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纵向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惟一真正的生存哲学,进而提出了这一真正的生存哲学何以真正地长期生存,旨在告诫哲学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而发挥其真正生存哲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话与哲学之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以及结构语言学为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结构人类学以神话为研究起点和对象,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结构人类学不仅对20世纪法国乃至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创世神话是人类较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学,同时其中又蕴含着原始人类关于哲学、历史、社会、宗教等等诸多方面的认识。时间是创世神话中较能反映原始哲学思维的一个要素。时间意识使原始人类能对宇宙作出定位,并在宇宙中定位自身。创世神话中,以视觉符号象征时间,用心理时间代替客观时间,以及时间上的三维交错等,都是原始哲学思维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在<伊斯兰哲学全书>、<伊斯兰精神性全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著述中多次论及伊斯兰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旨在阐明伊斯兰哲学与自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近现代西方"世俗哲学"之间的显著区别,解读在当今世界哲学普遍式微的状况下伊斯兰哲学依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通过纳斯尔对伊斯兰教语境中的哲学以及伊斯兰哲学的属性、特征、作用、体现板块等一些重大概念的梳理等方面,对其哲学思想概观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5.
藏汉翻译学研究中,历史虽然选择了可译性,但长期的翻译实践并未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它存有的质疑.藏汉互译中的顾虑,在于历史认同可译的同时,仍在肯定着译文存在的解释主观色彩以及存在着的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互译最后的命运成了"必要之恶".作者认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顾虑和质疑在语言哲学上并非不可解释和接受.在具体的论证中,作者通过句法哲学、语义哲学等科学的语言哲学知识,分析了这些顾虑存在的原委,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肯定了藏汉互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不是在求分别的真理,而是要求"穷通",把握关于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哲学、科学、技术道德以及全部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探讨人的问题,是为了使人成为自由的人、觉悟的人.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的根本标志,它为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认识和发展社会历史观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本文提出实践观的社会历史观意义体现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及从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两方面。文章最后总结出实践历史观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历史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凿通今古汇融东西——纳斯尔教授的伊斯兰哲学史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居美国的伊朗裔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教授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伊斯兰哲学家之一.他是"永恒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西方最知名的苏非研究者.正是从"永恒哲学"这一角度出发,他批驳了把伊斯兰哲学定义为在伊本·鲁世德之后已经式微的一种中世纪哲学形态的观点,而独辟蹊径地倡导在伊斯兰传统内部梳理伊斯兰哲学史,提出了以"神授智慧"为核心概念的具有时空延续性的伊斯兰哲学史框架,是当代伊斯兰哲学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路和流派.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欧洲近代哲学产生的背景决定了欧洲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独立地探求真理,视人类理性为最高权威,用自然主义观点解释精神或物质现象,追求人的平等、自由与民主,这对西方的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影响.但它的形而上学性与机械性,则对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对文化概念做出解释,一方面将文化视为“治疗新兴世界病理现象的方法”;另一方面将其看作“现代社会的和政治层面的回答”。到了后现代,理查德·罗蒂深层次地剖析了“文学文化”的概念,将其提炼到回归生活的“哲学文化”里,更多地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普遍性与价值性,探索人类行为的偶然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并通过对人类文化世界的剖析来把握人类。除此之外,罗蒂在对话哲学、文化批判、文学理论等多个领域也有着丰富的贡献,为后哲学文化的开拓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伊本·赫勒敦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改变了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方向,创立了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基本理论。在此之前,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阿拉伯哲学家,基本上局限在神学问题的范畴内,而伊本·赫勒敦认为,要研究人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他所创立的这些理论,影响波及后世,数百年后欧洲的一些哲学家如维科、孔德等均受到过伊本·赫勒敦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振中 《回族研究》2002,8(4):79-87
伊本·路西德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继承古希腊哲学家及穆斯林哲学家如伊本·西那等人的思想和学说基础上,对各类哲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成为阿拉伯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和理论,如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双重真理”,被欧洲的基督教哲学家接受,成为摆脱教皇束缚和精神枷锁的思想武器。可以说,路西德的学说和思想在世界人类思想和哲学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作一些述评.先秦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给我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儒家和法家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解这一关系首先必须理清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的问题。共同性是人类各民族的本质属性,差别性是人类各民族的形式属性,在差别性的基础上把握共同性是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第一哲学基点。在民族共同性的认识基础上实现民族融合,是人类各民族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为此,必须正确地对待民族主义理念,实现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日常宽容,促进各民族共同性和融合性的共识与进程,最终达到全球人类的多样化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开设的哲学原理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大多死记硬背的现象。本文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观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大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其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人类学神话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神话理论素来是人类学知识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以及重要的人类学家都在神话研究领域留下大量的研究成果.而神话叙事本身又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本文试图对人类学神话研究做一个简要的谱系梳理和评述,这无论是对学科的理论反思,还是对方法论的借鉴,抑或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实践,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在拉萨设置的办事机构.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而且人员不多,但是这一机构在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这一机构的设立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简要阐述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重新看待国民政府西藏工作的成绩与失误,以及其内在的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20.
程华清  向阳 《中国民族》2010,(4):63-65,I0004,I0005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哲学命题,人们也曾无数次地叩问自己。人类究竞起源于何地?是非洲,还是亚洲?考古学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