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点     
《成才与就业》2023,(4):50-50
纸质书比手机阅读更能让人专心致志,但若是能在读电子书的同时做到心无旁骛,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在电子书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不再翻阅纸质书,而是用手机阅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上是知名作家梁晓声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只有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断通过实践去检验,不断深入生产一线、科学技术一线,才能攻克难关。要把知识、技术放到一线去实践、去学习、去融合、去释放、去创造。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淞南镇嘉骏花苑"相约星期四"读书会的领队,每周四是我们读书会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我发现每次阅读,都能从铅字中产生新的感悟。此外,我还经常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等网站,学习网络课程。我觉得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现代阅读,各有优劣,只要取其精华、合理利用,都能有所收获。当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抽不出太多时间去看纸质书,电子书以其便捷性,深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书与网络阅读具有如下特点:获取很方便,阅读快速化,阅读个性化,搜寻与跳跃等。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电子书、引进电子书阅读器、自建电子书数据库、搜集与整理网络电子书等提供电子书服务,还可以通过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网页在线阅读等提供网络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4.
秋风 《社区》2014,(20):11-11
起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还会有不少人会保留纸质阅读的习惯,而有一些书籍,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纸质书的方式来传播和留存,比如大中小学中那些需要精读的书籍,比如一些重要的经典名著。电子书确实非常方便,但更多的电子阅读,其实是快餐式的,是一种消遣式的阅读,或者说一些技术性、实用的书籍会通过电子的形式去传播,因为这些书籍的消费,本来就是一次性的,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人们对这样的书也没有什么感情寄托。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交流方式正在经历着从印刷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急速变迁,电子书正在取代纸质书,围绕着电子书市场的阅读器市场竞争及电子书种类的竞争都非常激烈。但即使有出版界的投资和政府的支援,电子书市场仍停留在“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同时还存在着种类的局限性和阻拦黑客的技术问题,以及关于著作权等新的市场规则的制定等多种问题。纸质书籍的出版市场已将书二元化为“读的书”和“看的书”,电子书市场加速了阅读环境对“看的书”需求的增加,而“读的书”的普及完全依赖于制度市场。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媒体环境和阅读能力的退化、过多使用网络而引起的注意力分散和思考中断、网络带来的新的伦理认知、沟通能力的弱化等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来看,这些对人类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即使可以成为获得信息的手段也不能代替读书。面对读书人口正在减少的现实文化危机,文化发达国家应在文化政策层面对提高公民读书能力的各种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未来竞争力和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只能期待通过读书而产生的人文学反省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受到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纸质出版物相对于数字读物,具有权威性高、公信力强、内容创新、思想深刻、阅读适意、储藏安全等显著优势,更由于阅读纸质出版物不仅仅是单纯的读字看图、听声触形的视觉行为,而是一种能满足人们心灵、精神、情感需求的饱含着珍贵传统价值的生活方式,因此,数字读物的兴起和发展不会导致纸质出版物退出人类的阅读历史,但会迫使它在新的媒介载体格局中重新寻找更适合功能定位,即未来的纸质出版物将成为小众化的高端产品,并向个性定制、按需生产的方向发展,其文化传播功能将大部分消失,其审美、艺术、收藏功能将大大强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ipad、汉王、Kindle等电子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把电子书引进课堂,用电子课本替代纸质教科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变革。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等很多国家正在努力尝试用电子课本替代纸质教科书来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本文主要从电子课本的概念、电子课本的优势与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思维习惯,纸质的媒介正逐步被数字化的阅读所取代,因而科技期刊网络化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运用模式表现为纸质期刊的电子镜像、在线采编审系统和学术社团网站三种。但科技期刊网络化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知识产权、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传播方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期刊编辑要树立与网络出版相适应的全新理念,采用版权协议解决授权出版问题,并充分利用网络公司的技术资源,发展大型的科技期刊网站,组建专业的虚拟社区,以便作者、读者交流.从而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钱江 《新天地》2011,(10):17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阅读网络文章自有方便的地方,电脑一开,源源不断;网络搜寻,屏幕几番。纸质传媒一家刊载,往往有几十上百家网站转载。报纸和网络相互依存,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对于网上转载中版权品德的缺失,至今还是化外之题。  相似文献   

10.
电子书阅读器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书阅读器为读者阅读数字资源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阅读工具,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字阅读服务方式。但电子图书的数字资源格式繁多,电子书阅读器很难全部兼容成为了该项服务的瓶颈,应用不容乐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同时加强数字资源及电子书阅读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而改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电子文本的出现不仅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期以来接受传统纸质文本的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效果。文章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研究生对英语电子文本的态度、电子文本对于阅读的有利因素、学生在电子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困难以及电子文本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哪一种更受他们的偏爱及其原因。目的在于全面了解研究生对英语电子文本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给英语教师及电子文本设计者在教学策略或界面设计方面以启示,同时优化电子文本的阅读环境,提高研究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移动阅读的定义,选取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三个典型的移动阅读终端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的阅读效果,分析高校读者对数字资源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移动阅读需求,对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展数字资源移动阅读服务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度温州全民阅读情况报告出炉,市民人均每天纸质阅读42分钟,年平均阅读6.32册纸质图书,年人均阅读支出125.62元。报告显示,2015年温州人的阅读书籍数量高出全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人均6.32册,相比2014年的6.08册增长了3.95%;2015年温州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5.5册,相比2014年的4.01册增长了37.16%。温州居民的人均阅读支出为125.62元,其中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在阅读支出最高,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邱红波 《社区》2009,(26):10-10
这年头,和书抢饭碗的还真是多如牛毛。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依我的看法,各款式的现代黄金屋多了去,哪一样不比纸质的书读起来痛快? 首先打动我心扉的是电子书.古代好书之人运书要动用牛车.把牛累死,也不过千来本书.可我只购买了一本电子书,商家就随机送给我4000多本,从古现代文学、国外名著、哲学、自然科学到网上八卦、星运测试,简直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5.
纸质文字读物和电子视屏读物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阅读载体,其阅读的感受和阅读的效果不尽相同。纸质文字读物和电子视屏读物的阅读各有优势与劣势,读者应根据自身的阅读实际选择读书还是读屏,应采取“避其所短,优势互补”的阅读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我认为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等方式相比,前者更有利于修身养性。大部分老年人对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操作不熟练,而且让我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者捧着手机阅读,身体也吃不消。我们这些老人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习惯看纸质书和报纸杂志,并且对这些情有独钟。我参加了小区里的"夕阳红读书会",也坚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汉大学学生2007—2011年纸质图书借阅数据的统计与研究,从借阅数量和借阅比例两个方面分析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大学生对传统纸质图书文献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而分析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及阅读特点,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掌上阅读,作为电子化阅读潮流中的一支,突出地体现了阅读的普及化和读书方式自由化的特点。从口袋书、电子书,直到掌上阅读器,读书已经越发不再是书斋中的正襟危坐,而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里的“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9.
微博汇     
《人生与伴侣》2014,(11):53-53
纸质阅读是一种习惯,一杯茶,坐在沙发上,或者就像小资的人会在雨天读书,这不是矫情,确实是生活的一种诗意。一样是阅读,它是有封面的,有厚度的,会发黄的,希望纸质阅读永远流传。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大众传媒技术不断出新,文学出版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和上个世纪相比有明显差异。文学出版媒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除传统的纸质出版外,电子出版、有声读物、影视改编、网络出版等不同程度地丰富着现有的文化市场,为了挖掘文学作品的最大潜在价值,在作者、出版社、文学网站、阅读平台的集体努力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版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