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对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指出农民的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思想。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一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降格"农村信用合作社 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金融组织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降格"现有农村信用社,把它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于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南方周末》2007年9月20日以"中国基层政权面临历史性变革"为题深入报道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状况。从这篇报道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策部门,以及实际工作者,都对当前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状况持谨慎的态度,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并没有如改革初衷,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有力组织者和推动者。各方面,甚至曾经观点迥异的各方,竟然持如此高度一致的看法,似乎与多年前关于基层政权何去何从的争论大相径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微不足道。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和比例迅速增长,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城市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新风险,其空间分布模式也不同于农村贫困人口,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有新的思维。新思维的重点是通过发展和完善正规与非正规的社会保障网络,增强城市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赋予贫困人口机会和权利,并促进贫困人口的参与,减少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5.
"放管服"改革是涉及理念、系统结构、运作体系的改革活动,需要来一场全新的学习.并且"放管服"改革也是中国时代的产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综合下,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强调结构稳增长的前提下,简政放权、活跃市场,对于"放管服"改革发展到如今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史,历经数次"改革"与"传统"之争,中国画一直在中国与西方、内容与形式、写形与写意的矛盾中艰苦跋涉.透过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美术现象,我们发现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国人对中国艺术最本质的精神--"传神"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概括和思考,以期能够与同仁们共同揭示现代中国美术尤其是中国画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已故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原本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却走了不同的道路?笔者将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命名为"徐通锵难题".徐通锵先生自己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可名之日"徐解";笔者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则名之为"鲁解".中外史实证明,国家之强盛必然带来其学术文化的强势,这即是笔者提出来的"国力学术相应律".近年中国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中国语言学人自可循"不崇洋,不排外"之原则,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源,取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的中国语言学.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其底色是一个"农" 字;中国近7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是最大的社会 群体。要办好中国的事情,首先要办好农民的事情。 中央领导人一再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情系人民,现 在来讲就是要情系农民;对人民要有情,就是要对农 民有情。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现在重点谈一谈"三 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向"非"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应与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相结合,农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步向"非"农转化,要完全实现这一过程,还面临着一些制度上和观念上的障碍,有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者的现代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教育”实验运动 ,具有丰富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主张。“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们进行长期的探索、积极实践 ,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质上这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先驱者的探索和实践 ,为当前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于"字比较句功能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下文一律写作"于")字比较句是古汉语常用的比较句式,马建忠(1898)认为其功能是表示差比[1].此后,吕叔湘(1942)[2]、太田辰夫(1957)[3]、黄晓惠(1992,1998)[4][5]等著名学者一直沿用这一说法.但笔者发现"于"字比较句在古汉语中并不限于差比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五胡乱华"与"孝文帝改革"有着不同的评价.清末认为五胡乱华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孝文帝改革是北魏衰落的根由.民国成立后,认为五胡之乱尽管给中原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这些北方民族最终同化于汉族,促进了中国民族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强调这些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认为各民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这一评价变化过程,是中国民族认知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叙述策略以建构民族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制度上落实中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需要重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元权利结构.在健全的宅基地所有权规则之上,才能建立健全的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中国需要按照物权规则对宅基地所有权的权能进行拓展,并建立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规则.农村宅基地资格权是农村集体成员依据其成员身份申请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取得权,其不具有可转让性,这保证了农民作为集体成员福利性权益的实现.在这种前提下,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可以解决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财产属性之间的矛盾.鉴于农村宅基地的多种功能与属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框架应当在作为私法的《民法典》和作为公法的《土地管理法》中同时搭建.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和其他古典文献的研究中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借用具有音同或音近等特征的字来替代本字、但表达的却仍是本字意思的"借音字"现象大量存在。这种"借音字"在以往的古籍整理过程中,往往被当做"音误字"、"错别字"对待,从而导致了人们对这类字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原文献的误读误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研究古代文献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从理论上、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以达到学术上的正本清源,笔者在总结20余年古文献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言古文献古文字研究新学说——"借音字说"。并从""借音字说"的概况、形成、分类、适用范围、价值和成果几个方面分析,得出了"借音字说"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对于原先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将做一大逆转,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笔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语对比而言,当前的台湾已进至一以"人际性互动轴"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于传统血缘性纵贯轴的社会,而有"从'内圣'到'外王'"的结构,人际性互动轴的社会则为一"从'外王'到'内圣'"崭新可能.再者,笔者将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以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探源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产权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在所有权关系基本不变前提下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它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尽管农村产权改革为后来的城市产权改革提供了社会稳定和实践经验的条件,但由于产权安排的内在矛盾,它却落在了城市产权改革的后面。这种矛盾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管理体制与农地集体所有之间的相互绑定,加上农业的产业特性和主导生产要素的不同,我国农村产权改革已经走到了亟需进一步深化的临界点。与城市产权改革一样,农村产权改革也必须"政企分开"和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8.
再说"失语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笔者于1995年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话题以来①,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学者指出:"三年前,曹顺庆先生提出文学理论研究最严峻的问题是‘失语症’.……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农村改革以来的 2 0多年中国农民负担治理是治标阶段的话 ,那么到 2 1世纪初叶 ,中国农民负担治理则是从治标向治本渐进的转型阶段。笔者的这一推断 ;是在对目前我国农民负担治理现状考察和对 2 1世纪初叶我国农民负担治理形势预测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写作本文旨在希冀各级政府进一步深化 2 1世纪初叶的农村改革 ,从而为实现农民负担治理由以治标为主转向以治本为主这一根本目标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改革不彻底性的现状表明 ,政府目前对农民负担实行的是治标式治理  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民负担治理是治标式还是治本式 ?对…  相似文献   

20.
珍珠之所以成为珍珠,乃是从一粒尘埃或人工核开始,渐进地一层层被润泽的珍珠液所包裹,并最终成为璀璨的珍珠,这几乎就是渐进改革的全部秘诀。迄今我们或者不能对中国20年来改革所走的路子下一个断然的结论,但中国的成就的确是明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改革迄今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在经历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城镇企业产权改革之後,当前正处於经济体制改革最後攻关阶段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纵观这20多年来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