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Z2)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旅游火热度不断攀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参与机制是乡村旅游工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概念、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郭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16-123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通过对其中若干不同乡村旅游社区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替出现,这种交替主要取决于制度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其相互间的博弈构成了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2)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在一定条件下向正式的制度安排转化;(3)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因此,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提供利益相对均衡,在满足个体理性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的合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与社区参与的主体意识培养——以湘西德夯苗族村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跃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30-34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主要是社区成员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等方式培养社区成员参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意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展演,也是社区成员常态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体验。这种意义的乡村旅游才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社区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但理想当中像传统社会那样具有人情味、温馨和睦的邻里社区关系并未形成,取而代之的是邻里关系冷漠,缺乏温情的城市生活社区,具有鸡犬相闻生活气息的传统社会是人之所向往的.希望通过社会工作促进社区营造研究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生... 相似文献
5.
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研究——以新疆喀纳斯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区的角度出发,综合社区治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等相关理论,在梳理新疆喀纳斯旅游区的喀纳斯社区旅游发展历程和商业化表征的基础上,对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过程及成效进行分析,以探求喀纳斯村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尝试寻找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政府对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往往引起社区对政府的敌意或反抗,引起这种敌意或反抗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事前治理,事后商业化治理不能弥合社区在治理前后的经济收益落差.二是缺乏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社区及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有效沟通.三是社区过度关注经济利益,旅游管理部门“管制”角色明显,社区治理难以形成公共利益基础和共同目标.自上而下的政府介入配合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才能保证社区治理旅游商业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关概念内涵及研究进展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贫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框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相关旅游知识及进行相关能力培训,提高非政府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社区需要通过嵌入性治理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何破解因资本下乡的负外部性导致的社区发展风险和治理脱嵌,实现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是亟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双向运动理论和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资源,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考察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的脱嵌困境和嵌入性治理路径,构建了双向运动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以资本下乡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凸显了市场至上“正向运动”的固有缺陷,导致乡村旅游社区面临着城与乡的发展失衡、内与外的利益冲突和主与客的角色矛盾等脱嵌困境。然而,三重脱嵌困境培育了乡村自我保护“反向运动”的外部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生产方式由资本下乡主导向乡村建设主导发展,并通过主体再组织化、城乡循环修复和文化生态整合,建构了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的主体基础、内容基础和秩序基础。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短期旅游休闲形式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社区内经济、社区文化环境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对怒江州秋那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依托旅游项目设置型的社区参与模式这一新型社区参与模式,并总结其优缺点以及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依托旅游项目设置型的社区参与模式与其他种社区参与模式不同,其主要通过大型项目组和项目管理小组共同明确细则来达到公平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0.
11.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以4个旅游村落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对不同民生事项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认知和评价;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因地域环境、开发方式及开发阶段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应以民生需求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长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3):21-25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在主体认同感、协同整合性、信息化运用、公共服务终极目标等方面与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契合性.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制度自身缺乏整体性、主体间整体性协调不足、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整体性参与不足等问题.解决对策有:围绕“两委”以及“乡村”关系开展协调机制构建;围绕参与自治的信息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激励构建整体性参与机制;围绕传统道德习俗、村规民约、“微自治”构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郭晓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4):1-5
农村社区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状况,给广大农村社区的经济精英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农村社区的经济精英依托自身的经济优势,掌握着农村社区众多的资源,在社区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优势成为其向政治精英过渡的筹码.集政治、经济特权与一身的农村精英们,为自身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凭借这些社会资本,精英阶层介入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并最终发展成为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都市化进程很快,其研究也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是,对于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社区的乡村都市化还缺乏研究。本文将西双版纳傣族园这一乡村旅游社区置于旅游发展的场景下,以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为分析框架,进行乡村都市化的关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社区急剧转型,农村社会依然弱势并不断衍生新的问题和矛盾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的实务经验表明,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有效服务农村社区及其居民、保持农村社会有序稳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对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农村社区如火如荼建设的背景下,社区建设与治理主体由单一、二元到多元发展,而新时期多元建设主体的动力在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阶段,动力强度和烈度存在差异,最终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多元建设主体动力互动模式。本文概括出农村社区未来发展之路,即党和政府动力弱,农民动力强,市场与社会动力强的社区动力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村社区旅游开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社区旅游开发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型、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外来投资主导型和农民个体主导型。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内陆省份在开发模式及其运作方面有较大区别,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也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区从传统的家元共同体转变为族阎共同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正从“扒旧房、盖新楼、建公园、造广场”的物质层面转向“社会心态”、“公民道德”、“社区文化”等精神文化层面。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指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合作共同体,引导村民过一种共同体化的现代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