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史月刊》1 993年 1 2期发表的《天下为公》一文中记述了毛泽东 1 91 7年在湖南安化梅城镇考察时的一则题辞 ,梅城于近年还修建了一座“毛泽东题辞纪念碑”。然而 ,对此进行考究分析 ,可以看出毛泽东这一题辞的真实性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2.
在东营市广饶县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本《共产党宣言》。该书长十八厘米,宽十二厘米,书名写成“共党产宣言”。封面印有浅棕色的马克思半身像,署名“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封底注明“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据我院党史副教授余世诚调查研究认为,它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译本之一。该珍本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山东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负责同志专程赴广饶考察。中共  相似文献   

3.
1 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目的、本质、内容、方法和管理等等。启发式教学就是他一贯倡导并亲身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一九二一年,毛泽东同志就反对做灌注食物式的教师。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为了发现真理,造就人才”,他和其他同志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就提出:自修大学的学生研究学问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在1941年11月16日所作的《我要说的话》(后改题为《论鲁迅与郭沫若》)的演说中,曾赞扬鲁迅与郭沫若两人“在北伐期中,谁都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而且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事实。”指出“在广州发表的文学家宣言,周郭两先生均列了名的。”这里所说的“文学家宣言”,指的是《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它最初发表在1927年4月出版的创造社的《洪水》半月刊第3卷第30期上。但在该刊上的这一宣言的末尾的“签名者”,却是这样的几个字:“成仿吾,鲁迅,王独清,何畏等”,并无郭沫若的名字。当然,在这个“等”字中,是应该包括郭沫若同志在内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现代史、革命史、党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九七九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发表了郭罗基同志的《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的文章,说“一九五一年《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同志又作了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关于工人阶级领导权的问  相似文献   

6.
关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是多年来党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除王尽美、邓恩铭外一直未能肯定第三个成员。最近,笔者研究了“五四”时期山东著名人士张公制写的有关《劳动周刊》的回忆材料,《山东劳动周刊宣言》及该刊的创刊号版面,再与王用章(后叛党)所写关于《劳动周刊》的材料相印  相似文献   

7.
《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于1935年10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于巴黎《救国报》第十期上。它是在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起草、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的形成,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呼吁、团结全国各种力量共同投入抗战事业起了很大作用。《八一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近年来引起党史学界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但对一些具体问题,又存在着意见分歧,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张文聪  李美通 《中华魂》2013,(12):11-14
他1927年任中共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是红四军领导层中仅次为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第四号人物。1953年其父李名伍写信给毛泽东查询其下落,1999年《广东党史》第一期刊登刘子健撰写的《青山何处觅忠魂》一文提到:李任予牺牲60年后,家乡的群众才得悉他早已血洒冀中大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现代史、革命史、党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九七九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发表了郭罗基同志的《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的文章,说“一九五一年《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同志又作了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关于工人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议论纷纷。从此,对《分析》一文的评价,每况愈下。然而,鄣文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之际,《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依据其地域特色和人文优势,浓情推出了作为重点栏目加以打造的“毛泽东研究”专栏,截至2005年第6期为止,该栏目已连续推出了12期,刊发了全方位研究毛泽东的学术力作近50篇,审读专栏及其所载文章,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情理交融注重学理毛泽东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伟人,“毛泽东研究”已成为一个具有持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湖南科技大学地处湘潭,作为毛泽东故乡的高校学报推出“毛泽东研究”专栏,可谓寓意深远,它既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地域优势,又表达了故乡  相似文献   

11.
张庆冬 《金陵瞭望》2005,(10):53-53
毛泽东生前多次评曹操,却从未讲过他评曹操的真正用意。当时和后来有不少人对之进行了种种猜测,但均未猜透。《党史纵横》第9期刊登陈立旭写的《毛泽东为何评曹操》文章,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该文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谭献民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1):F0003-F0003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之际,《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依据其地域特色和人文优势,浓情推出了作为重点栏目加以打造的“毛泽东研究”专栏,截至2005年第6期为止,该栏目已连续推出了12期,刊发了全方位研究毛泽东的学术力作近50篇,审读专栏及其所载文章,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名栏工程为契机,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依据其地域特色和人文优势,倾情推出了“毛泽东研究”专栏。该栏目邀请国内颇具声望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林元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萧延中博士为主持人,两位学者统筹专栏工作。在两位学者的通力主持下,截至2005年第4期,这一栏目已经连续推出了11期,刊发了40多篇文章。尤其是刊登的特约稿,更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学术精品。比如2005年第1期所刊登的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源的《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该文阐述了毛泽…  相似文献   

14.
一、从《湘江评论》到《政治周报》《湘江评论》是毛泽东五四时期主编的影响深远的革命刊物,其文章与评论很多是毛泽东亲笔写的,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采,很有战斗力、说服力。《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宣传了“世界革命”、“人类解放”思想。《湘江评论》论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论文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党史研究方法。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现出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科学视角;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彰显了对历史学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长时段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等多维方法的整合运用。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党史的研究应该立足当今中国的生动实践进行多重审思。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党史研究方法。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现出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科学视角;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彰显了对历史学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长时段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等多维方法的整合运用。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党史的研究应该立足当今中国的生动实践进行多重审思。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科学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记录。《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对中共党史科学体系的建立、党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党史资料的建设以及党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使中共党史的研究逐渐走向成型。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的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阐明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统一战线理论经过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 不断完备。在当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统一战线思想, 对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拙著《茅盾笔名(别名)笺注》一文在《东北师大学报》第四期发表后,又陆续发现、核实一些笔名。这些资料的考定、核对,自然不能代替科学研究,但是,它确是研究的基础。离开对它的正确判断,研究工作就难于登堂入室。近读日本《野草》杂志(30期)上,阪口直树先生的《茅盾和“文艺工作者宣言”》一文,其中谈道: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二十五年时说:“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在这十六年之后,恩格斯又重申了这一看法。①我认为,恩格斯评价《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用来评价《讲话》。不应从马克思倒退到费尔巴哈《讲话》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