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末年,荆州这个重要地区,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所争夺,以至于公元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而最后取得荆州的是孙权。刘备的失败,是由于诸葛亮战略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3.
士族集团形成于东汉 ,并于东汉后期作为第三种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庶族阶层的代表曹操终其一生对士族豪强实行抑制与打击的政策 ,但迫于形势 ,又不得不同时实行拉拢政策。正是由于曹氏集团对士族集团的拉拢与妥协 ,九品中正制得以创设 ,从而 ,为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咏新曲于故声——改造旧经典、再造新范型的陆机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人乐府大致有三种类型:一为曹操乐府,一为(曹)丕(曹)植乐府,一为陆(机)谢(灵运)乐府。曹操乐府乃英雄之乐府,其诗中的忧患意识,天下襟怀,千古一人;曹丕曹植乐府乃文士之乐府,子桓乐府多吟人生之忧,子建后期乐府多咏失志之痛,在后世文人中最容易引起共鸣;陆机谢灵运乐府乃是士族文人之乐府,其声誉隆盛于中古之时,沉寂于明清之后。太康时代,陆机把文士乐府引入到士族文人乐府的苑囿之中。陆机不仅用绮靡的风格去改造旧经典,同时,用乐府记录和再现了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具有士族特色的功业追求。在六朝这样一个门阀士族异常兴盛的时代,陆机乐府比三曹乐府更具有典范性。  相似文献   

5.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6.
王粲在建安七子中可称为佼佼者,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名,被当时的大学者蔡邕誉为“有异才”(《魏志》本传)。王粲活动的时代在东汉末年,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初平元年(190),大军阀董卓放火烧了洛阳,挟持汉献帝刘协及附近居民数百万人迁往长安。王粲也随至长安。初平三年(192),董卓被杀后,部将李傕、郭汜等起兵攻下长安,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百姓惨遭屠戮,士大夫知识分子仓皇逃散。这时王粲避难荆州,依附荆州刺史刘表。刘表认为他容貌不扬而又体弱,不予重用。建安十四年(209)他归曹操,为丞相掾,  相似文献   

7.
王粲荆州交游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粲在荆州交游颇丰,可考证者凡十二人,他们对王粲在荆州的诗文创作及思想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王粲在荆州的大部分诗文创作皆与其当时的交游有关,它们反映了王粲备受世人认可的以情见长的诗文风格,如四言赠答诗专以"情胜",劝谏之文以情动人等.此外,王粲与荆州友人司马芝有较多的相似政治观点和处世之道,与宋衷、刘表有共同的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所说的士族或世族,是专指那些享有世官世禄身份的官僚地主。门阀士族,世家豪族,世家大族都是其代名词。旧史上称之为甲族、士族、名族、望族、势族、世家、高门、旧门、著姓、右姓等,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他们或依靠其政治特权而形成的世家,或依靠其经济特权而形成的士族。它源于东汉,形成于曹魏,盛于两晋,始衰于刘宋,延至隋唐。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存在六七百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期间,这个阶层始终占统治地位,左右朝廷,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压抑庶族地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史称“门阀政  相似文献   

9.
一、题解《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首古诗选自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全诗除“艳”(即序曲)以外,由《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四章组成。《观沧海》和《龟虽寿》是这组诗的一、四两章,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和三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出身宦官官僚家庭,社会地位比士族地主低,因此同豪门士族存在一定矛盾。他一生曾历任洛阳北部尉、骑都尉、济南相和丞相等职。汉献帝  相似文献   

10.
关于曹操用人“唯才是举”的问题,已成定论。即使是“盗嫂受金”、“不仁不孝”之徒,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曹操也一概收揽,委以重任。还有一些论著,既讲曹操“唯才是举”,又讲曹操“任人唯贤”。我认为“唯才”和“唯贤”,二者不能等观,说曹操用人“唯才”,也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大量的史料证实,曹操用人是重才也重德的。拙文试从曹操人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曹操“求贤今”的思想实质和曹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在群雄逐鹿的激烈斗争中,荀彧为了实现维护汉室统治的目的,选择曹操为合作对象。两人的合作相辅相成,荀彧作为士族的代表,协调了曹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同时依靠曹操的军事力量使汉朝统治得以延续。荀彧与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因反对曹操而被杀,后世对二人合作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2.
薛海波 《南都学坛》2007,27(3):9-13
颍川豪族群体是东汉政权得以建立的三大支柱之一;颍川士大夫豪族是东汉桓灵之际党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宦官、清议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汉魏之际颍川豪族群体是反对董卓的重要力量;以辛氏、郭氏为代表的颍川豪族与冀州豪族的争执对袁绍政权的败亡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荀或、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豪族在曹操政权谋士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曹操统一北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魏晋士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曹操的儒家思想王云林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作为一个多才多家的曹操,对其思想的研究者大都认为曹操是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也即认为其思想倾向属于法家。笔者认为,曹操的基本思想是儒家,这是贯穿于曹操思想中的主旋律,这种看法是比较切...  相似文献   

14.
曹操诗二首【作者介绍】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法家政治路线的积极推行者。他二十多岁开始担任地方官吏,后因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官至大将军及丞相,封魏王。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东汉末,豪强地主大搞分裂割据,形成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在政治上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坚持革新,反对倒退。为了实践法家的政治路线,他首先加强法治,对豪强地主势力采取限制、压抑的政策;并实行屯田,奖励耕战,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唯才是举”,尽量网罗有用的人才。这些措施,使他得以先后消灭吕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于东汉末年反董卓之乱中起兵,在他的地位、政权没有巩固之时,曾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对其扫荡群雄统一北方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而考察曹操的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也屡见于史。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  相似文献   

16.
芦获 《百姓生活》2012,(9):54-55
正1975年7月14日深夜,毛泽东连续两遍听读王粲的《登楼赋》。中间,他流了泪。这是他做眼睛手术的前8天、离世而去的前13个月又25天。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家。他年少多才,曾受到蔡文姬的父亲、大学者蔡邕的赏识。为躲避长安的战乱,他到荆州,依刘表。刘表是个腐朽昏弱的刘汉宗室,不知任贤使能。王粲困居荆州十多年,后来北归曹操。由于他亲历乱离,目睹当时社会的动乱,感受较深,因此他的部分作品现实性很强。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在  相似文献   

17.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灵帝、献帝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士人的交游活动。蔡邕的一生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又出身陈留望族,交游比较广泛。他一生中对后辈晚学多有扶携奖掖,无论是对曹操、边让,还是对王粲、阮璃、顾雍等人的真心赞扬和大力举荐,都常为后人所称道,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东晋政权是由侨居南方的北方士族(即侨姓士族)联合原居南方的土著士族(即江东士族)建立而成的,其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前者手里,后者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而在侨姓士族内部,亦以渡江的先后,作为决定其地位高低的依据。先来者,占据要津,跻身于上层士族;后至者沦为沧荒,不得豫与上流。例如,即使是东汉以来,一直为头等士族的弘农杨氏,也因渡江较迟,不能进入上层士族的行列。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可知,随晋元帝先行过江的北方士族计一百家。这一百家士族就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统治集团,并在嗣后的南朝政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这百家侨姓士族中,…  相似文献   

19.
荀彧在曹操势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宫少华,倪长平184年.东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主力虽经九个月时间就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府,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建立以来,一直享有很大特权,广占土地和人口的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起来,纷纷招兵买马,形...  相似文献   

20.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以寄慨以来,"登楼"遂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而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不仅在其登楼诗中继承了王粲《登楼赋》表达身世之慨和故园之思的抒情传统,而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将伤时忧国的伟大情怀,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寄寓其中,拓展了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范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千载传唱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