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作者提出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 6个不同时期 ,先后数次由多元到统一 ,而每一次重新统一都是在前一次统一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并最终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的一个整体 ,这就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积聚和爆发 ,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早期共产党人一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一部分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 ,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而后 ,又在反思辛亥革命和探索新出路的历程中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民族"、"中华"以及"华夏"等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民族融合的、自发的过程。近代以后,在外来压力之下,又经历了一段自觉的过程。借鉴前苏联、美国的民族政策,"中国梦"要想实现,必须寻找共同价值指引,强大内在力量,即实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族"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4.
结盟的历史是灾难的历史 自从人类有了阶级、有了国家、有了战争,就有了结盟现象。结盟的目的之一通常是防止侵入,结盟国家往往都说结盟是为了自卫。但在当代的国际关系中,“自卫”又往往成了掩盖自己同盟进攻性的一个借口。因此结盟常常成为列强争霸世界的一个工具,一部20世纪的结盟史,是一部人类灾难的历史。 20世纪以来,世界有几次影响深远的结盟经历。第一次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结成“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结盟是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结成的“轴心国”同盟以及此后中、苏、美、英等国为反击侵略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第三次是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北约”与“华约”两大阵营的对峙。由于特  相似文献   

5.
以1978年、1992年和1997年三个年份为标志,迄今为止,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这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大事。 一 第一次思想解放发生在1978年,经历了大约一年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大致完成,冲破了“个人崇拜”。 第一次思想解放源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一开始就是围绕要不要解放思想而展开的。当时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虽然过去了,但是“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灾难元年?》。文章说,一个叫做“2008”的黑暗幽灵,从今年春节大雪中出现。向中国人“奉献”了众多灾难:如,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毒奶粉事件、房地产危机等。其实,灾难从来就不会因为你害怕,它就不来。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灾难,例如。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缅甸遭受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印度洋海啸等等,这些灾难都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华民族因物质器具的落后而效法西方。科技引进、生产的勃兴渐次高涨,但"现代化"中的社会体制的选择却经历着一次次的试错和彷徨。社会体制的改  相似文献   

8.
王伟光 《中华魂》2020,(1):36-40
2019年新年伊始,《求是》杂志第1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意义重大、非同一般。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沉湎于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之中时,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呐喊出"振兴中华"的民族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非典"发生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严峻考验。虽然这一次疫情并未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但已经暴露出了农村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面对"非典"发生后的严峻挑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进革新,在发生突发性灾难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解决农民的人身救治问题,把农民的灾难救助纳入社会保障的轨道上,依法予以解决。结合国际社会灾难救助的一般规律,今后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趋向是: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改善农村医疗状况,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国家对农村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乡村突发性灾难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立法,对乡村危机时刻的社会治安和秩序进行有效管治;建立基层社会组织物资储备系统以应对危难时刻的群众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灾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过程中,铸造了自己的性格。其性格的主导方面是美的。中华民族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了自己的优秀、崇高的民族个体,这些优秀、崇高的民族个体,又在斗争中坚持、弘扬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格。正是这样,我们的民族虽历尽沧桑,饱经风雨,然而却一次比一次强大,一次比一次姣健。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显得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光彩照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中华民族的性格美,是有非常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时候,我们选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获岛静夫日记》。我们用这样的形式纪念60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悲壮,可歌可泣的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耻辱。中国人民在走向强大的路上,永远难忘那段记忆。那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一场灾难。远离战争,保卫和平,是我们永远的祝愿。——编者  相似文献   

13.
常怀感动     
闲暇之余,我又看了一遍《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别样动情。其实,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我已经在电视里、报刊上看到过多次,每看一次,就又一次被感动,每一次感动之余都倍受教育。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国外灾难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特点而言经历了十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人类社会百年来灾难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改变,同时也标志着学界理解、分析灾难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改变。这些转变趋势的梳理对于中国本土的灾难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10):43-43
1.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之一,它们早在四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从出世起,昆虫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地球灾难但至今仍生生不息,其生命力比霸王龙更为顽强。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五胡乱华"与"孝文帝改革"有着不同的评价.清末认为五胡乱华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孝文帝改革是北魏衰落的根由.民国成立后,认为五胡之乱尽管给中原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这些北方民族最终同化于汉族,促进了中国民族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强调这些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认为各民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这一评价变化过程,是中国民族认知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叙述策略以建构民族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长子长孙角色意识在家族灾难中建立,在一系列苦难人生经历中完成了由家到国的转变,它对鲁迅的人生选择和情感、心理与审美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构成了鲁迅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的独特性质,是评价鲁迅文学艺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鲁迅长子长孙角色意识关照下的文学创作符合民族文化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总体特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在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讨论和发展中,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概念内涵在探讨过程中有三次转换: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的“小民族主义”观念压倒一切的时候,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赋予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内涵;辛亥革命后,从北洋政府时期秉承的传统族类观与现代国家观复合的中华民族“五族共和”内涵,发展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秉承新三民主义之下的中华民族“国族”内涵,并且在全民抗战背景下迸发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首先对外寻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寻求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建立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以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又一次关键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孔遥遥 《百姓生活》2008,(10):59-60
"顽",指的是顽强。我们将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一些平凡女性的不凡故事,做了一次梳理。这些普通女性,面对灾难、不幸和各种意外,以顽强的意志求生存、谋幸福,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爱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充满悲剧性的灾难,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正是深夜,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肆虐袭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