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创阶段,人类学的发展远赶不上民俗学。性人类学研究的推动者首先是一些知名的民俗学家,而不是人类学家。总的说来,中国早期的性人类学研究深深地打上了民俗学的烙印。先驱者们的性人类学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刚刚引入中国的人类学的本土化发展留下了宝贵的一页。当时的性人类学研究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很深,甚至还有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中国的经济变革正在引起包括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上的民俗的复杂变化。作者认为民俗学者应当站在学术、社会和人文的立场上来对待、研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妇女月经的相关知识、处理方式以及看待正常与否的标准在不同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弗雷泽开始,不同派别的人类学家都曾关注过月经禁忌的跨文化研究,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月经污染问题的争论中。随着人类学田野研究的不断深入,月经禁忌的普世性问题受到了质疑。为了抗衡精神分析学派固有的偏见,人类学家的月经研究范式及其理论建构都明显受到了女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禁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某些民族禁忌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时至今天,保留下来的禁忌仍然对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本文专门对锡伯族禁忌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锡伯族禁忌的由来和表现;详细分析了锡伯族禁忌对道德风气的净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谐社会建立的积极作用;明确指出某些锡伯族禁忌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对民俗之"民"的深究是中国民俗学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的一个核心领域,我个人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承继钟敬文先生的志趣1探讨相关的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2用较大的篇幅梳理了"民"的定义从民间到人民再到民族全体的演变历程,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民"指民族全体的社会与政治意义。等到2003年11月22日我们举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我在会上提交了题为《民间、人民、公民:民俗学与现代中国的关键范畴》的发言提要,并在会上作了发言,好几位参会的前辈和学兄针对我的发言作了评议,提出了批 相似文献
6.
禁忌作为一种行为观念和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之称为“塔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它代表两个方面不同的意义:一是“崇高的”、“神圣的”,二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可见“塔布”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性质的东西之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迅速、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湘西地区的苗族在很大程度仍用禁忌来调节人伦关系。以"风俗的统治"的形式,规范着苗族的生产、生活。在新时期苗族道德规范建设中,对苗族禁忌进行现代审视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阐述了"中国民俗学会"艰难、曲折的创建过程,寄希望于新一代民俗学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2.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钟敬文教授创建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课程系统的教育观点和实践成果,重点分析钟老从事高校教育70余年的经验,阐述了这一教学建设对发展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质性研究在当下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以人类学应用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与式田野研究和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人类学研究是质性研究的重要实践.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人文学界出现了对"科学"的一种误读,将"科学"研究理解为"量化研究",甚至将"数字"视为科学性的最高表述,将应用研究中有无"数字"表述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由于有些社会人文学者把"数字"当做拜物主义对象,以经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质性研究(对社会结构、制度、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意义等的探索)为目标的人类学,在社会人文应用研究中遭到了质疑,也因此又一次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和某些生活民俗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 ,通过对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现状的描写及对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引起某些民俗变迁的研究 ,认为 :回族妇女在由传统单一的性别角色 (家庭主妇 )向家庭与社会二重角色的转变过程中 ,引发了自身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改变又是导致回族社会中某些民俗变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艰巨性,以及现代人格培养的紧迫性进行了阐述,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只有立足于自身传统并能够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及主要成就:一、藏族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和分期;二、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包括纵向继承发展和横向交流、借鉴及影响等;三、藏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藏族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学理探究,对促进藏族当代文学的创作、研究和国内外学界进一步了解藏族当代文学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现代回族报刊中并没有专门的经济类报刊,因而普通报刊的经济功能被开发出来,对广大回族企业和相关经济活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诸如《边铎》《天山》《晨熹》等一系列回族报刊的出现,其中所描述的经济行为,所解析的经济政策等相关内容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回族经济史依据,而且还在客观上也大大缓解了当时回族聚居区的经济压力,刺激了当时回族产业的新模式的生成,并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区的繁荣,从而协调了部分政治性矛盾,进而推动了一些文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