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本体论”与“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传统本体论的失败,在于它总是以某种抽象的概念来框定未知的“终极”,物质本体论也难以摆脱传统本体论的阴影。实践本体论的合理性在于: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实践既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又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因此实践本体论正是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蕴含着实践本体论的三个本体性的要素:具象本体——“实事”;抽象本体——“是”;能动本体——人。这是实践本体论的最基本的操作原则和操作原理。因此,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自然归结  相似文献   

2.
“完整准确”与实事求是苏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包括了丰富的内在,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学习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教材。应当说,其中所论述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恒的思维话题 ,一个不可阻挡的认识规律。然而实事求是往往受到无知、经验、自满、私心、实践、书本、习惯、权威、行政、利益等十种主客观阻力的制约和影响。克服这些阻力的办法 ,归纳起来有七个方面 :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无私无畏、自知之明、制度民主、法制健全。这七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动力 ,也是其前提条件。因此 ,要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必须为其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 ,我们的行为才能不断逼近真理 ,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4.
黄玉顺先生曾依据"实践主义"的解释原则,阐明了"实事求是"命题所具有的存在论新意。本文则试图以解释学精神来说明"实事求是"命题各个涵义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说明"实事求是"命题所展现的时代精神的变化,并立足当代生存论哲学的整体视阈,进一步深化"实事求是"的生存论涵义。  相似文献   

5.
我党几代领导人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的形势与任务,对"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实践开掘和多维理论阐释,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呈现出一条基于视角转换而不断演进发展的轨迹:毛泽东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揭示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内涵;邓小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实事求是"的行动指南作用;江泽民注重理论与时代相结合,阐发了"实事求是"的思维创新意蕴;胡锦涛注重理论与实效相结合,彰显了"实事求是"的价值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完备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给了工人阶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赋予了它以新的内容,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也已经有了四十年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实事求是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普通常识。这样说来,做到实事求是似乎不成问题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有许多地方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说明:第一,懂得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主观上想做到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就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第二,在这个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做到实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格式特点:题目是对偶句,结尾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字样。这个“回”字,最早不是“章”,而是“次”的意思,一回就是一次。这在唐变文中就已经有了眉目。《王昭君变文》中有“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的话,还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话:“能者严心合掌着,经题名目唱将来”。这大概就是“且听下回分解”的前身。在宋元的话本小说中,“且听下回分解”就逐渐明显了。《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里说:“自家今日也说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小说仅有六千多字,无论如何也说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三一期《哲学》专版发表了周抗同志的文章《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实事求是》一文。文章指出,唯物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杭州大学中文系徐朔方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浙江学刊》已经走完了一百期的艰苦创业的发展道路,仅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两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特别从东晋和南宋以后人才辈出。即以近代文学而论,鲁迅、茅盾、徐志摩、艾青、夏衍都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讲,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什么是实事求是?简言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回顾我们党建党60多年和建国3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大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反之,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党历史上有两个最好的时期:一个是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延安整风本身就是一个实事求是、反对主  相似文献   

11.
主观主义是和实事求是相对立的,是一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半个多世纪来,毛泽东、邓小平先后倡导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党与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场斗争的理论成果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的实践成果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对周年和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新时期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特征、根源及其危害,并与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坚持实事求是 扬弃无罪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能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这是我国法学界多年来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端正刑事诉讼指导思想,加强我国法制建设的大问题。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有不同的指导原则,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世界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刑事诉讼应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这是关系到刑事诉讼的性质、方向,能否保证办案质量、解决不枉不纵的大问题。刑事诉讼及其原则作为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服从于我国的总的思想政治路线和指导原则。在我国,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学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同志都强调了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社会研究的优良传统,但是,这个优良传统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它对我国社会学研究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还需要有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这个核心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64页)实事求是,不但是一种态度,而且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原则。它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研究社会学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孙琇 《社科纵横》2012,(4):121-125,128
本文力图对涉及"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几个议题做一略述。这些议题主要包括: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过程;两者结合的角度和评价;社会科学化的历史学所暴露的弊端;学者对此提出的质疑和叙事史的复兴等。希望通过梳理学者们的反思和讨论,能抛砖引玉,加深我们对此问题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的情节为整篇作品上升了一个基调,也赋予了故事主人公杜丽娘更丰富的性格特征,本文旨在从这两点出发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16.
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遵循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最近邓小平同志围绕进一步加速改革开放问题,又深刻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是对十多年来我国走过的改革开放道路的精辟总结,也是指导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深刻领会这个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学说,内容浩繁,博大精深,是一个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玄奥,它所揭示的都是很朴实的道理。列宁说:  相似文献   

18.
浅谈翻译实践中的“信”与“顺”王敏翻译是指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在两种文化之间传递信息的复杂思维活动。既是复杂的,其评价标准就难以统一。我国的翻译理论大都根植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取诸于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严复的“信、达、雅”集中国翻译理论之大成,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本文提出,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决好主观上“想不想”、态度上“敢不敢”、能力上“会不会”及客观环境上“可不可”等四个问题,从而为坚持实事求是创造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0.
问题发现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系列涉及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反映事物本质特点和规律的问题,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卓有成效地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就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发展独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