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九七”后深港经济合作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七”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合作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以来深港两地业已形成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深港经济合作关系发展障碍的分析,提出未来深港经济合作关系应选择“两制一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它建立了一个金融服务网络,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金融主导策略极大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经济面临着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地方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拓展市场,使区域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西南地区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产业迁移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的重要内容,将为西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产业迁移对区域金融创新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欧亚大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具有积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在开发的进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免地区经济相互复制;并且要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投入到前景优越、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和行业,才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多样性,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传统的解释是建立在瓦伊纳的《关税同盟》一文中提出的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上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降低交易费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内在因素,在完全的自由贸易无法实现的条件下, 为降低由于制度缺陷所造成的交易费用而产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断降低的交易费用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对石油企业多元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从而为石油企业确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理论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石油企业多元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问题:1.明确多元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2.确立油田多元开发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3.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形成石油企业多元化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4.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协调模式,推进油田多元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渝万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形成渝万"一小时经济圈",促进重庆都市圈与万州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阐述了建设渝万高速铁路的经济意义和作用,系统论述了渝万高速铁路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路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是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本课题研究从"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建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中得出: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是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安徽可以分三个阶段来逐步融入"泛长三角",当然,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参与各方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政府引导最终形成一个超行政区域的"市场+制度"形式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产生新的效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而且有利于获得身份治理的管理效益。经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在客观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 ,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注入了新的活力 ,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港通"的制度设计初衷在于加强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选取"深港通"实施前后的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恒生综指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运用一种增广的三元BEKK-MGARCH(1,1)模型,实证得出"深港通"在"沪港通"的基础上带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的"增量效应",表明"深港通"的开通确实带来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新变化,且深港两市的波动溢出变化程度明显大于沪港两市波动溢出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在一体化时代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路径选择,特别需要关注各个主权国家、关税区或经济主体在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这种衔接仍然实行对商品、货币、人员等要素流通的管制并征收关税,而上升到了“共同市场”层次,其特征就是要使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共同实现一体化,突破了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范畴和水平,力争实现在开放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只有这种衔接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其在经济学上所体现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深港一体化”正在实现港澳与内地建立“共同市场”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既是“开放型经济”在特区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特区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更是特区先行先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区域谋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针对西安与周边地市经济一体化中已存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该地区应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市场,加强区域内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规划,共建西安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深化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成功签署能够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能够为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提供新动力。从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出发,对RECP发展与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从RCEP如何促进国内大循环、RCEP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机制、RCEP潜在经济效应、依托国内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价值链视角,研究RCEP推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需要在深耕国内大循环提质扩容和国际大循环内外联动的双循环战略目标下,进一步消除国内市场壁垒,发挥传统产业和大市场优势; 进一步构建完整高效的内需体系,在消费和投资两个层面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 进一步构建包括高中低端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协调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国际区域经济比较优势; 进一步激励资本进入创新研究领域,在信息数字化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科技强国,依托自主创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沪港通背景下沪港股市联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eta-skew-t-EGARCH模型对沪港股市收益率序列进行波动建模,然后采用Copula函数分析“沪港通”实施前后沪港股市联动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实施增强了沪港两市之间的联系,加快了两市之间的融合与一体化进程。从尾部相关系数均值来看,“沪港通”实施后,两市同步下跌的概率大于同步上涨的概率。而且,“沪港通”实施后两市场对波动冲击的响应在增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中华经济圈"是中国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同种同宗的"两岸四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顺应时代的大潮,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着想,尽快形成"大中华经济圈"。同时,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基础已经存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更好地应对来自世界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陈型颖  王衡 《国际论坛》2021,23(1):100-118
伴随着20世纪以来地区主义实践的全球拓展,层次介于主权国家和世界体系之间的"地区"日渐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分析单元,形态各异的地区主义理论方兴未艾。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张力意味着地区主义存在实质性与象征性的分野。所谓象征性地区主义即参与者不是为了真正履行地区制度安排的实质功能或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价值目标,而是从技术或策略的角度将地区主义建设作为政治表达功能的载体或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性手段的地区主义实践。在东亚和拉美,象征性地区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地区共同体建设进程中制度统合性的缺乏和市场向心力的低下,具体表现为复杂重叠的地区制度建设和"弱互补与强依赖"的地区市场。象征性地区主义产生的根源在于后发国家摆脱西方殖民体系以来国家建设的特殊需要,是主权巩固目标驱动下的实用主义决策。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统一的大市场能够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与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所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抑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区间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极大地阻碍了要素流动,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始源地,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相对价格法、绝对偏差法、变异系数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与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其次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计算,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一体化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内城市群看,江苏9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及商品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浙江9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安徽8城市的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将市场一体化内涵拓展为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将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纳入研究,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文章结论对于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州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确立“金融强市”发展战略以来,现已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决策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和资金集散中心的地位。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强省战略、广州经济发展、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等都为广州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同时,经济金融全球化及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及内部发展的不足对广州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能够抓住当前金融改革发展的契机,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超前发展,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进程呈现阶段性特征。运用“价格法”对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20多年来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一体化程度偏低、进程缓慢。通过对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低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应构建区域协调机构、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