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宋大振 《理论界》2010,(4):116-117
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代",同时也进入"大众消费时代"。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调整政策、英国民众对大战胜利后抱有的心理预期和战后收入增长等因素是英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的主要原因。但与日本、西德等国相比较,英国的大众消费是以牺牲经济发展潜力为代价来换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导致英国战后相对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科文汇》2001,(10):39-39
取得的成就:1.工业总量增长迅速且已具有相当规模。1999年全部工业按当年价格计算实现总产值126111亿元,为1952年工业总产值的901倍,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上升到1999年的42.7%。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如,煤炭、水泥、钢材、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等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化纤、发电量等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及后果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主要表现为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争相发展(或引进)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家电的生产。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27个省(区、市)生产电视机,23个生产洗衣机,29个生产电冰箱。90年代中期,我国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各省(区、市)在制定的“九五”计划中,集中选择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建筑和建材、冶金、轻纺作为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在30个省(区、市)中(未含重庆和香港),以机械作为支柱产业的有25个,…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冰箱等)的金属外壳都设置了接地装置,以防止电器内绝缘一旦损坏时发生漏电、触电事故。有些家用电器装接地线后会提高其性能,如收音机加接地线后可提高灵敏度。有人误认为电视机也可加接地线,可提高其信号接收能力,实际上这种想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300多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步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提出既是经济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结果,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世界共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普遍的实施,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人类找到了更加具体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物质产品的制造业为主体,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及消费为主的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  相似文献   

6.
新婚家庭,电视机利用率很高,可优先考虑;电冰箱、热水器、微波炉宜一步到位。录像机、抽油烟机可缓购。省下买录像机的钱买音响更好。 如果马上要结婚,你会给家中添置哪些电器呢?电视、录像机、洗衣机、电冰箱,高档点儿的还想买音响、空调,再高档点儿的买摄像机。到底哪样更为重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消费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消费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们的消费欲求逐渐趋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在日本迅速普及,从而使传统的阶层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彻底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消费形态.从影响上看,这场革命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电视机、录音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80分贝,洗衣机为42~70分贝,电冰箱为32~50分贝。国家标准规定,居民区的环境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对人  相似文献   

9.
赵垒 《兰州学刊》2014,(3):176-180
消费文化是指产生于消费社会的文化,它是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而产生的,具有商品性、时尚性、短时性、符号性和大众立场等特征。作为体现消费文化重要表征之一的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消费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商业运作机制下的消费商品特征,即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以及大众立场下的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在消费文化环境中,当代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如何适应当代文化的需要,在消费时代如何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经过20年的大发展,已经开始由商品数量短缺的短缺经济,向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日益丰富的小康经济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消费结构,也在物质消费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大有发展之势。人们在重视商品经济实用性的同时,变被动的物质消费为主动的物质消费,开始追求物质消费的精神质量,讲究商品的文化内含,注重消费的时尚和个性,表现了一定的时代文化色彩。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演变,对我国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所谓物质消费的文化现象,是一定文化观念影响下形成…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经历了一个历史嬗变过程,在不同历史时代,表现出不同特征:匮乏时代的特征是勤俭节约;近现代时期则是少数人的“夸示性消费”与绝大多数人的禁欲节俭并行不悖;福特制带来大众高消费时代,而后福特制更是把消费至上推向极致。但消费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被提上日程,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本文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阐释西方大众消费文化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这对我国构建节俭型社会、树立科学节俭的消费生活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车文化影响了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车文化是否形成、形成期以及形成标志,尚无明确意见。车文化的形成是以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文化的形成为标志;而汽车文化的形成是以20世纪的60、70年代汽车在欧美日国家的普及、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标志的。创新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生态和谐文化是当代车文化的基本内涵;创新性、群众性、社会性、民族性、生态性体现了车文化的特征;规制、语言、视觉、品牌等,是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断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三个视点,分别为人均收入与关键发展指标视点、工业化进程视点和经济增长阶段视点。按照人均收入与关键发展指标判断,目前中国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按照工业化进程判断,中国的工业化虽然接近完成,但社会经济结构一些关键转折尚未完成;按照经济增长阶段论分析,中国似乎正在迎来大众高消费时代。综合三个视点,可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发达经济门槛边缘,比照美国等先行大国的经历,没有理由怀疑大众高消费时代的来临。但作为转型经济,制度改革的未完成则潜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发达国家中,战后的日本是引进外资很少的国家,总体规模不大。50年代,日本吸收外资总额为8.59亿美元;60年代引进外资104.23亿美元;整个70年代,共吸收各类外资693亿美元。只是从7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资本自由化的完成,日本国内投资市场的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后,利用外资的规模才逐渐扩大。如果从外资在日本战后的资本积累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一比例并不高。以设备投资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一1964年这一比例最高,也仅占4.9%,1965—1969年只有2.3%,以后一直在3%以下。这表明…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季在日本举行的一次日本电子工业展览会,展品反映出世界正进入多媒体时代。在所展示的产品中,以等离子电视机、互联网电视机、DVD(数字视盘)三者最受人们欢迎,反映了未来家电三大热点趋势。 彩色电视机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彩电,从单纯的接收机变为多媒体时代拥有多种功能的家电产品。  相似文献   

16.
石原慎太郎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文坛,以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1955)获芥川文学奖。媒体和评论界某些人不吝溢美之词,称石原是“年轻一代的旗手”,是“真正战后颓废派在日本开花结果”,云云。在商业化炒作的全力打造下,他迅速红遍青年读者。这对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遭到主流舆论的否定,可谓贬多褒少。任何状况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石原慎太郎这种文化现象和审美心态,绝非心血来潮的一时之动,是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石原慎太郎另类题材的另类视角所以名噪是日本社会基本完成了以理性、节俭、量力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以追求享乐、纵欲、浮华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更是旧道德瓦解之后新道德尚未建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大众消费阶段与社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出发,认为我国已经从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大众消费阶段,这个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和发展的议题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而且也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三是从温饱、耐用消费品时代到大额消费品时代;四是从低成本劳动的"中国制造"到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中国创造";五是经济增长从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多的依赖国内消费。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新阶段,改革要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要通过社会改革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问题,为我国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范式及其生态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大幅调整,消费时代的文化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技术发展引起消费范式经历从"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大众消费到符号消费的嬗变,而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因此,引导技术与消费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构建生态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曾以生产和刺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扛杆。短缺经济时代,依靠生产带动经济,过剩经济时代,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我国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老百姓还不是很富裕,但是也似乎进入了过剩时代,市场疲软,消费不旺,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等等。是居民购买力...  相似文献   

20.
失业是困扰各国政府的全球性社会问题。90年代,人们对再就业的关心程度已远远超过对通货膨胀的关注。日本从90年代初经济由低速增长转向衰退,从而出现经济萧条。从国际环境的变化来看,日本的经济萧条恰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之际;从日本国内环境来看,经济萧条与日本各种社会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那么,日本各种社会变革对再就业的影响如何?解决日本社会再就业问题的出路何在?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经济萧条与就业形势恶化从二战后到90年代初,日本失业率仅为1%~12%。从1993年开始,日本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