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万象》是上海沦陷时期在市民、知识分子中最具影响的杂志。鲁迅在《万象》杂志上有或隐或显的影响,前期《万象》继承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古今杂糅的构思中,以海派趣味讽刺现实,杂文创作上与鲁迅开辟的杂文传统相通,“曲张力”艺术巧妙有力地抨击日伪统治。后期《万象》延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传统,警惕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民族自大主义的兴起。同时,发现传统的现代价值,回溯沉默坚韧的民族脊梁品格。由鲁迅在《万象》上的接受继承情况,我们可以探知当时沦陷语境中的市民大众文化旨趣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去年2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之一的,张爱玲近三十万言的小说集《传奇》重新印行出版了。它是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时期,特别是1942—1944年间,在《万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的小说结集而成的。张爱玲是当时上海文坛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原本选印》重版的意图,是让广大读者了解“这些作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显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确实,张爱玲在沦陷时期的上海租界曾活跃过一时,写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但解放以后的数十年间,我们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以及一般公开发表的有关现代文学的评论,几乎未见过对其人其作的评介,此人近于销声匿迹。近年来,才开展了一些研究,在报章杂志上见到少量有关的评介文章。而另一方面,英美以及港台一些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颇受市民欢迎的《万象》杂志,在对新文学的吸收、反思和现代市民精神的汲取中,从夫妻私人空间、感情交流角度透视婚姻,直面婚姻的现代矛盾;对“小儿女”恋爱心理、畸情恋爱给以现代揭示;对女性,较多地强调女性家庭功能而缺乏女性意识,但在时代大潮冲刷下表现了不少体现革命性的女性形象,又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发掘到舞女、影星一类职业本身的都市现代性质。《万象》代表了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由洋场社会延伸到每个家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香港、东南亚悄悄走红的油画家翁安宁,生于上海,定居于香港。现为香港油画家协会副会长,香港美术评论会会长。 青年时期翁先生在上海度过。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使他读了很多文学名著,尝试写小说、散文、书信与日记。他毕业于一所摄影专科学校。毕业后进上海一流的万象照像馆工作,“万象橱窗”中出色的上色照片,很多是他的杰作,他从师摄影大师陈廉明和徐锦明学上色,拍摄冲印放大上色整套的专业技能他都过硬地掌握,成为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特级摄影技师。 然而他心目中最爱的还是油画,在少年宫青年会学画。受到油  相似文献   

5.
师陀在其散文集《上海手札》中以犀利的眼光、精练的文字描绘“孤岛”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刻画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百态,揭示国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上海手札》反映了师陀对于“孤岛”时期上海的深刻体认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演变来看,《新青年》呈现出多重奏、多面相的历史态,其中所刊广告的编辑也存在着嬗变,并表现出独特的路向。《新青年》的广告编辑大致分为群益时代的商业平台广告时期、“同仁”杂志广告与政党倾向并存时期、完全政党化的“同志”广告时期三个阶段。在广告编辑的形式上,群益时代形成的北京编辑部与上海发行部二元结构,发行部掌控着广告权;“同仁”杂志广告时期《新青年》也分编辑部和发行部,但都在上海,编辑部负责广告;“同志”杂志时期,编辑部则承担着编辑广告权。从《新青年》的广告编辑实务中,可以索隐其背后的商业关系、文化互动和政治宣传等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人人瞩目的新星──张爱玲。在当时,市民阶层为她笔下编织的传奇故事情节所吸引,争相购买阅读;而文坛前辈们,无论褒贬,都对作者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重视;不同倾向,不同趣味,名类繁多的文学刊物,如《万象》、《杂志》、《苦竹》、《春秋》、《天地》等二十多家杂志纷纷向她约稿出书。一时间,张爱玲的作品红遍了上海滩。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女作家,初登文坛就获得如此的轰动,这在中国现代文坛中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九四二年发表于《万象》杂志,被傅雷先生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名篇…  相似文献   

8.
近代小说家陆士谔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上海,这个时期上海的社会文化环境给他提供了从更深层来观察知识分子的外在契机,使他能够超越同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文化心态,主动地从中心位置向边缘游离。辛亥革命前夕,他创作了被称作“清末十大谴责小说”之一的长篇小说《新上海》,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本人以及当时上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某些超越于同时代的边缘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九年二月出版的《作家书简》(平衡编辑、上海万象图书馆影印),收有鲁迅书简十封,但影印时全都贴没收信人姓名.这十封信,在许广平同志编《鲁迅书简》征集信稿时,收信人没有交出,因而未入《书简》;《鲁迅全集》十卷本书信部分亦未收录.《作家书简》有卷头语云:"戊子(一九四八年)孟冬,偶然于上海三马路冷摊上,购得整束的断简残扎",其实这是编者故弄玄虛.我曾请教过赵景深先生(编者提到的给予帮  相似文献   

10.
上海沦陷时期影响力较大的文艺刊物《万象》在沟通雅俗的实践上比较成功,1942年秋《万象》分两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关于"通俗文学运动"的论文,它们探讨借鉴传统产生新型通俗文学的可能性,行文中不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解放区文艺论文中的高频词,具体而直观地展示了杂志编辑者时顺应时势的文学样式的倡导。将这次讨论放在"五四"之后人们如何看待"大众"、"通俗文学"的线索上观照,可以更切近地把握当时的作家及学者对于新文学得失的思考,以及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发掘传统资源的功利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朔小说以他富有个性色彩的话语系统建构的艺术世界 ,为通俗小说的创作贡献了富有当代意味的文本 ,对通俗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俗对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国小说地位空前变化,新文学对通俗小说发生影响,通俗小说则对新文学提出了挑战.雅文学、俗文学都能产生伟大作品,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他超越了"供消遣"与"为人生"的传统,以超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以对传统小说语言形式的发扬光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高科技和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学艺术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作为传统文学样式的小说,要想保持自己以往一呼百应的地位,无疑会很困难,因此,小说家不得不面临来自影视的挑战,致使小说与影视联姻,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形式.这种文学现象打破传统由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过程,而是将二者倒置,产生了图文并茂的"影视小说读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反映了影像时期小说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虽然为通俗小说,但其典型的悲剧内涵却独具特色。金庸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悲剧民主性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因素,从而使得金庸小说具有了雅文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的“新学”动摇了传统文学观念赖以存在的思想价值根基,从而使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正统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康有为从其“新学”思想出发对通俗小说的肯定与提倡,为通俗小说地位的历史性提升与士人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与批评扫清了障碍,从而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乃至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1、《香港小说史》的著者在该书以及其他文章中,对金庸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连续性;2、"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划分并不科学,要逐步扬弃这两个概念;3、因论述范围所限,黄小配等人的章回小说未能涉及,拟在第二卷中加一个附录对其作专论,以资弥补;4、著作在资料工作方面主要有清理香港小说的资料状况和发展脉络、以及发掘被遗忘杂志的成绩,而遗憾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奢靡世风之下的儒、商互动,建立在士人逐利、商贾求名基础之上,导致士商相混,界限模糊。这一方面促使郎署文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改易着其写作风貌,以前多适用于上流社会的一些应用文体,很大程度上因之走向商贾、市井之家,逐渐普泛化、世俗化。另一方面,它又是“性灵”说的催生剂。同时,还使得一些郎署文人关注通俗文学,自觉参与到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的创作、刊刻、批评与传播过程中。这从内外两个层面,对郎署文学形成很大冲撞,致使其文学权力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标志着晚明文学开始由以传统诗文为主的雅文学,逐渐向以小说、戏曲为重心的通俗文学转型。  相似文献   

19.
《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英国女作家J.K .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小说《哈里·波特》风靡全球 ,这部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 :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想像力丰富 ,具有幻想性 ;独特鲜活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 ;张扬游戏精神 ,重视娱乐性 ;创作手法不拘一格 ,语言夸张幽默 ,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激活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 ,创作出脱俗的、新颖的、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杰出的青年女作家施济美,不仅是当时颇为活跃的"东吴系女作家"领军人物,而且其小说呈现出特别复杂的情貌:既有"古典的余韵",又深具现代主义蕴含,更游走于主流新文学、经典通俗文学和海派文学之间,映照出当时上海多元而复杂的文学场域,获取了较大的可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