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WTO的规则 ,建立合理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农业与传统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有三个重要的经济特征:第一,共农业生产技术长期保持不变;第二,与投入的劳动量相比,农业的生产成本过高,即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太低;第三,其在社会经济联系上,保持着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因而导致过低的农产品商品率。传统农业又是发展中国农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由于农业生产技术长期维持不变,有限土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步入新一番上涨周期,一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助长了通胀预期,同时,推高了CPI涨幅,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大大超过PPI和CPI涨幅,冲击普通群众生活,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基础成本高,农民具有天然弱势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率曾达到82.38%。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坚定不移地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城镇低收入及特殊群体,给予适当补贴,而不能用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市场农业,简言之,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各种生产要素,达到运行机制市场化、生产经营集约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运行轨道。其基本框架大致为:农村市场十社会服务十家庭经营。那么,如何发展市场农业呢?1.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体系。要加快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我国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村联结的重要纽带,是刺激或抑制某些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杠杆,它使农产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应逐步形成以城乡集贸市场…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份以来,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呈现八大特征。影响价格上涨主要有农产品供需与成本上涨、国家政策、国际大宗商品持续走高、市场游资炒作等因素。初步判断福建省2011年物价仍将呈上升态势,上涨幅度将呈前高后低走势,持续通胀的风险降低。建议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应;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价格监测预警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高环境约束、低信息对称、低经营合作、低经营素质等是小农户经营困境的表象特征。造成小农户经营困境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尚未得到跟进优化,国家对农产品价格尚未进行有效管控,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得到切实健全;中观层面主要有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和中间商的消极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有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销售渠道不多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破解小农户经营困境的当务之急,是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小农户转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帮助小农户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鞭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小农户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改进的钻石模型,即双钻石模型,基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在波特四大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纳入政府的行为及与产业相关的国际影响考察了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山东、广东和福建等省相比,在生产要素方面,浙江省农业土地资源少、劳动力成本高,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在需求条件方面,浙江省居民消费潜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但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不足;在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浙江省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但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完善,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在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浙江省农业企业数量少、产值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不够壮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不高.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农产品需求增长“三个不可逆转”给中国农业巨大压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结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劳动力、大市场与小生产、农业需要支持与国不支持能力“四大矛盾”十分严峻;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趋减。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农业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国家的强力支持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则有助于中国农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资金投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的现状是:公共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残损严重;私人缺乏投资能力和动力;融资成本过高,融资困难。应采取建立激励个人投资机制、重构农村金融市场和引进外部资金等措施,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大国.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这项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制度涉及了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它的范围之广、标准之严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是前所未有的."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大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出口成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绝不是其"绿色壁垒"的终结;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质是贸易壁垒;唯有积极应对才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兰州学刊》2010,(7):189-192
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为中国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机遇。西欧小国荷兰,土地面积仅为江苏的2/5,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创造了人多地少国家发展国际化农业的成功范例。江苏是中国农业大省,资源禀赋特点与荷兰相似,又邻近日本、韩国等国际农产品大市场。抓住“入世”机遇,发挥农产品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和紧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推进农产品大进大出的农业国际化战略,江苏能够成为“东方荷兰”,为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开创新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根据RCEP成员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效率,实证分析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农业就业人员占比、行政村公路通达率等三个指标对进口和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高不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有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高有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农业就业人员占比高均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高有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按照贸易效率值的大小,可将RCEP其他成员国划分为饱和型、扩张型、发展型和冰山型四种类型。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促进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效率,我国应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降低农业就业人员占比,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农业生产质量效益较低,是导致其农业经营增收乏力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对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质量效益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破解生产成本高企、同质化低价竞争、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足、生产经营风险高的困局。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促进农民增收,会遇到小农户较难直接对接"三品一标"行动且与"三品一标"的要求不够适应、规模农户投资"三品一标"的成本压力和收益风险较大、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难点问题。为此,要构建小农户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有效衔接机制,适应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要求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降低规模农户投资"三品一标"的成本压力和收益风险,建立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中普遍存在的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平衡、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与工业供给侧改革融合进行,必须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和种类以及农产品的安全性,不断降低农业领域相关成本;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我们认为要运用共享经济思维,认清农业产业链的带下划线的U型价值链结构,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加入相关产业形成大农业产业链,加大在储存环节的研发力度,提倡规模消费等促进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工作的开展,也为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高优生态安全农业、外向型农业和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统筹协调,突出以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深化改革,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阻滞”、农业发展资金短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 1984年后,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四年徘徊不前,1988年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3%、4·3%和15·9%,比1984年下降的幅度更大。农产品短缺的信号频频传来,终于使国人猛醒过来,我国农业已陷入了严峻的困境,前途令人担忧。但是,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国人却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主要症结是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过程中矛盾尖锐化的结果,①有的说是因为农产品价格没有理顺;或者是农业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经营规模过小;②还有的认为是农业生产条件的人为破坏,③等等。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环顾一下世界,进行国际比较,便不难发现我国农业问题的症结是投入太少,农业失去了基础地位。我国农业陷入今天的境地,是掠夺性经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增速缓慢,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农产品加工业仍面临诸多问题,初加工产品比重过大,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低,致使农业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对于提升农业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农业利益的合理增长是当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点之一.近年来,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过高过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频发的原因,除正常的国内外经济大势的影响外,农业市场自身经济秩序的损害亦是其重要推手.结合我国农业产业法与市场竞争法实施的现状,认为目前农业经济领域竞争机制运行的不畅,具体呈现为农业领域竞争文化的先天不足和农业领域竞争法实施的不充分,构成了农业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的主要机制因素.为此,建议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地培育广大农业从业者对竞争机制的认知能力,提升其参与竞争的综合实力;同时,优化农业领域竞争法律法规的适用,认真反思反垄断法农业适用除外制度适用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构建我国农业利益的竞争法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加工农业的战略意义所谓加工农业,就是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连成一体,以出售农产品加工制成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加工农业的实质就是产、加、销一体化,其基本内涵:一是加工农业的产品主要是以商品的形态出现,为全社会服务;二是加工农业的产品都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三是加工以后的农产品制成品是社会最终消费品;四是农产品除物理、化学加工外,也包括包装性加工;五是发展加工农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最大利润。加工农业是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其发展必然引起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