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盛格 《社区》2011,(21):55-55
前段时间去美国看望在洛杉矶定居的女儿,顺便了解和观摩了美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美国虽然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却不是靠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社区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得到了认同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夏保成 《老友》2009,(4):44-44
"拼家"养老这一新兴事物与美国的社区养老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美国的普通人到了晚年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搬到老人公寓里去住。在那里,有着相同背景或爱好的人会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楼层乃至同一套房里。入住者只需拿出自己1/3的收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合理内核。社区文化养老使老人重新掌握因忙碌而失之交臂的知识和技能,重新就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同时使老人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人际交往的情感滋润。因此我们应抓住文化这个有利的武器,大力搞好新型社区的建设工作,从而为社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载体。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区文化养老方式的实施,都应努力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应加大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的力度;社区层面,应以各种社区服务资源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养老支持网络建立和完善;服务主体层面,首先促进老人自身养老观念的转变,实现"老有所乐",其次,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社区文化养老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正日趋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正成为许多老年人最喜爱的养老模式。长沙市通过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总结和深入探讨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本市的实情出发,深入分析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建议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实际,阐述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建立养老服务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建议:将社会救助范畴进一步延伸至养老服务领域,设置相应领导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建立科学、严格、快捷的甄别和反应机制;完善社区功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提供可靠的平台支持;建立和完善财税及信贷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非营利组织、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为养老服务救助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监督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银龄社会的来临,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养老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点,而"时间银行"模式下的互助养老则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适用于现行机构养老资源不足,中低收入者比重较大的地区。本文结合社区照顾模式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为推动"时间银行"模式下的居家互助养老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和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寻乌、宜宾、广水、温州农村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是否存在养老性别偏好以及影响养老性别偏好的因素。养老性别偏好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农村人的养老性别偏好呈现差异性,各个地区对于在女儿家里养老的接受程度不同。另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对农村人有深远影响,绝大多数农村人仍然具有较强的养老性别偏好,更愿意在儿子家里养老。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和家庭年收入对于能否接受在女儿家养老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已婚、子女越多、家庭年收入越多的人越不能接受在女儿家养老,表现出更强烈的养老性别偏好。性别、学历和家庭年收入对于更愿意在儿子还是女儿家养老有显著影响。男性、学历越低、家庭年收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儿子家养老,表现出更强烈的养老性别偏好。家庭年收入对于能否接受在女儿家养老和更愿意在儿子家还是女儿家养老都具有正向的影响,这表明了家庭资源对于养老性别偏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养老问题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属问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面对复杂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但,未富先老使中国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经济发达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其中加拿大的国家、省,市三级政府支付社区养老建设费用的制度、卫生服务、社工培养等经验,对中国建立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儿养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倒金字塔式"家庭养老结构风险重重,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女儿养老因其现实可行性得到共鸣。然而传统从夫(父)居、男性继承制、女性经济依附、性别角色期待等社会性别伦理规范阻碍着女儿养老进程;实际生活中女儿养老又面临着婚居方式多样、通婚半径扩大、养老资源匮乏、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等现代因素的制约。提出通过家庭代际良性互动、女性社会地位逐步提升、养老文化多元发展、社会政策法律法规保障等来促进女儿养老。女儿养老有助于扩大家庭养老的方式,提升家庭养老质量;并促进两性平等发展及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女儿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角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反馈模式"下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模式,家庭养老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养儿防老,儿子是家庭养老的主体,女儿在家庭养老中处于边缘的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在现代社会,女儿在农村家庭养老中更多地扮起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角色,变化背后有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的原因。女儿参与家庭养老保障了老年人的养老安全,完善了中国的养老体系,构建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们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社会养老模式存在许多弊端,社会认可度不高,入住率比较低。居家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保留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的优势,又引入新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符合我国的国情。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需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在民间探索数十年后被国家上升到政策层面,却招来了反对和质疑。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以房养老",要在全面理解"以房养老"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及积极作用,正确看待政策推行遇到的阻力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理性认识"以房养老"是新形势下的多元养老之一和传统养老的有益补充,是政府养老政策的积极引导和责任承担。"以房养老"政策的顺利推行有待于政策完善和公众支持,需加大政策宣传和养老投入、强化法治环境建设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不断优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层面弥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也影响着村民的养老责任认知和偏好选择。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三截面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子女养老地位虽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村民主要的养老选择;社会养老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同;村民对社会养老的选择存在年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了村民传统养老观念向现代养老观念的转变,即养老保险提高了村民社会养老和独立养老意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事业发展需重视村民养老观念嬗变及其与养老制度变革间的双向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约有1.7亿老年人,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但该体系仍存在政府投入不足、保障面小、布局欠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服务项目单一、专业人员稀缺和服务标准不规范等诸多不足.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已相对完善,许多有益做法对我当今养老制度建设不无启发和借鉴之处.本文将从介绍美国养老模式现状、特点和笔者在美养老机构见习经历入手,阐明当今较为先进的老年保障做法并探讨对我应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发浪潮”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象描述。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因此,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模式的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社区养老的价值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养老服务依托的关键要素是信息平台、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但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养老服务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单向"植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强制技术植入之价值信任挑战、理性技术植入之需求选择挑战和合法技术植入之行动结果挑战.究其根源,信息化技术在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下以契约治理的合法身份强行植入,从根本上割裂了制度和行动的互构关系,制度无法有效转化为行动,难以发挥契约治理的制度优势.在制度系统理论的架构下积极探寻信息化服务技术在社区的制度行动空间,实现制度转化为行动的四个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家庭养老方式基本适合中国国情。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社会化的道路,建立起居家养老、国家和社会协助、社区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体系。这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人对亲情的需要;又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协助家庭养老,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证家庭养老质量;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等方法完善国家和集体帮助的家庭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口“空心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最大约束条件,全方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工作方式、社区文化和经济。城乡空间居住距离动摇家庭代际互助基础,即使“隔代照顾式”随迁和“女儿养老”的家庭功能自适应调整亦难以扭转变局。政府同时扮演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后者容易陷入“主导”幻觉和制度创新“盲点”。基层治理组织受人口流失影响,其管理能力与村民所期待的养老服务角色间存在差异。志愿部门出现“非典型性失灵”,发展动力不足。政府成为其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最大的推动者,但因得不到所嵌入制度环境以及社区网络的支持而出现效用递减。因此,突破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困境需要政府由“主导”角色转向合作“平台”角色,通过知识转移机制、合作纠偏机制和非货币奖惩机制构建社会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