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诃夫认为女人是人,女人与男人有平等的尊严、平等的权力和平等的地位.契诃夫女性观的形成和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对传统男权意识下被奴役和奴化的女性的同情和对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发展到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的期待和呼唤,最终认识到独立、自由、斗争才是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早期生育信仰的产生、形式、过程和特点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生育信仰源于原始人崇尚生命,对产生生命现象的崇拜,亦即对生育能力的崇拜,它出现在图腾崇拜之前。生育信仰有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等形式。最早所见生育信仰的偶像为孕体雕像,它是对生命产生过程的写实,没有性别的区分。女性崇拜是生育信仰最初阶段的重要时期,表明人类对性别有了明确的认识,对生命孕育者在性别上的肯定。但女性崇拜不是图腾崇拜,它曾与图腾崇拜并存过一个时期。男性崇拜的出现使生育信仰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生育的主体突出了男子的作用,它一方面说明人类有了“种”的概念,同时也是男子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B县彝族HIV/AIDS感染女性①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践为脉络,探讨作为医学技术的抗病毒治疗在凉山州彝族地方社会中的现实遭遇。凉山州彝族HIV/AIDS感染女性在医学话语规训的服药持续性与实际服药的间歇性和阶段性之间看似个体行为选择的矛盾,实则反映出国际医疗技术要求的同质性与地方治疗实践的异质性之间的张力,由此凸显文化与社会因素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如何提升民族地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为有效提高当地妇女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思考与解读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生育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回族生育文化现代变迁为主题,探析了回族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国家话语与回族生育文化的性别观念、回族生育文化的变迁等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语境下趋就了回族女性主动性发挥的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回族女性在国家权力、国家话语与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国家生育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怪圈,使回族传统社会文化惯性与国家计划生育的制度约束显出不均衡与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姜敬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意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的。初期是通过女性启蒙来达到女性解放的目的,中期则接受了社会主义女性解放的理论。到了后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又回到了"贤妻良母"的形象。《母女》、《人间问题》、《鸦片》是不同时期反映不同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历经民主革命、新中国和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女性已经争取到了教育、工作、参政等基本公民权。1995年以来,中国成立了大量妇女组织,性别研究也受到社会青睐,女性解放运动本应迅猛发展。然而,在大众都认为中国的男女平等已经超越西方、女权已过度张扬之时,我要泼泼冷水,数数女性解放遭遇的滑铁卢。第一,性别意识觉醒无疾而终。女性性别意识觉醒不是教女人像女人,而是让女人自觉是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7.
母权制     
迄今人们仍然讲述着这样的传说:那儿只由妇女们居住着,年复一年当一个男人完成了生育任务后就被处死,他们的人口就是这样地维持着。这种事确实是存在的,在那里可以找到女性统治的群体,女性亲属关系、女性财产继承,(严格地说)只由这些构成了母权或母亲们的统治。此外,还有一些村社的大部分成年男子定期外出到各地去做季节工。这里,妇女在社会和经济秩序中形成永恒的因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母权的,但是这些村社  相似文献   

8.
魏明伦在剧作中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悲惨的境遇中绝地反击,不吝抗争,努力打碎种种捆绑女性的不合理要求,这是社会进步意义的重要体现。她们的奋斗与抗争终将汇聚到同一个高度:反封建,反封建之于女性,是对女性权利的讴歌与保护,也是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对西藏社会进程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被分裂的命运,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和平解放为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前提;为百万农奴大翻身、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西藏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技术为中国农村女性提供了新的文化生产和创收途径,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挖掘乡村价值、乡村去标签化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这些农村女性的“云上工作”也从直播动机、形象内容呈现、与粉丝的互动、舆论评价等多个层面进一步固化了农村女性在父权制观念下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农村女性在“快手”等APP上的直播呈现不能被简单地归为赋权/压制的二元叙事,而应该被视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观念、政治权力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力量在女性身上博弈共谋所呈现出的利用—解放、赋权—压制并存的复杂叙事,以期引发学界对新媒体时代农村女主播的权利、地位、身份、角色等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在婚姻、生育、家庭、所受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展现出新的政治面貌,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传统村落消解与重构的重要力量。性别与技术研究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村寨,强调技术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运用技术的实践,折射出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研究将传统村寨作为研究场域,以“技术—性别—社会”为研究框架,以乡村年轻女性为研究对象,结合2010—2019年以来在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的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对传统乡村年轻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社会角色、话语权利、社会参与等方面,女性呈现出隐藏束缚到独立自信、家庭依附到文化载体、信息匮乏到技术赋权、边缘弱者到建设主体的主体重塑。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旅游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人类学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高层以外。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现实造成了民族旅游中女性的病理化形象和女性游客的不公平地位,旅游业也因此形成女性主导,而男性受压抑受贬斥的行业性别。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建立游客与东道主的真诚友谊,是顺应世界性别公平潮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钟年 《民族研究》2003,(3):51-58
本文由一个农村社区入手 ,结合人类学中的民族志材料 ,讨论了社会文化控制与人类生育的关系问题。指出人类生育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痕迹 ,社会文化控制对人类生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其间直接对个体行为发生作用的是文化心理氛围 ;由此还引出生育文化的论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在笔者看来,生育意愿的转变与当地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出现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密不可分,而生育意愿在内的社会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三代领导指导西藏工作的决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雪域高原,西藏回到了伟大祖国的大家庭中,揭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此后,在中央三代领导人的深切关心和高度重视下,西藏的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把西藏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西藏各族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一跃而成了新社会的主人。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西藏的解放、发展和进步,是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  相似文献   

19.
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编创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秋瑾"为创作素材,剧情选取秋瑾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阶段,呈现了秋瑾为冲破封建社会束缚,外出留学归国以后"寻求解放,振兴女学",提倡"放足运动".编导站在秋瑾的女性主体视角来解读其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舞剧以"秋"的意境来贯穿全剧,以"鸟"的精神暗示封建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编创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秋瑾"为创作素材,剧情选取秋瑾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阶段,呈现了秋瑾为冲破封建社会束缚,外出留学归国以后"寻求解放,振兴女学",提倡"放足运动"。编导站在秋瑾的女性主体视角来解读其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舞剧以"秋"的意境来贯穿全剧,以"鸟"的精神暗示封建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