种文明的有效性 ,首先是…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概述了在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把“文明范式”和“冲突论”进行明确的区分,是重新认识“文明范式”的基础,有助于对整个“文明冲突论”的宏观把握;但这项工作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明范式”体现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精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亨廷顿化的“文明”概念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改造是弥补缺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志学 《理论界》2008,3(3):88-89
“西方”一词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阵营,作为“冷战”、时期政治地理概念现在已成历史概念。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将世界经济划分东西方既不合理,又无必要。建议谈及发达国家经济慎用、少用、不用“西方”概念。  相似文献   

20.
杨慧 《东岳论丛》2024,(3):174-181+192
百年变局下,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的基础上,为回应以“文明冲突”为代表的新冷战思潮,破解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困境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这一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实现了对西方文明观的范式超越,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偏狭历史叙事,突破了“普世价值论”的话语陷阱和西方文明冲突的谬论,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在西式文明观再次将世界引向意识形态对抗危险陷阱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文明观阐释了中国在文明发展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国际秩序重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