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西方修辞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修辞学的人文性是以对人的本质体认为前提而建构起来的理论精神.修辞学的人文传统与古典哲学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传统对修辞学诸层面均有渗透和影响.在学科发展史上,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在对人的语言性的更深刻的认识背景上所提出的认知修辞伦理等相关论题,都可以视为古典修辞学人文精神的一种理论延伸.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挖掘出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找到了西方修辞学长期忽视的修辞学之根;2、他提出了作为"第三视点"的修辞感觉,把修辞学研究从说服技术和诗艺的长期二元对立推进到更深层次的修辞创造;3、他建立了以人性论为基点的修辞学本体论,使修辞学从语言的装饰提升为语言和人的本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2005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大会交流论文。文章较全面地分析评论了陆稼祥先生的新著《修辞新论选》,并结合其相关专著从多方面探索了陆稼祥的修辞学思想:注重继承传统修辞学研究成果;善于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锐意创新“生成修辞学”;开拓对修辞与文化等新领域的探索,见解独到;重视表达、领会、赏析修辞的研究,成果卓著;身体力行倡导文学语言与作家作品语言艺术和言语风格的研究。陆教授的论著为研究20世纪中国修辞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他的修辞学思想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应占一席地位。现特发此稿,以纪念陆稼祥教授。  相似文献   

4.
陈汝东 《江淮论坛》2012,(3):15-19,29,193
作为公共修辞的一种形态。以国家为修辞主体,旨在处理国内政务、塑造国家形象、协调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务。国家修辞学是公共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旨在研究国家修辞行为和现象、综括国家修辞手段和策略、揭示国家修辞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文章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重大国内外事务中的修辞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国家修辞、国家传播、国家修辞学等新范畴,分析了国家修辞的内涵、类型及其修辞主体和传播价值,阐述了国家修辞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内容、任务以及研究方法,综括了国家修辞学研究的学术和实践价值。作者认为,从个体修辞学走向公共修辞学、从民众修辞学走向国家修辞学反映了未来修辞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修辞理论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文章首先从修辞学基本概念切入,就如何正确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表明意见.继而围绕修辞学的学科品性.阐明现点并加以论证.最后,文章就修辞理论研究的指导原则提出看法,指出"系统原则"和"实践原则"是其必须坚持的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讨论修辞、修辞学和语用、语用学的定义入手,重点讨论了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和语用学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它们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其异远远大于同。现有不少关于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看法之所以不妥,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修辞学、语用学的理解有误。近年兴起的"接受修辞学"、"修辞控效说"、"语用修辞学"等修辞学新论难以经得起推敲。革新中国修辞学的可取之道是多做原创性研究,多修正业已发现的缺陷,多研究口语修辞,而不是在概念上标新立异,创立未经扎实论证、也没有原创性成果支持的各种修辞学假想。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透视言语行为理论,发现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包含了许多修辞因素,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说话就是做事"与西方修辞学对修辞的定义不谋而合;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意向性"体现了语言的修辞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的三个恰当条件体现了修辞情境对修辞者的要求和修辞劝说策略;语言行为的三分法再现了修辞运作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言语行为理论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修辞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阐释修辞论》已由首都师范大学1998年7月出版。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源远流长,自先秦至今日已走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在学习西方和日本现代修辞学的基础上逐渐走进了现代修辞学的科学殿堂,并且出现了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巨著,使中国修辞学完成了从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历史嬗变。经过30年代至6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修辞学不仅逐渐走向了成熟,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之后又一部现代修辞学的里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它具有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形态,为我们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修辞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思想资料。本文从修辞原则,字、句、篇、章的修辞,以及修辞方法三个方面,结合当前文章写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论述了刘勰修辞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延君 《东岳论丛》2005,26(4):112-115
以凯普兰(Kaplan)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西方对比修辞研究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文化影响的思维与语篇交际模式对二语写作有着干扰作用,传统的对比修辞研究注重的是对写作成果的对比分析,过于强调二语写作的修辞准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对比修辞学的研究兴趣与重点有了很大变化,更注重写作过程的研究,并将认知与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写作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了新的对比修辞研究视角。本文拟在新的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从跨文化视角诠释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术写作中的修辞风格及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忽视修辞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失误,修辞教学不应是英语学习的后期工作,而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修辞学的范畴内,英语修辞包括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两个基本侧面。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体现为两大分支,语体文体修辞学和人文修辞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语言是有很大好处的。  相似文献   

13.
和红军 《学术探索》2002,(2):110-114
骆小所先生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修辞学家之一。他在修辞学史上最早提出了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理论 ;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 ,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 ;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还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他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 ,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本文对其主要学术贡献和研究风格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与修辞学都研究言语交际,关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手段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学术传统,语用学和现代修辞学在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西方语用学揭示的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构想,对现代修辞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达意与说服──中西修辞学传统之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先秦修辞思想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思想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重意和达意是中国修辞的传统;说服方式的寻求是西方修辞学的传统;达意和说明的区别决定了中西修辞学传统对言语交际双方的不同偏重;中西修辞传统之所以不同,盖出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异和社会条件之异。  相似文献   

16.
结合修辞学的演进史实和发展现状,强调了修辞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存在并发展的事实,呼唤现代修辞学必须与时俱进,并着重指出修辞学理论必须适时扩张和自我完善、修辞方法体系应当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的"身体"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学科的血液,而修辞学则是其中最古老的学术传统。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传播修辞学。不同于修辞传播学的实践取向特征,传播修辞学强调立足修辞认识论这一逻辑原点,赋予传播研究一种修辞视角,将传播问题置于修辞学的知识脉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并重构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传播修辞学研究的理论路径之一就是聚焦于传播活动的相关要素和环节,分别探讨其来自修辞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打开的知识话语。相应地,修辞动机问题、修辞情景问题、修辞美学问题、修辞传播问题、修辞语法问题、修辞批评问题构成了传播修辞学研究的六大核心问题域。  相似文献   

18.
王易的《修辞学通诠》是我国现代修辞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学术价值和特色主要表现为:创建了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修辞学体系;运用唯物辩证观研究修辞现象;在当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徐书墨 《理论界》2006,(1):80-81
本文从修辞的定义与功能入手,提出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并从西方古典修辞理论和中国传统修辞理论的角度对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进行考据。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工具论》以演讲术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修辞式推论的证明方法;先秦各家的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中也体现出他们鲜明的修辞理论。这两方面都证明了修辞具有逻辑论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看法一直存在。早在我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一次繁荣时期(从1923年唐钺《修辞格》的出版起到1937年张文治的《古文修辞例》的出版为止)就出现了分歧。王易在1926年出版的《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本身有内容形式二面:一根据想之念发展,二根据表情之利用。修辞学决非如寻常误解之空疏,观此可明。适应在此种种方式过程间之现象,即修辞学所研究者也。”这里,王易阐述了修辞现象的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修辞现象的过程性,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上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