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进行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在真实创造中的作用何在?最常见的说法是将它归因于历史记载的太抽象太简略。这样的解释自有其道理。试想寥寥有限的文字资料(且不说这种资料本身是否真实,对创作是否有用),要将它写成少则几万、几十万、多至几百万字的艺术成品,如果不凭借艺术虚构手段掺进大量的自我创造的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是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既不是历史教科书,也不是脱离史实的创作,而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它的生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对历史小说,历来评论者的意见不一。但总的说,无外乎两种,或说过于拘泥史实,缺乏艺术创造;或说离开史实太远,违反历史真实。对《三国演义》一书,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所以只能成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与此相反,有人却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绝大多数不符合历史事实。有些只是传说,或作者的创造,在正史中无记载。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众多的古典小说中,最受群众喜爱,最为普及的,恐怕要算《三国演义》了。无论城市或乡村,知识分子或文盲,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或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是《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因而才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使家喻户晓,妇孺咸知。《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自来有“七实三虚”之说。也就是说,它的骨架是历史的,而它的血肉却是虚构的,二者又巧妙结合,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细节的加工修饰,使本来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4.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老剧作家曹禺同志的新作——五幕历史剧《王昭君》。我认为:在王昭君这一艺术形象上,体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在戏剧舞台上,恢复了历史上王昭君的本来面目,这个功绩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离不开自然的感受与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表达必须建立在自然真实的基础之上,艺术要见到自然的真实,艺术只有建立在自然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但艺术的真实又不同于自然的真实,艺术永远不会达到与自然统一,这就是导致艺术的真实与自然真实的一种悖论。艺术能达到的只是对自然真实的一种逻辑解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吴江派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有意驾虚倡导的戏曲创作不必与事实合一说可谓独具匠心。它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戏曲创作中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的关系问题,而且为剧作家如何实现成功创作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这一观念出发,结合古今相关创作案例,分析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考究当今时代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7.
精思多年的历史剧《王昭君》,最近成功问世了。在曹禺同志的传神妙笔下,传说中那位怀抱琵琶、无限幽恨的汉明妃,忽然满面春风,以又新又美的意态登上了社会主义舞台,令人耳目一爽。曹禺同志的新作精彩生动地描绘了“昭君和亲”的故事,展示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动人场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艺术魅力。它不愧是  相似文献   

8.
创作方法与艺术真实刘淮南周继仲创作方法与艺术真实,或者说,创作方法的真实性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只不过在以往的有关论述中,人们似乎并未对之进行过正面的论述,或者说,过去人们在有关创作方法的问题的讨论中,还没有把创作方法与艺术真实问题直接提出来给...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艺术之真?艺术应如何求取真实?这一直是西方文艺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不同时期的人们对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均作出了各种解释。系统考察从古希腊以来西方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所作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并思索未来可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艺术地揭开了我国十七世纪中叶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它不仅将要写出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也要写出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一般规律.可以予期:这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将以其独特的成就载入当代文学的史册而传之后代.  相似文献   

11.
文学真实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前人们已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总的来看,多半是侧重于某一文学类型的真实性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不能涵盖各类文学的真实品格。本文试图联系文学的审美本质,从不同类型的文学对真实性的不同要求入手来理解文学真实性,并由此认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者之间的异质同构可以作为不同类型文学的真实性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历史     
不可否认,很多文学作品常常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之后浮想联翩。想像中,诗人一般都是很浪漫的,或者很是洒脱。只是有时候也不尽然,只要稍微翻翻历史文献学家的那些刨根问底的东西,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据说被后代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人韩愈,在当时的社会里,却濒濒给担任高官的宰相寄过很多内容嗳昧的信件,强烈要求贵人向皇上引荐自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在后现代语境中探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说明了历史真实是指生活真实,而文学真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记载,它是通过文学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女勇士》虽然偏离了传统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个人经历,但作为一部描写文化融通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令人信服的文学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艺术形式是艺术存在的根本条件,本文从人类对真实观念的不同认识途径入手,探讨真实观念的演化对艺术形式生成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侨 《新天地》2017,(4):34-35
时下,一部抗日电视剧《敌后便衣队传奇》忽然又被网友翻出来,其中一个片段被称为抗日神剧的巅峰之作.在抗日武装举行的比武大会上,自称爆破王的马洛同志端出包子请大家品尝,然后把咬了一口的包子扔出去,包子落地登时爆炸,仿佛马洛扔出去的不是包子而是手榴弹.随后马洛又相继拿出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每一样,都既能吃又能炸,马洛称之为蔬菜雷.  相似文献   

16.
一 林达尔(M.S.lindauer)1984年在一篇综述西方当代文学心理学研究状况的论文中写道:“在文学心理学中,作者和作品研究相对处于领先地位,而读者研究则处于不平衡位置。”事实确实如此,研究读者对作品的反应的主要困难在于:比起音乐与绘画欣赏来,文学反应有一个较长的展开时间,文学阅读是从知觉到认知解释再到情感激活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  相似文献   

17.
索格林的这本新著从美国两次革命着手,分析了许多美国历史学家关于美国历史关键问题的著作。那两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两次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是偶然的历史环境的巧合,或是象马克思主义史评经常解释的部样,是某些人学或集团的恶意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让我评价文学作品,我要说,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真实是文学的生命。 这许多年,“写真实”三字差不多成了修正主义文艺的代名词,或者甚至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同义语。这混淆,假若仔细追溯起来,恐怕不是从一九五七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反右派”开始(那次是把许多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打成毒草的),而还要上溯到一九五五年的反胡风斗争。  相似文献   

19.
艺术真实,是多年来在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中被搞得最为混乱的问题之一。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争论,可惜,全部讨论仅仅停留于哲学认识论范围,而未进入体现艺术特征的审美层次。因而,艺术真实的本体论特征并未得到充分的揭示。笔者认为,艺术真实不只是作品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在由创作主体到作品本体、再到鉴赏主体这一动态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效应①。作品本体的真实性的潜在要素是这一动态过程的中介环节。文艺作品的本体真实,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自参照”系统。这是由艺术本体的两个基本特征规定的。一个特征是主体性。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创造活动的结晶,即使是自觉地摹仿、再现生活的艺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名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被称为“杨家将”,首见于宋末遗民徐大焯的《烬余录》。但杨家将的英雄事迹,早在杨文广还活着的时候,已遍传天下,有口皆碑。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欧阳修给杨业的侄孙杨棋写的墓志铭中,有一段极其重要的叙述:“君之伯祖继业,太宗时为六州观察,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文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杨家将历史事迹的最早文字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