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主观指标,反映的是民众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的概念是由不丹国王旺楚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GNH(国民幸福指数)就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指数是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是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同时也是检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考试卷".  相似文献   

2.
不丹,一个人口百万,国土面积才3万8千平方公里的小国,经济也不发达,在175个中等发展中国家里名列136位,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可是近年来突然声名鹊起,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不丹的经济发展走的是“另类”的经济学之路,作为“幸福指数”的“原创”者,不丹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人们深刻的反省,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据媒体报道我国国家统计局也在研究制定国民幸福指数等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率先出台“幸福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4):26-26
广东省目前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幸福指标体系,将“幸福广东”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体系。在广东省公布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稿)》中,幸福指标体系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主要反映群众对幸福广东建设实现程度的感受,客观指标主要突出推动各级政府围绕“建设幸福广东”改进相关工作、增强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4.
时质健 《决策》2014,(10):70-71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70余万,这个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的“蕞尔”小国经济并不发达,主要依赖农业、林业、水电业和旅游业,人均GDP仅2000美元,但在“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的178个国家中,不丹名列第八,为亚洲第一。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幸福?简单地说,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在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中,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有什么差别呢?  相似文献   

6.
<正>福利,常常解释为好的或者幸福的、快乐的、健康的生活状态。一种好的生活状态或满意的生活质量,是个体或者群体以及社会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福利的主观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福利"供给的评价与认可。正如马歇尔所言:"当我们说一个人活得好,是指他实际生活得好并且感觉也好(doing well andfeeling well)。"福利状态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物质生活的富足程度和对生活主观评价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地处喜马拉雅山的不丹,土地总面积4万7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0万。这个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知道的蕞尔小国,因其所倡导的“不丹模式”,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所谓不丹模式就是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衡量发展的标准是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而不是我们通常采用的GDP(国民经济总值)。  相似文献   

8.
《决策》2012,(12):42-43
结果显示,受访市民普遍认为"家庭关系"和"社会治安"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营造和谐社会,不仅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提升合肥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你幸福吗?"被频频提及。今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三份有关城市幸福感的排行榜发布。幸福感这一主观色彩浓厚的指标正在成为城市竞赛中的重要比较级。  相似文献   

9.
1.近年来,一个词语在我国的媒体传播中和实际生活中多了起来,叫做“幸福指数”。事情的起始,大概是在1970年的不丹王国。这个国家的旺楚克国王提出了一个“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也翻译成“全国快乐指数”,包括四个要素: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2004年还在这个国家开了一次关于建立世界“幸福指数”的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0.
王心阳 《领导文萃》2011,(20):110-113
王心阳:作为曾经的王后,现在的王太后,您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不丹是农业国家,不丹政府如何帮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让他们生活得幸福?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乐趣缺失(下)[美]罗伯特·E·雷恩王列译四.市场的外部性:朋友和家庭友谊拥有朋友的数量比拥有金钱的数量更能反映主观幸福的程度,我们可以从表7看到这一点。表7由各种资源所预计的主观幸福[73]本表涉及的分别是“已经得到的资源”和“其他流动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然而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受生活条件的限制,要谈幸福的话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还有点为时尚早,但作为农村小学,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幸福瓶颈",让学生真正地在校园中感受到幸福,成为一名幸福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8,(23):15-20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感觉是什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幸福感,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甚至每个时间对它的理解都不同。对于残疾人来讲,幸福就是健康;对于贫苦之人来讲,幸福就是衣食无忧;对于失学儿童来讲,幸福就是重返校园;对于父母来讲。幸福就是子女幸福……那么,对于政府官员来讲,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幸福的感觉来自哪些方面?幸福指数有多高?……  相似文献   

14.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2,(7):27-27
1月17日,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出炉,调查着重从生存状况、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同状况、幸福感受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国民幸福指数:社会发展评价的新尺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瑾 《领导科学》2006,(15):48-49
随着各地新一轮社会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一个新名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将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准,从而把工作重心逐渐从经济发展回归并落实到增进民生福祉上来,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政府的核心执政理念中。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幸福感”很难统一量化,人们对于幸福指数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如何理解幸福指数,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升幸福指数,让国民幸福指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真正发挥其效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什么是国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高层管理者A型性格、社会支持对其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全国21个省市的303名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A型性格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各幸福因子的效应各不相同;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直接影响,但主观支持的影响相对更大;支持利用、主观支持和A型性格对“总体情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支持利用”的影响相对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城市空巢老人所占比重日趋增大。本文采用自编一般社会学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与分析,拟探讨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子女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子女探望频率和子女数是影响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幸福指数的概念和含义,然后分析了幸福指数的意义,最后结合对章村矿区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状况,对构建矿区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聚类的社会评价模型及省辖市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理论,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的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辽宁省14个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将可观测的国民幸福指数纳入评价体系,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改变了现有评价没有考虑人民幸福程度的缺点。二是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线等可获得数据指标计算准基尼系数,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现象,解决了现阶段因辽宁省未统计基尼系数指标而无法对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评价的问题。三是通过在灰色聚类评价模型中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权重结果客观并唯一,避免了主观赋权方法得出的因人而异的现象。四是运用灰色聚类模型对辽宁省各地区社会发展进行聚类评价,有效地揭示了辽宁省各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三农”问题、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问题接踵而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幸福”这个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困惑。2004年底山东省统计局“你对生活满意吗”的调查结果让人心酸:只有23%的居民感到生活状况比5年前提高了。2004年6月,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通过对6大城市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城市的人不比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感到幸福,仅有10%的被调查者的幸福感较高。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二者之间的关系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