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特征的分析、以及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指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前提,并根据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养生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自然保护区凭借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基底,为开发养生旅游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而处理好养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则成为自然保护区开展养生旅游的难点。本文以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养生森林资源,推出养生文化产品、健康医疗产品、户外健身游憩产品三大养生产品体系,并提出区内养生,区外居住的模式,为养生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南岭山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只有通过开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旅游发展观,强化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等措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考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点和开发优势,提出了开展科考旅游的设想,详细阐述了本区发展科考旅游的科学内涵,线路选择,标牌设计,导游培训与指南编制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5.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运行对保护区景观环境、旅游资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项目和产品生态化设计、规范开发管理、整理和挖掘社区文化、开展生态教育与生态环境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 450人次/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 020人次/年。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符合管理规范,满足生态旅游活动的具体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明显,在严格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可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起到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又可为地方部门和周边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作者分析了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森林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游客在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活动多数以"短时间、高密度"的打卡式旅游为主,游客既缺少了解长白山地区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时间,也没有对长白山地区文化历史、萨满文化等产生足够的兴趣.长白山地区文化的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基于这一现状,分析了旅游者及潜在旅游者对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的情感认知,并针对游客的认知开发...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却处于起步阶段,珍贵植物资源的科普与宣传尤为匮乏,因此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在对长白山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论证了长白山植物元素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方法,探究长白山植物元素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价值意义,为长白山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政府监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保护区旅游是一种有限制的、区别于其它旅游的特殊形式的活动,由于目前政府监管体制不健全,旅游开发已对保护区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文章在对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制约保护区监管的主要因素,提出健全政府监管体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如何有效地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旅游研究方法的难点.文章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071,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6867%;其次是餐饮,为7.4457%;再其次是住宿,为3.5442%.而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963256,生态占用指数为0.5226.旅游发展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在旅游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文章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缺陷和测度出现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生产、承受、信息、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科学规划和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包括保护区网设计、保护区规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旅游活动新要素的探讨实质是提倡把旅游活动提高到和谐旅游的境界。本文对旅游活动要素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旅游阶段旅游活动出现的新要素为: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文明状况、员工素质。并以德国与四川两个区域的旅游活动新要素作为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该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可以分为8个主类,27亚类,98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多达295个。通过对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可以得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显著,而且优良级旅游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品位极高,是开展高端生态旅游和特种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境内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为了有效利用其现有资源 ,发展新疆旅游业 ,该文提出了要辩证处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关系 ,应当适度开发 ;严格控制旅游容量和旅游范围 ;严格立法和执法 ;强调湿地的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从而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受益等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的概念应当限定为生态旅游活动,其内涵应从旅游地、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3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只有在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地域开展的、以主动的生态体验作为旅游动机并且旅游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旅游活动才可称之为生态旅游.这种界定既可避免生态旅游内涵的缩小,也可避免其内涵不适当扩大带来的概念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目前是国内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从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状况入手,论述了自然保护区正外部经济性的特征是导致生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通过对生态补偿理论分析中指出了生态补偿正是解决生态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这一;基于博弈论和机会成本的方法,探讨了生态补偿量的标准,同时也对其他补偿的不足之处作了分析;并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正外部性特征,得出国家补偿是现阶段生态补偿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欧美露营活动已有百余年的民众实践史,针对露营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已开展了近50年. 首先回顾了欧美露营旅游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国外露营旅游的概念,总结了国外露营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方法与动向. 研究发现:西方研究集中在露营组织或机构、露营地选址—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露营旅游人口统计、露营旅游行为动机研究;研究方法已形成定量主导的定性研究,多元统计分析与问卷调查的计量研究成为主流. 其次,在西方多数国家或地区,政府推动是露营旅游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相关研究高度重视露营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多种方法了解露营者的心理诉求,提高露营地利用率与全民露营参与度. 最后,露营旅游是中国森林旅游的重要内容与新动向,未来应深入研究露营旅游活动与森林生态环境的矛盾及如何降低生态负影响的旅游规划实践;此外,伴随国家林权和林业管理体制的系统变革,如何高效发展森林中的露营旅游活动成为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角度思考,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理论上做出探讨。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利益存在矛盾,但从本质上来看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经过多年的运行,逐渐从原来单纯的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为开始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需求,转变后的博弈模型是能够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最优解是管理局实施利益共享机制、社区居民采取建设性行为;要想确保实现模型的最优解,管理局不仅要首先采取利益共享政策,还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和实施力度。并由此提出了周边社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