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语“托忒”,即“清楚”的意思,清顺治五年(1648年),卫拉特圣僧咱雅班第达在回鹘蒙文的基础上创制托忒文,这种文字能更准确地拼写出卫拉特蒙古语的方言。字创成后,咱雅班第达组织了一批佛学学者,翻译了一批佛经、医药、历算、诗歌、传记等佛教典籍,以后卫拉特蒙古人又用此种文字创作了不少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作品。目前国内研究蒙古历史的学者已经在新疆等地搜集了一部分托忒文文献,并开始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文化宝库中,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托忒文撰写的《咱雅班第达传》,就是我国厄鲁特蒙古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厄鲁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十七世纪上半期创制托忒文字以来,厄鲁特蒙古的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佛教经典以及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著作由藏文译成托忒蒙文,抄录、流传于厄鲁特蒙古各部。与此同时,一些编年体、纪传  相似文献   

3.
统一青藏高原的固始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固始汗(1582——1654),又译作顾实汗,是卫拉特(一作厄鲁特)蒙古四部(即吐尔伯特部、杜尔扈特部、绰罗斯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原驻牧于今新疆天山北麓,因受准噶尔部的排斥,方将部众迁徙至天山南麓。他本名叫图鲁拜琥(蒙古语,天资聪颖之意),十余岁时,就以勇武著名。俟后因其和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两蒙古部之间的争执,东科尔呼图克图及喀尔喀汗王俩人共同赠他以“大国师”称号,故叫固始汗(“固始”者即“国师”的转音)。其父名日哈尼诺颜洪果尔(成吉思汗弟  相似文献   

4.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布桑丹彬多密,是清雍正、乾隆年间出现在喀尔喀蒙古地区一位著名的政教领袖。他虽然不比前人德寿兼全,久于黄教,然而一生能致力于黄教的传播,也尽到了一个僧人的职责。需要指出的是在和托辉特部札萨克多罗贝勒青衮咱卜煽动喀尔喀的“撤驿之变”和沙俄制造分裂喀尔喀的阴谋活动中,他能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平息叛乱,抵制沙俄的分裂活动,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国内外至今看法迥然不同,褒贬不一,为此,不妨将其事迹作一简略的论述,以便对他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502年额鲁特部从征西迁,过去一直被卫拉特历史学看作是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瓦解和中期四卫拉特联盟建立的界限。那么,据托忒蒙古文献记载,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是:和硕特部为一个卫拉特,绰罗斯部为一个卫拉特,土尔扈特部为一个卫拉特,杜尔伯特部为一个卫拉特。实际上中期四卫拉特联盟是由大四卫拉特时期的第一卫拉特,小四卫拉特时期的第四卫拉特,即由绰罗斯部的一部分和土尔扈特郁、和硕特部构成的。它同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相比,无论从部落成员或地域上,都大为缩小。除了小四卫拉特时期的第一卫拉特额  相似文献   

6.
探讨蒙古文化,不能不涉及其文学,探讨蒙古文学,又不能不涉及其有文字和无文字的即书面文学和口碑文学。蒙古人在自己所经历的不同时代,用不同文字记载并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献颇多。其中有蒙文(又包括回鹘式蒙文,托忒蒙文,八思巴字),汉文,满文和藏文资料。在我国,一个民族曾经使用如此多的文字丰富自己的文化,是很罕见的。 本文论及的罗桑泽培是一个蒙古僧人,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用藏文撰写的,将谈到的“故事集”是他的“文集”中的一卷。象罗桑泽培这样精通藏文并用藏文写作的情况,在蒙古族文化圈里并不算是个别现象。据统计,数以百计的蒙古学者曾用藏文写下了各种体裁的文章和著作,其作品少则一二函,多则二三十函,遗憾的是我们尚不能了解其全部内容,也不能得心应手地利用这一精神财富。这与历史进程有关,当蒙藏两个民族在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的接触频繁而密切的时期造就了大批适应当时环境的各类人材,而随着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蒙古法律文献对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性,追述了蒙古法律及其机构产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札撒、《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规》的版本、性质、内容、特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分析<内秘书院内翰林院蒙古文档簿>所收清太宗与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素班第三次往来文书,利用其他同时期档案资料和相关史书,论述了1638年至1640年扎萨克图汗与清朝的关系以及喀尔喀一卫拉特联盟形成的背景.文章认为,在清朝征服浪潮面前,素班第与宿敌卫拉特握手言和,准备联合卫拉特人,以求喀尔喀的安全.1638年清太宗以武力阻止素班第与明朝的贸易,是素班第与清朝公开对抗和同卫拉特联盟的直接原因.扎萨克图汗素班第是倡导和实施建立喀尔喀一卫拉特联盟的最主要的领袖人物.该联盟大致在1639年底1640年初形成.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没有扎萨克图汗和清朝的对抗,喀尔喀-卫拉特联盟就不-定成立得那么迅速和顺利.  相似文献   

9.
《新疆社科论坛》2012,(4):2-F0002
2012年7月21日,第七届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新疆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  相似文献   

10.
一、十七世纪初前后卫拉特的迁移 蒙古大汗也先死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内,卫拉特的中心仍位于杭爱之西,唐努岭以南的空奎、扎布干及扎拉马罕一带。仍不时地参与东蒙古的社会政治活功,时而得势,时而失势。但其传统的四卫拉特联盟始终未能得以恢复。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察哈尔部迫于土默特阿拉坦汗不断膨胀的势力,东迁辽河,减少了对卫拉特的控制。趁此机会,卫拉特人召集和硕特、辉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巴尔忽及巴图特,恢复了昔日的卫拉特联盟。以“黄金家族”支系为旗号,共推哈市图哈萨  相似文献   

11.
二世章嘉阿旺罗桑却丹(1642-1714)是清康熙时期著名藏传佛教人物,在清廷任职二十余年里,曾被授予“呼图克图“”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等封号,参与解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土谢图汗部纷争,负责校订清内务府官刻藏文《甘珠尔》,赴藏主持六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等重要历史事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章嘉二世·阿旺洛桑确丹传记》和清宫史料为依据,对其一生的社会活动进行概括和论述,并对二世章嘉与康熙帝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专著、译著、资料集已出版14部,论文、译文、考察报告、研究总述、书评已发表300余篇。可以说,它是当今我国民族史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马大正、蔡家艺同志合撰的《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八《入门》)一书,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审视和回顾性的小结。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一支,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的斡赤刺惕、瓦刺。在清代前期一个多世纪中,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崛起于天山北路并称霸中亚,和硕特部进据青藏高原,而  相似文献   

13.
<正> 岱青和硕齐 河南蒙古亲王、济囊亲王和济囊王,藏文史籍称:岱青和硕齐和噶丹额尔德尼济囊;汉文史书称“察罕丹津”或“却那丹增”。他是固始汗第五子策楞伊勒杜齐之孙、达吉博硕克图之三子;生于1670年。岱青和硕齐的青年时代生活在青藏高原政治纷争的动乱之中。  相似文献   

14.
喀尔喀活佛札雅班第达罗桑称勒(Ja yapandi ta Blo bzang’phrin las.1642—1751年)①所著的《受法录·明镜 》(Thob yig gsal bai me long)第四卷(第102页下—111页下)②里,载有吉雪活佛·阿旺丹增称勒曲旺扎巴(Skyid shod sprul skuNgag dbang bstan’dzin’phrin las chos dbang grags pa)的受法录.据此记载,这位活佛“诞生于被称为第十一饶迥具醉(myos ldan)的己卯年.其父是在四卫拉特(0’i rod tsho ba bzhi)准噶尔(G—yon ru)部中,以骁勇与笃信著称的大诺颜楚琥尔乌巴什(Chos khur u pa shi),其母是具有很多高尚德性的喜饶卓玛(Shes rab  相似文献   

15.
(一)林丹·呼图克图可汗(、,√锄;9相似文献   

16.
前言 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差税问题的两个藏文历史档案文献,一个是藏历铁虎年(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在全西藏清查土地、清查差税的清册,简称“铁虎清册,一个是藏历水牛年(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钦差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会同达赖喇嘛及济咙呼图克图为解决达赖属民和班禅属民在支应差税方面的争执而作出的决定,简称“水牛年决定”。这两个文件的藏文抄件保存  相似文献   

17.
论鄂尔多斯民歌敖特根一、鄂尔多斯民歌的形成过程“鄂尔多斯”之名顾名思义,是“守祭陵的人们”,即是祭守成吉思汗和其后妃之陵墓的人们─—的意思。他们是由四十土棉蒙古和四部卫拉特(或斡亦刺惕)分别派驻的守祭陵墓的人们构成的。这部分蒙古语部族占百分之九十五;...  相似文献   

18.
“车王府曲本”指的是清代北京车王府内收藏的一批曲本,包括戏曲、杂曲、鼓词、子弟书等。“车王”全称李登巴咱尔王,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人,成吉思汗直系子孙。明清之际,我国西北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  相似文献   

19.
《苏布喜地》系西藏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贡噶坚赞(1182—1251)的优秀作品之一。“苏布喜地”一词是梵文“sub hacid┫”的蒙语译音。《苏布喜地》是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由蒙古人译成蒙文,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1929年匈牙利学者利赫特在内蒙古发现藏蒙文对照手抄本,带回布达佩斯市后于1948年出版。此后我国研究者为索南卡拉(据称陀罗尼师索南卡拉托音是第一名藏译者)的蒙译本撰写过篇幅较长的前言和说明,并且于1989年以《箴言宝库》之名作为《蒙古经典丛书》的一个分册在内蒙古出版。继索南卡拉后卫拉特部札雅班…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蒙藏关系发展过程中,蒙藏封建主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权斗争,围绕真假六世达赖喇嘛展开的斗争,是比较突出的。这一斗争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自宗喀巴创建格鲁派之后,格鲁派之僧众戴桃形尖顶黄色僧帽,人们称为黄帽派,清代称之为黄教。传到锁南嘉错(1543—1588)时,蒙古俺答汗(1507—1581)派人赴藏邀请索南嘉错到青海于1578年6月在仰华寺相见。锁南嘉错赠俺答汗“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咱克喇瓦尔意为转轮王,彻辰汗意为聪睿汗王)俺答汗赠锁南嘉错“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1)(瓦齐尔意为金钢,达喇意为救世,达赖蒙古语意为大海)即三世达赖喇嘛。自是,始有“达赖喇嘛”之称,并以黄教为纽带,促进蒙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