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网络架构了本世纪一大科技文化景观,显现出虚拟性,共享性,快捷性,刺激性,自治性和开放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使得教育机会平等更受制于经济和技术条件,导致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并改善了师生的交往方式。网络又对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情感的缺失性并易引发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网上信息的复杂性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社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虚拟社区不受管制的状态往往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引发学生群体意识淡薄和人际关系冷漠,造成学生思想畸形和行为失常。应当通过推进网络管理立法进程、加强主流文化的引导、加快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进“社区”等措施加强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隐蔽课程及其对高校德育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形成了隐蔽课程的一种新形态——网络隐蔽课程。网络隐蔽课程具有开放性,传播速度快、流量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共享化,虚拟性和平等性,自主性和个体化,隐含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网络隐蔽课程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有:为宣传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提供了新的阵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为缓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提供了新的渠道;其负面影响主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网络中的信息"垃圾"可能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可能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成瘾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效应。对南京3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表明,学生上网的目的以娱乐为主,网络聊天和玩游戏、看电影占去了他们大部分上网时间;同时,网络中的良莠并存的信息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当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网络应用状况、网络文明状况以及网络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并就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的网络优势,建好用好校园网资源;第二,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提高广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第三,要相信学生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也应注意对个案的分析和引导;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第五,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课程理念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新的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干扰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作了一般性的研究,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可能引发伤害事故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思考与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生网络欺凌的普遍性与危害性,各国都重视运用法律进行规制,并形成从"业者自律→ 行业自律→行政规制→刑事惩罚"这样一道国家介入由弱到强的规制谱系.业者与行业自律模式在民主性、透明性及确保公益方面存在缺陷.行政规制模式面临技术与成本局限,可能导致网络言论萎缩.刑事规制模式在网络欺凌定义、主观故意证明及监督执行上存在困难.我国学生网络欺凌治理应采取合作规制模式.一方面,政府组织业者设立网络内容防护机构并制定政策框架,就披露审查标准、定期汇报等提出要求,网络业者根据要求制定标准并审查和处理不当网络言论;另一方面,政府制定学校政策框架,将学校规制权限适当扩张至校外并明确核心内容,学校从政策制定、宣传推广及课程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防范.此种模式从网络与学校场域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政府、业者及学校三方优势,有效防止学生网络欺凌.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传递和交往形式是当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Internet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与普及,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大学教育模式,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来临。网上大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大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不仅使得高等教育终身化成为可能,而且为高等教育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网络技术和网上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将提高教师更新教学内容的速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传授知识的方法;网络技术和网上大学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网络文化将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网络技术还使得学校的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结合更紧密。 (张祥云摘自《中国高等教育》 2000年第 21期 )  相似文献   

10.
网络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媒体内容,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特别是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理论结合环境,改变了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人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把握网络特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在网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是一种在新的环境中新的教育理念.文章从网络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了在新的时代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深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高校网络教学普及 ,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是直接制约高校网络教学 ,特别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瓶颈 ,是影响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网络技术既拓展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在信息网络时代,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就像衣食住行。网络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网络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舆论的积极参与者,其思想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关系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生态伦理哲学基础与高校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已延伸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猛增,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子冲击,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力把互联网这一新事物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冲击,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而出现了网络成瘾症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实行相应预防与干预,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局域网在为高校发展和大学生成才提供了现代化广阔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渗透、颠覆、和平演变所觊觎和利用。针对互联网络安全防范存在的隐患,阐述了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的特点;分析了网上有害信息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措施;并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场域更加扩展、手段更加丰富、效能更加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理念方式滞后、内容供给不足,场域时空变化、理性认知难度加大,手段与载体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弱化,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教育工作复杂性增强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打造创新平台、延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强化有效保障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