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教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呢?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搞好“教书育人”的前提国家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人才,所以新时期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要具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视野。要树立人才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人才价值实现的四个因素及其之间接相互关系,并以此立论来阐述树立正确的西部人才开发观念的重要性。文章认为,为了有效地引进、开发、利用人才资源,西部各级管理者要做到:淡化工具性价值思想,树立目的性价值观;淡化管本位思想,树立价值分流理念;淡化就业思想,树立创业理念;淡化“局部”思想,树立“整体”理念;淡化“标准”思想,树立“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和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性发展”是21世纪的战略性课题。“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是对传统的“非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文章认为,只有树立发展的系统性理念、长期性理念、综合成本理念、有限目标理念、科技推力理念,才能实现从“非可持续性发展”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转变。而“理念”是人们行为表象的理性概括,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必须对非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为加以矫正,按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建立新的行为规范,倡导追逐综合经济效益的行为、树立全局为重的决策行为、强化国民“将来意志”的行为、推崇资源节约的消费行为导向。这就要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法制化、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决策的科学化、发挥“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来推进理念变革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刘闻名 《北方论丛》2017,(6):106-112
发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理念哲学”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构建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石的哲学大厦,树立了一个意义世界的最高目标——“善”的理念,设计了一个追求正义的理想王国.理念论经历早期、中期、后期等三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的角度看,“善”是整个理念世界的内在本质,是其他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后依据.理念论的“正义”追求包括“整个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人格化的“正义”.理念论预设了一尊西方的“上帝”,悬设了一个西方的理想,释放了一种西方的严谨、自省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确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大学理念中最为核心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必须按其理念,确立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要求,促进儿女的发展。二、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些要素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作用。数量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要素指标,但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不能代替高等教育发展,还要有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质量的数量增长。我们理解高等教育质量应是一种“适宜质量”,是指高等教育适合国…  相似文献   

6.
佛教对财富有着健全而圆融的理念,佛教认为财富有其现世的合理性,是有情身命的资业基础;对财富的获取要遵守“如法求财”的原则,取之有道;对财富的使用要遵循“利乐有情”的原则,广行布施.佛教的上述财富伦理思想为当下中国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立平 《北方论丛》2007,(1):132-135
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成长,除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造宽松环境外,更应构建基于自身局限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机制:注重制度创新,完善产权结构,适时用现代企业制度替代以往“三缘”(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下的家族式企业制度;注重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适时用“三本”(人本、资本、成本)一体化管理模式替代家族式管理模式;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不仅追求技术的技术性、市场性,更应关注技术的民族性;加强“诚信”建设,避免道德风险,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注重企业规模结构的选择及企业主业特征的鲜明性,树立“以核心能力为支撑的有限多元化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8.
凌石德  刘荣华 《理论界》2007,2(2):24-25
人才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的战略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人才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树立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人才观;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是对我国现行民主机制的概括,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必须长期坚持、发展的重要政治发展方向,其在理念上呈现出对西式民主的三重超越:在政治主体上用“人民民主”超越“公民民主”,强调人民的整体性与能动性,以发展的视角、关系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在运行评价上用“全过程民主”超越“选举民主”,以逻辑过程的闭环和时间过程的延展实现对程序合法与结果正义的双重追求,通过树立目标、团结奋斗开辟出全新的社会发展路径;在价值追求上用“实质自主”超越“自由民主”的“形式自由”,既强调自由的权利又注重实现自由的能力,让权力服务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支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自信,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政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体化理念中实现和维护“法秩序”性高校之和谐稳定环境与发展空间。树立自己的法信仰(含高校安全稳定观信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接受要突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荣,以服务同学和学校为荣”;在社会教育的自我实践中促进法治教育和高校安全稳定观的树立,同时也增强高校学生自治建设法治化的坚定性和实践力度。高校的安全稳定更需要高校学生的高度自觉意识及自我调节维护机制来促进。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要“官德”先行。“官德”建设一要靠法治,二要靠德治,也就是“依法治吏”和“以德治吏”。领导干部讲“官德”,首要的问题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注意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重视以德律己,养德修身。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公平正义对法律监督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法律监督要体现公平正义原则,就必须树立五个方面的理念:“法律尊严”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保障人权”的理念、程序正义的理念和公平优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公共行政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良 《中州学刊》2008,(2):133-136
作为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和反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充分融合了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主张,提出了公共行政的七大理念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承认责任并不简单;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倡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体 .矗现了现代公共行政所强调的以服务和公平为核心的"责任中心主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188-192
农民在现代契约型社会中纯粹是一个职业概念,而非较市民更低的身份概念。在新型城镇化下,结合农民权利状况的阶段性特征,应树立科学的法律理念来重构公平合理的农民权利体系。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平等的职业地位出发,确立优先和重点保护农民权利的理念;由"政策思维"转向"法治思维",以法治思维的视角设置农民权利体系;要重视其权利的实体内容,更要关注权利的程序性价值;要追求形式平等,更要注重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5.
道家伦理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道家伦理对于世纪之交中国的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起到一种社会“制衡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其现代意义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贵生保真,顺任自然的伦理原则;二是“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三是超越生死、化同大道的人格追求;四是合理的个体主义理念;五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道家伦理的研究,将其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改造、整合到当前正在建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在科学原则上体现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在价值原则上体现为追求人的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在“批判—超越”精神上体现为改变旧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在阶级立场上体现为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在“动力—生成”论上体现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崇尚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反思—前导”上注重用先进理念引领革命实践;在研究方式与视野上体现为注重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盟;在“体系—方法”上体现为扬弃体系,重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培育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优势,应借鉴成功的典范、作法和经验。其成功作法有鲜活的“三个理念”:第一,由“分散走向集中”,着力塑造新型的竞争合作理念;第二,树立“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理念;第三,推进产业国际化,提高外向度的理念。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三个经验”:一是依靠科技创新;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三是打造技术转移平台。应突出产业特色和克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要选准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二要选准关联特色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三要选准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应抓住重要而紧迫的机遇期,做好“五篇文章”,搭建“三个平台”,构筑“四个优势”。  相似文献   

18.
王联斌 《社会科学》2003,2(9):47-51
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必须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从政理念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权建设的始终 ;正确认识手中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牢固树立人民“权利神圣”的从政理念 ,自觉将权力绝对置于人民权利监督之下 ;彻底破除“官本位”的幽灵 ,摒弃“子民文化”、“牧民文化”、“愚民文化”的陈腐观念 ,牢固确立“人民公仆”的从政理念 ,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要求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观念,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化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行为和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破除将创造性思维神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质量”的多维解读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娟 《江淮论坛》2011,(1):119-124,97
作为理论,社会质量强调“社会”取向,辩证地看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品质,并旨在推动政策变革;作为愿景,社会质量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为建构“社会欧洲”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发展指出了路向;作为工具.社会质量又体现为分析模型、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从“社会质量”看我国社会政策实践、要着力为民众提供社会经济保障、提升礼会政策的包容性、增进社会团结、促进人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