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成就和重大发现,曾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其中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幽禁”涉及到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这不仅是科学界而且是哲学界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有人提出“夸克幽禁”是对唯物主义物质无限可分观.最的挑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提出“夸克幽禁”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否定而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要说“挑战”则是对形而上学的单向线性思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无限自古至今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哲学概念。本文先阐释亚里士多德对无限进行研究时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无限的认识。我们会发现亚氏认为没有现实的无限存在,它只可能是潜在的存在,甚至连对它的认识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无限"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乃至在整个德国观念论思想中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深入理解无限的意义内涵、显现形态和达到方式,对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结构、动力和目的来说非常关键.在作为科学之形式的《逻辑学》中,无限及其两个核心形态——坏的无限与真的无限——最早在实有的部分得到了专题的讨论.依据对这部分文本的解读,梳理和总结两种无限的结构特点,并揭示其背后理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把无限区分为真的无限性和坏的无限性。坏的无限性是单纯的否定,而真的无限性是否定之否定。他认为真的无限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而坏的无限是知性思维的产物。黑格尔的无限观包含有内在矛盾即真的无限在本质上的过程性和其在绝对精神中的终结。无限观的内在矛盾根源于黑格尔的本体论哲学,其思维方式仍然是一种本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真无限必定是实无限,即在每一“这个”上都具体可认知的无限。但问题在于:无限存在只能被直接接受;而有限思维又不能真正认识无限存在自身。前者导致无限的直接性问题,后者导致思维的空洞性问题。黑格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为三步:首先建立有限“这个”间的类比关系;然后说明诸“这个”的本质可以用它们间的相互类比来定义,并进而将诸交互相关的定义收摄入无限的定义集;最后证明此定义集就是无限本质的自身表现。而真无限的表现活动,就是诸“这个”相互变换和相互关涉着向着自身收敛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层层的收敛关系构造着层层“这个”的实存。而“这个”无限就是诸“这个”的连续收摄层级中的最高级,是世界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创作还是接受的角度来说 ,无限都是文学性的尺度。这种无限是以有限为基础的 ,是一种“充实的无限性”。文学要达到无限 ,必须具有穿越性。本文从创作和接受、形式与内容相互对应的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穿越性  相似文献   

7.
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早期人类对这些观念的把握和命名,导致了不同信仰对象和崇拜形式的产生,推动了宗教的发展。缪勒力图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寻找其客观自然基础的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这种“自然起源说”因其过分注重感性认识论而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作为宗教始点的无限观念,在知识论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把握与证明变得异常的困难。信仰(确定性)和理性(不确定性)的矛盾并不因无限观念的感性基础而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8.
1803年前,黑格尔对时间问题缺乏关注。相形之下,在1807年《精神现象学》中,他已将时间看作哲学的重要主题。为什么黑格尔从1795到1802年曾对时间问题无动于衷。在1795年左右,黑格尔主要关注爱的无限性问题。在其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初期,他虽然看到了时间性的客观世界的地位,但却并未对此加以强调,而只是强调了主体性的爱与客体性的世界的统一的绝对自身。1802年,通过研究雅各比和康德关于时间问题的争论,黑格尔刻意歪曲了雅各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方式,将时间性的有限存在者问题与物自身问题连接进行考察,从而以一种哲学性的真无限问题策略性地取代了时间问题。这一策略运用与黑格尔原初性的哲学体系理解直接相关,由此,黑格尔将雅各比哲学与康德哲学一并归类为反思性哲学,并对之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刑法增设了无限防卫权,其目的在于激励公民自觉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但由于刑法中对无限防卫的内涵规范模糊,无相应制约机制,致使无限防卫的适用受到影响,加之,无限防卫法律界定宽泛和其自身存在的负面消极因素,使无限防卫弊端显现出来。1.无限防卫法律规范中一些概念界定不清,逻辑结构不当利法第20条:“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豆)行凶内涵不清行凶是指故意侵害和故意危及他人人身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无限与永恒     
有形世界是有限的,乃至时间、空间都有限.然而,人通过思维可达到无限.故而,无限乃人的无限.人又是通过有限而与无限打交道的.在理性的道路上行走时必然向无限靠近.人在与自己最切身相关的事项上盼望其存在的时间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永恒.时间的有限性无法阻止人对永恒的永恒追寻.  相似文献   

11.
“无限防卫”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限防卫”的规定是刑法价值的体现 ,中外刑法对此多有规定。在借鉴外国立法例的基础上 ,我国 1 997年刑法规定了“无限防卫”制度 ,其优点在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规范法官判案 ,其缺陷主要在于立法语言的不准确 ,容易引起歧义。若时机成熟再次修改刑法时 ,可以采取明确列举进行表述的方式给予完善  相似文献   

12.
略论无限防卫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无限防卫权的含义、理论上及实践上对无限防卫权的态度、设立无限防卫权的积极意义以及无限防卫权的缺陷;论述了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时机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程德文 《中南论坛》2007,2(4):105-107
无限响应是动态电路换路时的一种特殊响应,当电路存在非独立电源时有可能产生无限响应,无限响应将使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无限制增加,对电路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人合理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悖论与人类对无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与人类对无限的认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对无限认识的不足,是许多悖论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涉及无限的悖论的提出和研究,有力地推进人们对无限的认识。人类对无限认识的深化,既促进语形悖论和经验科学悖论的消解,也促进语义悖论的消解。科学领域中的悖论是引导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向导,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鹏同志的近作《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载《学习与探索》1987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讨》),提出了对“无限宇宙的否定看法。他认为“整个宇宙……全部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物”。吴鹏同志的这个结论,正是哲学界的同志早已坚持的普遍看法。哲学讲“宇宙是无限的”,并不是同“宇宙是有限的”对立着去讲,而正是从对立统一中去讲。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的正当防卫作了特别的规定。学者们普遍认为这在我国确立了无限防卫权 ,并对其是否具有正当性进行了争论。本文作者认为 ,首先应当澄清的是 ,本款规定是否确立了无限防卫权。进而从防卫权的起源与本质、影响防卫权范围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刑法的规定并不是“无限防卫权”,也同样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它与一般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对防卫限度的判断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新刑法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的利弊,认为利是主要的,但对弊即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必须加以完善,并提出了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巴洛克”(Baroque)是一个时代的概念,这一概念原则上延伸和贯穿到构成这个时代的所有观念和文化形式中。“巴洛克”一词原义为“形状奇特而色泽异常的珍珠”,被定义为“变化无常”“奇异”和“古怪”,它接受和容纳任何奇异的、不符合规范的事物,不规则的形式开始散发出魅力。“巴洛克”通常与“无限”“新奇”“浮躁”“疯狂”“反同一性”“多元化”“欲望”“颓废”等概念相关联。具体而言,巴洛克的视觉秩序表现为对无限空间的接受,对去同一性视觉制度的容纳以及对多元混杂状态的热衷和欢呼等。这一视觉秩序体现了巴洛克时期人的视觉认知、空间感知、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变化,它既是空间表征模式变化的结果,也是一个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科学、艺术、宗教等共同作用的产物。我们在沃尔夫林所说的“涂绘”的风格、尼采的“酒神的狂欢”、本雅明的“悲悼剧”的隐喻、德勒兹的“褶子”等概念中都看到巴洛克视觉秩序的表征。它是对笛卡尔透视主义单一性、同质性视觉秩序的颠覆,这一切都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也因此孕育了一系列标志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萌芽。  相似文献   

20.
如所周知,黑格尔的无限观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真无限和恶无限的学说中。黑格尔对这两类不同的无限性从数学上和哲学上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而他大事援引数学无限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佐证其哲学无限概念的正确性。关于黑格尔的数学无限思想及意义,笔者已有专义讨论。(请参阅《外国哲学》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分析黑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