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叙事门类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可以说,叙事是小说的最基本的特征。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小说作品,不仅为小说的批评和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而且为探寻小说的艺术构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比较能说明问题的重要阐释途径。本文试图从小说叙事的角度,研究小说两种不同的叙事效果,即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说明造成小说艺术形象生动与否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的概念在小说的审美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有些作品非常生动,它们所叙述的故事很容易把我们引入那个虚构的形象世界中,有的作品则非常乏味,絮絮叨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戴厚英小说为研究视域,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戴厚英小说的话语特征、叙事模式和叙事视角等三个方面阐释戴厚英小说的叙事特征.笔者认为:焦灼的叙事话语、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和多样的叙事视角构成了戴厚英小说的叙事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又与她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及自身的文化因素相关联,因而既呈现出历史的共性,又颇具戴厚英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15-118
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顾及巴赫金的理论背景以及他对其他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两大范畴,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充实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这两种理论形式共同指引着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丛残小语”、“尺寸短书”以及小说雏形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迄今事实上仍然束缚、限制着人们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对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西方叙事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发现,六朝志怪小说在客观性叙事、重复叙事、叙事时距等层面同样具有耐人寻味、值得一书的叙述意味,同样具有骄人的不可忽视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伍尔夫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关注以及对小说叙事技法的创新,试图表达伍尔夫的叙事理论和传统的叙事理论在叙事重心、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展示伍尔夫在叙事艺术上为小说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类后现代小说叙事”是对中国后现代小说的一种特殊称谓,其主要目的是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小说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四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小说叙事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竹坡继承并发展了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家的叙事理论 ,对《金瓶梅》叙事逻辑、角色功能及叙事修辞等三个方面的特征作了深刻全面的评点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论形态。这是张竹坡对古代小说理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学叙事传统,并且很早就形成了空间意识.叙事的空间性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尤其是古代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概括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小说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空间叙事技巧进行总结.最后简要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代叙事学、文体学理论为依据,剖析张爱玲小说创作对具体叙事元素的独到运用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以此阐释其小说文本的叙事策略及其隐含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1.
借助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对美国著名小说家及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贝娄的代表性小说《拉维尔斯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贝娄通过疏离型不可靠性与亲近型不可靠性的叙事策略的有效运用构建了小说叙事的迷宫.  相似文献   

12.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6,27(3):143-146
运用小说叙事学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现代重要小说家郁达夫的小说叙事风格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郁达夫小说在叙事风格方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着本质区别,郁达夫小说呈现出散文化而非史传化的叙事风格,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宋雯 《殷都学刊》2014,(3):59-63
"张力"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被引渡到叙事学理论的。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和批评手段,其核心为辩证思想,认为凡是存在着相互制衡又相互作用的力量之间,都有张力的存在。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毕飞宇的小说在叙事语言、叙事方式、角色等方面都存在着张力,张力叙事使毕飞宇的小说拥有了轻盈舒缓、丰沛沉郁的审美内涵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小说“多重叙事”是应“泛叙事”浪潮中文学叙事的机遇与挑战而提出的。小说以“多元化统一”的语言表意方式与“以小见大”的叙事审美特点,在建构方式上形成了以叙事主体与“个体—群体—国家”相关联的“多重叙事”结构。小说“多重叙事”理论的提出,在理论层面,推动了文学领域“双重叙事动力”的深入与细化;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小说文本内外真实性的多重解构与再建构。  相似文献   

15.
类后现代小说叙事是对中国后现代小说的一种特殊称谓,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小说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并进而使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趋于同步。本文主要运用了叙事学的理论,从文学史视野的角度从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小说叙事的发生、演进过程以及艺术特征,并进而在评估其意义价值的过程中预言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交流模式是指在作者、读者互动前提下进行文本分析,特别强调文本的意义如何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读者。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和詹姆斯.费伦的《作为修辞的叙事》是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转变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这两部著作为理论基础,着重于费伦对布斯的继承与超越,探讨在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文本交流模式是如何由作者本体论到作者、文本、读者循环互动推进的,通过文本交流模式发展轨迹和完善过程的描述,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叙事理论的优势和特长,而且使我们认识到,叙事理论的修辞性转向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它为小说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自然描写对现代小说叙事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画"特征,小说叙事以"自然"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吕晓洁 《河南社会科学》2014,(11):86-89,124
社会伦理秩序赋予每位小说家的伦理意识必定会影响到他的叙事,因此,小说叙事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伦理维度。近年,官场小说日趋繁荣,这体现了知识分子批判官场现实、呼唤民主清廉政治的伦理诉求,但应该警惕官场小说中过于精细与执著的权术描写、有意无意流露的官场宿命意识、符号化等叙事倾向,这可能会使官场小说滑入偏狭的叙事胡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叙事本质的探讨 ,来展开对叙事与小说关系的论述 ,认为叙事虽然已经取得了广泛普遍的哲学意义 ,但是它最好的体现还是在小说文本中 ,叙事与小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由于叙事与小说之间的复杂关系 ,使得叙事作为修辞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中对现代小说的各种基本叙事角度都有所运用,即使是同一种叙事角度,其格局和写法也有所不同。沈从文小说在叙事角度上的广泛探索和卓越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