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医学生的“五种”职业人格,并探讨了培养医学生“五种”职业人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水生 《兰州学刊》2009,(2):190-194
心理契约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发展至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很少有人从心理契约视角来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文章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梳理,分析了心理契约对公务员激励的重要影响,在分析总结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公务员“多源流激励”模型。文章认为通过战略激励与共同愿景、全面激励与职业规划、透明激励与信息分享、公平激励与文化再造四个源流,可以更好地构建公务员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从而提升公务员对组织的忠诚度、满意度和责任感,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郝玉明 《理论界》2013,(12):165-168
非领导职务序列与领导职务序列构成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双通道”,是公务员职业发展激励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制度演变进行分析,认为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制度从无到有,功能不断强化;在职务与职级并行导向下,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管理面临逻辑困境与挑战,需要做好新制度设计并与原有制度有效衔接。一方面需要科学研究和制定非领导职务管理的应对性措施,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并逐步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一个自觉、完整、系统追求的理想人格,这个理想人格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的统一中去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重视与追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认识与揭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只有在“根”与“魂”统一的人生实践之中才能真正立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两个相结合”之间的相结合,为塑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与转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中西方人格观念的深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日本学者把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归结为群体性与个体性,或“间-个人性”与“个人性”之间的差异,分别从共时态结构与历时态结构对中西方人格观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古代人格观念在深层结构上突出和讲求个人性、个体性——一种以神性为中心的人格,而在表层结构上突出和强调集体性或间-个人性一一一种伦理-政治关系的应答性的角色,人格与角色的统一不二,构成了一种有机的人格观念结构。西方古代的人格观念则不然。其个人性与群体性、或人格与角色大抵是分离的,难以调和与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一种思辩-分析的人格观念。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包蕴于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之中,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最深层的价值本性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映现。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人格观念。  相似文献   

6.
江璐 《学术研究》2023,(12):40-46
波爱修斯使用了古希腊哲学概念“ousia”和“hypostasis”来界定拉丁词“persona”。在他的《论位格和两个本性》中,“persona”常被译作“位格”,却是法权学和关于人的哲学中“人格”概念的基本出发点,因为此概念同时蕴含了三个核心内容,即个体性、理性和自存性,在这三个方面上“persona”均具有法哲学维度以及现实意义。波爱修斯对“persona”的定义和阐述,不仅延续了罗马法传统中对法律实体“人格”的用法,并且将人格概念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人之本性相结合,使得人格成为了法学理性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为通往康德的理性主义法权学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幸福感的预测,研究者已经发现诸如物质财富、人格等因素的作用。以新加坡华人本科学生为被试,通过收集他们的新浪微博文本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得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死亡词(如"死亡")、性词(如"性欲")和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如"我")三类微博词语,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约20%的变异,远高于同属个体差异因素的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约5%)。  相似文献   

8.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激励的实质就是以人的需要状态为心理依据,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激励理论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提出以来,发展迅速。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应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种种激励理论。对这些理  相似文献   

9.
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现代基督教文化是林语堂人格构成中的根基性元素 ,因此林语堂将“人何以为人”这一命题作为自己的终极关切 ,并赋予“上帝”现代人文的涵义。信仰人格影响了林语堂的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等 ,在他的文化人格中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现代基督教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成了林语堂品评中国文化的潜在标准 ,从而造成了东西文化在他人格构成中的不同地位 :西方文化属于价值根基层面 ,中国文化属于审美情趣层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走出去”是中国一些大型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欧洲、北美是主要的海外并购目的地,并购形成的跨文化组织的核心任务是跨文化员工的激励管理.基于主要的需求激励理论,以中国、德国、美国员工为样本,分析跨文化需求差异,提出7项激励原则,并分析了三一集团海外并购案例.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热”是对近年来数量不断攀升的择业者通过参加国家考试的形式优先选择公共部门就业现象的一种指称.“公务员热”现象的存在不仅事关个人的职业选择,而且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系到公共权力的边界确定及如何行使的问题.以交易成本理论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择业者因公私部门的选择不同而导致的交易成本差异入手,对形成“公务员热”的内在机理进行解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的选择理性应当受到尊重,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务员热”是否得到消解,而在于公共权力是否能够得到实质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利益差异化步伐不断加快,公务员个体对职业发展、组织激励、权益保障的要求日益强烈,有效激励已成为公务员日常管理的突出难题。本文试图从曾国藩打造腰刀激励湘军这个典型案例出发,针对公务员激励手段单一、激励失灵失效等问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目标激励、功利激励、符号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差异激励、负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措施,来分担和化解公务员晋升晋级"独木桥"难题,以调动公务员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和贺敬之同为 2 0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诗人 ,他们的诗代表了“五四”时期和建国初期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在他们的代表诗作中都有一个“大我”形象 ,但二者内涵不同。郭沫若的“大我”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想和完美的人格特性 ,贺敬之的“大我”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改天换地之豪情。两个“大我”形象折射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射在人格上,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从不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理念两个层面揭示了中西方人格差异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探析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对于实现人格整合及塑造现代化人格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促使中西方人格整合的四种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抓住“人”这一因素。“人”是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关键是在“人”身上下工夫。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需要,就是为更好地激发馆员工作的动机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来激励图书馆馆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闫春宇 《东岳论丛》2012,(11):122-127
孙犁的文化人格具有悖论式的特点,即:真挚却不放恣、孤僻却不孤傲、淡泊却不遁世,表现为“真——慎,独——合,出——入”的三对向度,这三对向度均是中国人人格结构“大七”模型的具体体现,其中每一极又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文学是作家人格的投射,所以孙犁文化人格的这种独特性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孙犁文化人格中的这些悖论式组合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又使他能够适度协调文学的政治性和文艺性的双重标准,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功用价值和形而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职业选拔情景中被试作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探讨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对人格测验作假的性质。被试为两组对刑警职业熟悉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共276人。研究结果显示,60-80%的个体都会作假,大部分人属于轻度作假;作假程度要比西方的大一些,人格分数平均升高0.6个标准差以上。这将大大影响人格测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顾红亮 《社会科学》2006,3(8):180-185
在肯定中国文化有独特的终极关怀思想的基础上,冯契提出智慧化的自由人格关怀论。从现当代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看,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论是对蔡元培的美育化人格关怀论、梁漱溟的道德化人格关怀论和冯友兰的哲学化人格关怀论的总结和超越。他的人格关怀论在理论上存在着导向自我中心主义和自我关怀论的可能性。责任人格论和他者关怀论的引入是对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与我国人的问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理论性质、实现路径、历史命运的不同.这些差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比两国人的问题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赵源 《东岳论丛》2024,(2):134-144
随着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推送工作受到重视,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填补中国的国际组织人才缺口,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结合25个联合国司局级以上中国籍职员的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国际公务员跨文化领导力进行了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构建出一套“广度×深度”跨文化领导力模型。“跨文化自我管理”“跨文化业务管理”“跨文化人际和团队管理”的概念范畴代表国际公务员在横向维度上三个方面的领导力,此即领导力“广度”;“观念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技能”的概念范畴即国际公务员在纵向维度上三个方面的领导力,此即领导力“深度”。从隐性领导力到显性领导力、从自我管理和业务管理到人际和团队管理,本研究为中国培养推送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