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廊道在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应用,提出生态廊道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分析廊道在城市边缘区的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本溪市新立屯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廊道的组织方法和的城乡廊道网络结构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索景现都市主义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新农村景观规划模式,是目前中国城市及城市边缘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城市边缘景观规划模式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因其地理位置原因,则成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生产层面的斑决和廊道、生活层面的村庄聚落和生态层面的湿地这三方面景观规划模式进行探索.这些景观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生命机制,用它来溶解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适宜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城市边缘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着重探讨边缘区在土地利用和规划方面的适宜发展模式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城市边缘区的划分,权威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尚未形成,正逐步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方向发展.为此以株洲市为例,采用阈值法界定城市边缘区的范围:首先确定城市边缘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根据图文资料,得到株洲市下辖市县对本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确定研究范围,划出模糊边界;建立城市边缘区城镇综合实力指数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依据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给出阈值,结合行政区边界,最后界定城市边缘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东省日照市乡村非农化建设中的旅游化现象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归结出日照市乡村旅游化有试点型、自发型、带动型、受动型等四种类型。旅游化的动力机制为:农户持续生存压力与旅游经济得益驱动;海滨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促动;中、低端游客市场需求拉动;政府大力扶持与周边村落旅游化推动;先锋农户、体制精英带动下,农户开始了旅游化的集体选择过程,并具有“路径强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参与型政府”、“立法型政府”与“行政型政府”中数度易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边缘区农户对现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认识、评价和农户对政府投资农村环境建设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结果认为,目前城市边缘区农村环境质量处于不断恶化之中,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农户对此也有较强的需求。从满足农户需求出发,政府有限的资金应当重点投资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环境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注重政府投资项目偏向于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同时加强农户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户增加农村环境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市闽侯县为例 ,分析了省会城市城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提出了城郊型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土地利用分区及用途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在当今提倡生态景观规划、居住区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潮流中,力求将理论根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探寻正确的生态景观设计之路。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提出了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试图通过改善居住区绿地景观结构,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城乡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的基础又是产村融合。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是城乡纽带中产村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应在产村融合的导向下,构建“产业模式—行为规律—乡村公共空间”科学联系,遵循适度开发、分类建设和营造田园意境的原则。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要以产业引领、民生促进和生态保障为设计维度来营造符合现代村民、城市居民行为规律的人居环境,从而激活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边缘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化发展,最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中心镇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等级结构规划中,将建制镇划分为一般镇和中心镇两个层次,作者首先介绍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和中国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论述了建设中心镇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着重对如何进行中心镇选择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为了保证中心镇在各县(市)之间的平衡,首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利用Delph 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县(市)内的城镇进行综合实力评价,阐述了选择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最后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作者提出了中心镇选择的方法,对实例的研究又得到了当地规划部门的采纳和认可,不仅在方法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心镇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市进行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提出生态观念缺失是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城市绿地规划和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发展及其景观生态学特征,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就其规划原则、内容、步骤等做探讨。并结合南宁市“绿城”建设实例,对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也承担着协助河道系统防洪排涝的重任。结合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论述了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指明城市河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要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完美结合。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形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河流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16.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城市特质的表现,更是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趋同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文化作用已成为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及城市规划建设应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问题,试图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7.
城市色彩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遍缺少审美修养,更加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各种新材料及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城市广告的胡乱张贴,城市新建筑的随地拔起,将许多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既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与之相连的历史文脉,更主要的是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城市决策者的关注。从美学角度和实际空间角度,探讨了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及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对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株洲市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对株洲城市经济与环境的现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做好城市群整体规划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立法质量,在对河北省城乡规划立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资源生态协调平衡等五大立法原则。河北省城乡规划立法应创新城乡规划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城镇和统筹乡村规划立法、制定配套的附属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