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郊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分化现象严重,自评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降低,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成为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通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就业提供服务及提高社区经营能力,以提高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所作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评价,是生活满意度的直观体现。在概述各类型残障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梳理社会参与、外界支持等外部因素与应对方式、对残疾的适应程度等内部因素对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显著地强于发达国家样本的相关.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高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弱.样本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越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样本,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主观幸福感与经济状况的构成以及样本的性别分布会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关.为此,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需要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兴城两个实行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失地城郊村的问卷访谈数据为依托,从失地前后生计变化、市民身份认知、主观幸福感变化、城镇化意愿四个方面细致考察了城郊失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状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视角分析了失地农民城镇化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郊失地农民的生计及主观幸福感状态良好,倾向认为“当市民好”、“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及“不希望”宅基地动迁;补偿满意度、乡土/城市情结、有无“一技之长”、村集体福利状况等对城镇化状态有显著影响。针对分析结果,从尊重农民意愿、城郊村城镇化定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郊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结构中的地位上升,金融投资活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日趋显著,这种主观幸福感可以用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来刻画。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家庭金融投资规模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都会产生负向影响;家庭金融投资绝对收益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存在正向影响,而家庭金融投资相对收益则对居民未来信心程度存在负向影响。这些情形可能源自于金融投资市场在市场机制、公平程度、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欠缺,需要管理者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微观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征地对失地农民微观福利的影响总指数为3.42,影响程度较高,其中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环境状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指数分别是3.18、3.43、3.59、3.69和3.21,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最低,对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最高。②城乡转型过程中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具有个体差异,尤其对女性及59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的影响较大。③受土地资源禀赋状况及短期效应的影响,土地征收对农民经济福利的影响与其被征地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征地项目、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三个层面研究了征地满意度因素对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及市民化程度演变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SEM模型对长三角地区858户失地农民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失地农民征地满意度的提高,对促进其市民化程度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非农就业发挥了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比较发现,规范有效的征地程序与就业贡献度高的征地项目,有利于提升失地农民总体征地满意程度和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对其长期市民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而言,现阶段单纯货币化征地补偿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不明显,其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贡献"本质属于短期收入增长所致,而长期效果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 以绍兴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Ed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量表、Kanunann等人的情感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借以探讨绍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家庭收入因素均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家庭收入、家庭背景和消费状况等因素对生活满意维度产生影响;(3)性别因素则对消极情绪维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是影响农民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关键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受偿主体,其对补偿安置的满意度理应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以对失地农民的实证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成渝地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满意程度,探讨了影响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完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中的蜕变: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与市民化关系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镶嵌于他们的社会网络之中。依据实地调研资料,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与其市民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1)失地农民与原市民的关系影响其对市民角色的评价和认同;(2)失地农民的邻里和亲缘关系在征地后稳定中有变化,工具性倾向增强,失地农民原有的社会资本受到影响;(3)失地农民的业缘关系还非常薄弱和不成熟,给其市民化带来制约;(4)社区居委会在失地农民社会网络发展和市民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需要促进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的开放性,防止贫困文化的产生;拓展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推进其社会资本的再创造;重视发挥居委会在失地农民社会网络发展及市民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失地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提升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目前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的收入下降和就业问题,提出失地农民边缘化的观点.在对我国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从土地征用的政府垄断权、征地补偿价格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关系;提出解决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的核心不是征地补偿价格的确定而是安置和就业,而安置和就业的重心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时间与空间上的结构复杂性,就业主体与就业结构的持续互动是其特点。从空间上看,失地农民经历了空间转换、空间重构和空间再生产的三大过程;从时间上看,失地农民的就业行为遵循“解构”“嵌入”与“分化”的流变轨迹。相应分化为四种行为类型:全面嵌入、变通嵌入、依赖嵌入和拒绝嵌入。对失地农民就业行为发展阶段和所属类型的识别,有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现代性诊断,进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行为的善变。  相似文献   

15.
宁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征地规模扩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增加,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宁波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分析,对如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失地农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其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不容忽视。以四川省荣县220位失地农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地意愿、就业现状、是否得到就业扶持、是否有医疗保险等6个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是否满意影响为正,而征地补偿标准、住房面积、交通条件等5个因素的影响为负。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完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征地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框架下不断演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着征地权扩张、征地补偿标准低、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收益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今后应当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参与治理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得到广泛推荐,是对经济人假设理论不足的有效弥补,是对失地农民有力的保护手段。应当运用参与治理理论来构建我国失地农民保护制度,促使征地程序公开,保障农民参与,引人征地目的合法性,征地补偿司法审查程序,实现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从内容到形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十分普遍。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征地博弈中农民所处的弱势地位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根由。围绕提升农民在征地博弈中的主体性地位,推进农村土地立法的进程,完善现有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构建"养老、医疗、再就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核算方式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不明确,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救助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了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优化核算方式,规范征用程序;明确产权主体,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维护基本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济"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与增进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有序、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