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伊斯兰教是回族民众的精神纽带,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它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文学观照的意识形态,回族作家拥有的特定族属身份和底层观照意识,经过作家审美体验、情感体验之后,成为他们近距离地感受民族生活、细致地体验民族文化、敏锐地洞察民族精神世界的最佳视角。本文以回族作家石舒清、李进祥的小说创作为例,探究作家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立场和内在的宗教意识,即使在对底层人的人文关怀中,也闪现着鲜明的宗教伦理观,现代意识的人文关怀和传统的宗教信念,在作品中呈现出彼此交融纠结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2.
集体无意识与民族审美活动程国安海力波集体无意识是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积淀,不同的民族,由于深层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的差异,以及制约和形成审美心理特征的群体规范的不同,其审美心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作为民族共性的审美心理特征,只能存在于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是...  相似文献   

3.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回族题材的文学创作看,宗教在1949年后中国大陆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特点是,在强有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引导下,有效地淡化了宗教的现实作用,而文学对于宗教在较长时间里的规避,便成为这种大的语境下的必然选择。到了1980年代,一些回族作家借助文学来张扬民族文化精神,使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在日趋物化的语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文化的异质特点,对于其精神层面的价值提示意义认识不足。而在当代语境下文学对宗教的表达限度是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化是外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内涵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反映着回回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活动的基本状况.本文所讨论的回族文化,主要指回族精神文化,涉及回族的价值观念、宗教、哲学、教育和社会道德等方面;试图探索回族文化行程以及伊斯兰文化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当代回族文学的创作,虽然处于文学边缘化的位置,但由于其一方面坚守自己民族的精神根脉,另一方面在审美心理、文化结构上进行多元参照,因而使其整体创作不断发展,创作手法日益丰富细腻,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回族社区作为基本的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认同感的单位 ,是回族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的象征和标志。在回族社区现代化变迁的进程中 ,它行使着进行社会动员 ,组织社会生产 ,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和创新等职能。回族社区分布于不同的区域环境中 ,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但由于文化背景、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西北回族社会现代化模式显示了它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为此 ,回族社会现代化只能走将自身的主体文化精神回族传统文化与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追求从仪式出发再回归仪式。仪式以独特的气氛唤起人类整体感性直觉, 它追求西方古典戏剧崇高宏大的审美形式, 营造类似人类原始仪式和原始宗教的神秘气氛。作家志在借助原始祭仪和宗教的神貌构建集体意志对个体意志的精神递交仪式,致力铺排个体与文化祖先展开对话的心理、精神场面。“我”贯穿于每一个“找寻”的过程, 演绎个体由放逐走向回归的生命必然、历史必然以至文化必然。仪式是作家从艺术感性走向历史文化理性、挖掘民族集体深层心理即深层文化心理根柢的通途  相似文献   

9.
回族的丧葬习俗依照《古兰经》的圣示而行,与伊斯兰教紧密相连。其丧葬礼俗不仅折射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宗教特征与特点,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回回民族能不能产生神话,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在回族穆斯林中宣讲的《古兰经》里喻讲的阿丹一类故事(以下简称阿丹一类故事),是不是“我国回族人民按照自已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对这些神话加以创造,成为自己的神话故事”,这些都关系着神话学、回回民族史、回族民俗学、回族心理学乃至整体回族文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故将几点看法,胪陈如下,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小说巧妙地把握了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以贯穿东西的卓越艺术手法,展现了日本文化的丰富意蕴和独特情韵。川端康成独树一帜的美学精神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传达心灵感受;二是尽情展示禅的境界;三是深情眷恋民族传统之美。这三个特点的共同基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并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艺术、法律、道德、社会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领域。思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由于自然压迫和社会力量的压迫,宗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荒诞的反映,按照人类的现实生活加以想象而构成,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与社会的力…  相似文献   

14.
“民歌中有很多新鲜和纯朴的地方,而这就足够供我们的美感来欣赏”。在回族民间文学的世界里,那想象丰富、绚丽神奇的神话;悲壮雄伟、慷慨激昂的史诗,缠绵悱恻、情深意长的爱情故事;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各种传说等等,无一不洋溢着诱人神往的美,渗透着回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一个民族心理、性格、思想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民间文学基础上的民族审美观是由该民族的心理素质所决定的。列宁说:用民间故事作材料,可以“研究我们时代的人民心理的非常必需而重要的材料”。因此研究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就拟从美学的角度对回族民间文学的美学意蕴做一些探讨,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民族的某些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5.
长街宴是不同村寨的哈尼族村民每年一度的集体欢腾圣宴.从规约性的象征符号系统来说,它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现、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作为大型的宗教节日圣宴,它带有宗教祭仪的性质,是个人与家庭日常社会生活角色转换和父权制社会等级秩序确立的象征,是圣俗二元世界对立即人与神鬼沟通交流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泉州这样一个多种宗教相并存的城市,回族祠堂建筑有其特殊的审美文化特性。回族祠堂建筑是泉州传统血缘、宗教、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我们在展望泉州回族祠堂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祠堂建筑的当今价值进行探讨。现以侨乡泉州的回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对泉州回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丁氏回族祠堂——的审美文化进行美学特征探讨,并对其当代意义和保护与开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的回族兴业扶贫活动,是以丁宝臣为代表的回族先进知识分子,以及穆子光等回族先进实业家首倡。以王浩然为代表的先进宗教领袖们,由于其在回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对这一活动的持续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以“兴工艺厂”、“立半日学堂”为主要内容的清末民初回族兴业扶贫活动,是在排除回族社会内部两方面阻力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这两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一些“会念不识字”且“固执成见”的宗教职业人员,一是来自受非本源、非本质的陈章旧俗愚弄而又不自知的普通族(教)众。清末民初的回族兴业扶贫活动始终与振兴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并重,显示出那时回族人不等,不靠,不向外伸手的自强精神,人们将振兴本民族与拯救国家联系在一起,向世人昭示了回回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品格。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应当继续发扬自力更生、兴业扶贫的优良传统,谱写出回族人民自重、自尊、自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回族语言及其反映的民族认同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因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而使用汉语 ,但在其语言中保留了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成份。同时 ,部分词汇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从而体现出一种民族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对其影响深刻而久远,尤其对服饰的影响更为鲜明.作为回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回族服饰是本民族内涵与表象的综合反映,体现了风貌特征.同时回族服饰中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的内涵,蕴含着回族人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富有回族传统特色的视觉特征.以下主要通过对回族服饰男、女装的材质与形质、图案、色彩等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的影响.旨在传承和保护回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对回族民族性格的影响是深刻的。遍布华夏大地的回族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都热衷于从事一种商业性的活动,富有商业精神。这是因为回族人相信真主在后世赏善罚恶的公平审判,他们为了求得后世的幸福,在今世尽力去完成真主赋于穆斯林"代治大地"的责任。可以说,伊斯兰教的宗教伦理对回族人世俗经商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回族人这种重视商业活动的精神及其实践,对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平衡等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