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0年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男女两性的性别观念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状态,但女性的性别观念总体上更趋现代,越年轻者性别观念越趋向于现代;男性的性别观念更偏传统,且在不同年龄群体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性别观念的形塑源自三类地位实践:先赋地位、自致地位和夫妻间性别地位,自致地位的作用更为重要。两性性别观念因夫妻间性别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性而言,婚前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家庭经济贡献比丈夫大、至少有与丈夫相仿的职业地位、家庭权力方面至少与丈夫相仿甚至比丈夫高者,性别观念表现出更趋向现代的特征。作用于两性性别观念的机制有所不同,对女性而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受教育机会、职业与政治身份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对男性而言,夫妻间平等承担家务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陈芳 《兰州学刊》2008,(4):92-95
两性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妇女解放几十年,社会无疑是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不平等仍然存在着。江苏省第二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显示,社会转型期,女性意识出现了向传统回潮的趋势。联系目前女大学生征富豪、“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社会言论的盛行,该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文章采用社会性别研究方法,从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入手,探讨社会转型期女性意识出现传统回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旅军 《学术探索》2014,(3):121-125
通过分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的企业家数据,研究发现,女性企业家在获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的表现基本与男性企业家持平,甚至更好,在目前最想得到的帮助方面也是服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观念上,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创业动机并无二致,工作态度和对能力的自信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性别分工意识更为现代。但是,这些行为和观念更多的是对市场的适应,她们的社会性别意识仍受到传统性别社会化的规训。  相似文献   

4.
王东  张慧霞 《天府新论》2008,(1):102-106
社会公平是社会政策的主流价值观,男女平等是社会政策诉求之一.但是,社会政策与男女平等并非天然相关.从实践来看,社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条件下,社会政策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可能会"事与愿违",成为巩固男女不平等机制的保护伞;在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条件下,渗透了社会性别意识的社会政策必将成为维护女性权利、实现男女平等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学校设置性别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受教育年限的差异等方面。传统的观念、传统劳动分工模式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缺乏等因素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性别模式,贫困也是影响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户由于多种生计资本供给不足,而呈现出非常典型的男孩优先的教育模式,从而导致妇女陷入多元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6.
考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性别均质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级化的性别分工模式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社会转型期的性别不平等既表现为一种历史阶段上的不平等,也表现为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可以从制度设计、观念更新、学校教育、女性自身素质提升等四个层面上寻找突破口,努力促进性别分工的合理化,并从根本上推动性别平等问题的解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性别平等是两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多部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更是包含丰富的性别平等思想,详细论述了导致女性地位发生变化的家庭形式的演变,指出女性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和思想原因,对我国目前还在为之努力的性别平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国家和政府是推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首要责任主体,而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促进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妇女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国家在妇女发展事业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妇女发展事业,国家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性别平等是我国五大基本国策之一,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之中,其法律、政策地位很高,但在社会矛盾众多的现实中,这一基本国策被忽视了,在落实过程中也被打折扣,这不利于激发女性投入经济社会的建设中,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从思想重视到建立长效机制,从外力推动到女性自身素质提高等多方面同时着手,构筑一个长期的、立体的对策体系,才能切实、有效地体现性别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的普遍权威性,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一基本国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丽珍  朱立言 《兰州学刊》2007,(8):121-124,13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审视现行公共政策,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应的政策模式入手,对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性别差异政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性别意识下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勃兴的第二波女权运动落幕未几,学术研究就纷纷揭示了在法律规范、文化实践、社会关系、集体行动中,在诸如市场、国家体系、家庭规范和教育系统这样的社会制度中,以及在媒体之中都体现了怎样的性别关系。有些研究发现还被写入了国际文件,这些文件明确要求联合国系统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人权而努力;并且要求各国政府遵守规定,以实现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增权益能。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孤独、贫困、疾病以及生活自理和护理等老人问题的产生与“男主外 ,女主内”这种传统性别分工有着密切关联。只有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在职业、家庭和社会等领域全面强制推行男女平等 ,破除传统性别分工习俗及观念 ,才能有助于上述老人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0年第三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并与第一、二期同类调查以及相关国际资料的比较发现,男性、农村和低学历被访更多地固守传统性别分工意识,年代比较结果未显示性别分工态度趋向平等;国际比较结果也显示上海人的性别态度仍较为刻板。此外,社会角色的性别等级秩序仍被合理化,而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则是社会等级认同的主要潜因。因此,需要从制度建设、传媒责任和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等多方协力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女权主义视野中的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什么原因使性别分工从生育分工变成等级分工,从而造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围绕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相关性,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xist-Feminism)、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inism)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Feminism)做出了各不相同的理论阐释.后现代女权主义(Postmodernism-Feminism)通过否定所有宏大叙述、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和性别的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为实现妇女解放寻求多样性途径,从而超越了传统女权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足以改善性别不平等状况,即性别平等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它需要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可持续的政策机制。如果仅仅依赖财富的增加,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带来妇女地位的提高;或把经济发展和性别平等对立起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求得经济发展,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和经济决定论不但会导致性别平等事业的停滞和倒退,而且也不会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因为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弱化了国家对妇女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在工资、招聘、提升等方面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6.
知识女性作为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的一支主要力量,在性别知识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不仅有着男性知识分子所不具有的女性的切身体验,而且与其他阶层的女性相比又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以妇女为主体的性别知识建构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因为,知识是有性别的,性别也是需要被知识化的;而知识化了性别经验和经验化了的性别知识,在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知识生产的体系与模式,还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在总结妇女经验、阐释性别理论、传播性别知识、践行性别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不懈的努力,一方面为人类从性别角度深入了解自身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改变现实中各种性别不平等的观念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人们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和传统性别制度的改变,又为新的性别知识乃至人类知识的再生产提供了无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齐艳英 《理论界》2007,(7):95-97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社会性别平等要求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平等的考虑、评价和照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某些方面,男女两性的发展差距有所加大。各种造成男女地位、收入、权力悬殊的因素,正在不断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又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情况多样,社会性别状况在不同地区、在城乡之间、在不同民族群体中是不平衡的。因此,对于男女平等,不能只强调字面意义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更要强调现实生活中的、实质上的、结果上的平等。男女平等不仅需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真正为男女两性的发展提供同等机会,从而实现结果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男女退休年龄问题是在过去从男性视角希望通过制定倾向性的"保护妇女权益"政策的直接手段,来达到男女发展结果平等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模式,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差异,还可以通过分析男女退休年龄社会政策对于男女两性的影响,找到缓解消除其中存在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性别公平理论认为,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程度的提升对女性生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的大家庭传统检验了该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中国夫妇在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很高,但是受扩大化家庭传统的影响,中国女性能从父辈那里得到较为充分的育儿支持,且这种育儿支持对女性的生育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丈夫的家务贡献对妻子生育行为的影响则很小,且仅在父辈无法提供充分育儿支持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研究认为,女性日益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制约其生育的重要因素.未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缓解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以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低生育率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艳霞 《中州学刊》2006,(3):131-133
社会化是形成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家庭发生了重大变革,孩子的惟一性使父母的性别观念也随之发生变革.在性别偏好、对女儿人格的培养和女儿的受教育方面,独生女父母都表现出偏离传统性别模式的特点.尽管他们对待女儿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观点充满了矛盾和折衷,既极力想让女儿突破传统女性的弱点,又不敢彻底脱离传统的性别模式,但其所表现出的进步趋势对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